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若一个人想做好事但没有去做,想将功补过但没有行动,想去访问他人或给友人写信但什么也没有做,就说明他没有完成有意志的行动。而那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通常喜欢制造混乱,也会被老师指责为“调皮鬼”。我们一般认为,勤劳的姑娘会成为贤惠的好妻子,一个好工人也忠厚老实,能给妻子带来好运。这里所说的“好”,不是指这个人的能力,而是指一种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劲头。

孩子能从很多物品中挑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能从餐柜里取出某种食物但不吃,而是又把它放回原处或给其他伙伴吃;孩子很想玩的玩具别人正在玩,而他能在旁边耐心地等待;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做练习,并能在这个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能坐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直到老师叫他的名字他才站起来,当他站起来走动时会小心地避开桌椅,以免制造出噪声……

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具有了意志。要知道,能影响孩子才能发挥的因素,始终起作用的正是孩子的意志。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意志的有关因素。

意志的所有外在表现都体现在人的行动中,不管人在进行什么行动,如行走、工作、说话、写作,还是睁着眼睛凝视、闭着眼睛不看某物,他都会被自己的动机所左右,也都会受自己意志的影响。

意志也会抑制人的某些行为,比如意志可以抑制我们因愤怒而出现的冲动行为,阻止我们因为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去抢夺、伤害别人。

这些都是人自愿的行为。可见,意志除了能抑制简单的冲动外,还能对行为进行理智的引导。

如果没有行动,就体现不出人的意志。比如,若一个人想做好事但没有去做,想将功补过但没有行动,想去访问他人或给友人写信但什么也没有做,就说明他没有完成有意志的行动。

只是想象、只有行动的愿望还不够,意志必须要归于行动,而且其关键也是行动。意志有多强的生命力,行动就有多强的生命力。

我们的行动都是冲动和抑制两种力量相制衡的结果,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我们通过不断的重复行为,形成习惯或无意识的行动。

的确如此。我们在评价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行为举止时,就说他几乎所有习惯性的行为动作都是有教养的。

或许,我们会一时冲动想要去拜访某个朋友,不过,我们若意识到他那一天不会接待客人、希望避免被打扰,我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冲动。

如果我们正舒服地坐在某个地方,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朝我们走来,我们就会下意识地站起来,与他握手或向他鞠躬。

如果我们正在吃某种蜜饯,而这种蜜饯邻居也喜欢吃,那我们在吃的时候就会小心地不让邻居发现……

由此可知,我们的行为举动不仅受冲动支配,也会体现出我们的礼貌和教养。若没有冲动,我们就不会去参加任何活动;而若没有抑制力,我们就不能修正和控制我们的某些冲动。

由于冲动和抑制两种相反的力量相互平衡,我们才训练和培养出了习惯。有了这些习惯,我们做事时就不必付出太大的努力,也不必通过推理或知识去完成它,这差不多成了我们的习惯性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引起的,而是一种习得的习惯。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冲动和抑制发展不平衡,他们常常爱冲动,会因抑制力不足而放弃自己的意志与努力。

在儿童身上,冲动和抑制还没有融合为一体,为他塑造出一种新个性。直到儿童的心理开始萌芽时,冲动和抑制还是相互分离的。

但我们不要放弃努力,因为冲动和抑制的融合与适应最终会发生,并最终在潜意识中起到支持作用。

我们要帮助孩子促进这种融合与适应的发生,因为这是人发展的基本内容。我们并非要将孩子培养成早熟的“小绅士”,而是为了锻炼他的意志品质,建立冲动和抑制的相互联系。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他的意志。比如,让他专注于某项事情、抛弃与此无关的活动;让他选择能锻炼肌肉协调性的动作并坚持下去,直到这种动作形成习惯。

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工作,能耐心等待而不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在走动时不撞到伙伴也不把桌椅撞翻……这些行为动作都说明孩子在锻炼自己的意志,促使自己的冲动和抑制获得平衡。

这种意志的形成,会为孩子将来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好的基础。

只有通过与他人之间的自由交往,通过与其他孩子进行相互适应的训练,孩子才可以建立起社会化的习惯。

仅对孩子进行语言说教,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不会达到培养其意志的目的。仅向孩子灌输“礼貌”、“权利和义务”等观念,也无法让孩子的举止变得优雅大方。

在孩子所有的类似活动中,要使他发展成型,最基本的是训练他的意志力。

在早期教育中,想要培养孩子的个性,就需要调动所有专用的机制。就像运动,让孩子做操很有必要,因为如果肌肉没有得到锻炼,孩子就无法完成需要肌肉力量的各种运动。

哪怕为了保持心理的能动性,相应的体操运动也非常有必要。得不到锻炼的机体会有缺陷,肌肉没有力量的人也没有动力从事精神活动。

在要采取行动脱离危险时,肌肉无力的人面临的结果可能只有死路一条。

看看那些意志薄弱或丧失意志的孩子,他们虽然很容易就适应了那些让孩子们呆呆地坐着听课的学校,但却让人同情,因为他们往往会神经错乱,尽管教师会评价他们“表现优秀、成绩进步”。

老师常常会夸这样的孩子“很乖”,但在不受干扰的环境里,这样的孩子只会沉浸在虚弱中,让自己像流沙一样被吞没。

而那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通常喜欢制造混乱,也会被老师指责为“调皮鬼”。这样的孩子往往静不下来,常常“侵犯其他同学”,打扰那些安静听课学习的孩子。

还有一种孩子会受抑制力的支配,他们非常害羞,回答问题时犹豫不决。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声音也会非常小,有时会害羞得在回答完问题后哭起来。

对这三类孩子,我们要给予他们自由活动的机会。意志薄弱的孩子若看到其他孩子在持续进行有趣的活动,也会受到有益的刺激。

意志薄弱的孩子若获得自由,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活动,那些有规则的活动训练就会让他们在冲动和抑制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这其实是人类获得解放的基本途径,它会让弱者获得力量,让强者完善自己。

不能在冲动和抑制之间找到平衡,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也是病理学这门科学一直在研究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正常人身上也会有这样现象,只不过其程度没有这么严重罢了。

冲动会让罪犯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冲动也会让正常人采取某些轻率的举动,从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大多数情况下,冲动会给正常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让自己的生活或事业遭受损失,抑制自己的才能发挥。

在病理学中,若一个人成了自己抑制力的牺牲品,那他一定是个不幸的人。尽管他可能会处于安静状态,但他内心却有强烈的要去行动的渴望。

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会反复折磨人的灵魂,这种人会有一种生不如死的可怕的压抑感,现实中不知有多少人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痛苦!

这些人本应发挥更大的价值,但他们没有这样去做,他们无数次地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消除自己的痛苦,但他们总是关闭心门,保持沉默,独自忍受着内心的极度痛苦。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去进行自由活动,让自己进行能促使冲动和抑制相互平衡的意志锻炼。

要注意的是,那些潜意识里就能采取所谓“正确行动”的人,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意志力的人。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有修养、出身高贵的妇女,也许她只是一个缺乏意志、毫无个性的人。

这样的人并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我们要培养人的自我意志,这是人和人建立关系、人和社会建立关系的基础,社会文明正是靠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发展的。

意志是人的内在个性和谐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生命就像一具分离成单个细胞的没有组织的身体,处于一片混乱中,而不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

意志体现了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脉络,体现了他的整个个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有性格的人才能成为坚定不移的人,才能忠实于自己的言行、信念、情感与思想。

正是具有这样品质的人,才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工作创造出丰富的社会价值。

任何一个罪犯在萌发犯罪动机之前,在他背叛自己的情感之前,在他失足前或在放弃能让人的行为变得高尚的信仰之前,常常会出现懒惰、不能坚持工作的表现。

一个忠厚老实、举止文明的人,在他表现出失常行为或神志昏迷之前,也会有一种不愿意从事工作的先兆。

我们一般认为,勤劳的姑娘会成为贤惠的好妻子,一个好工人也忠厚老实,能给妻子带来好运。这里所说的“好”,不是指这个人的能力,而是指一种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劲头。

例如,一个艺术家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但他在工作上缺乏意志,人们一般不会认为他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不仅不能兴家立业,不能成为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反而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害。

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个谦卑、敬业的手工业者,她内心可能会充满创造幸福的要素,她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成为一个能征服世界的女性。

如果孩子能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建立起内在秩序和平衡,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成长,并在工作中专心致志、坚持不懈,那他就能和成人一样为集体创造精神财富。

这个专心致志、忘我工作的孩子,正在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坚定不移的人,成为有个性的人,成为集人类所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

这个孩子的所有努力,最终会让他具备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坚韧不拔的意志。只要孩子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不管他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得非常好。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工作本身只是培养、丰富人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

成人若总是打扰孩子,让他去做成人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成人认为地理对孩子的修养更重要,所以不让孩子学算术,这就是混淆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会毁了孩子。

假如坚持不懈是意志的基础,那我们做出决定就可以被当作是通过意志采取的行为。为了完成需要意志的行为,我们就必须要做出某种决定。

假如我们有好几顶帽子,出门时我们就要决定好戴哪一顶。是戴褐色的帽子还是灰色的帽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选择其中的一顶来戴。

在做选择时,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们是偏好灰色的帽子还是褐色的帽子这一动机,我们会迅速做出选择。

选择戴哪一顶帽子比较容易,在这里,我们的习惯会起一定的作用。而当我们要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自己难以做出决定,就会去向他人请教,希望得到对方的指点。当然,我们不是说,一定要按他人的建议去做决定。

事实上,他人的建议只会给我们提供某些知识或经验。听从他人的建议与我们依靠自己的意志做决定,是不一样的。

意志与我们做决定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不同,在听了他人的建议后,我们获得了某些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就会打上我们自己的印记,成为我们自己的决定。

一位家庭主妇在为客人准备晚餐时,她在食物上需要做出各种选择,如果她在这种事情上很有经验,那她做决定时就会很容易,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决定都是一种脑力劳动,甚至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些意志薄弱的人会觉得做这些决定很麻烦,所以会尽力避免做决定,并依赖他人帮自己做决定。

我们越加强自己的意志训练,就越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如果能运用清晰的思维、明确地做决定,会让我们有很强的自由感。

如果总依赖他人做决定,我们就会越来越害怕犯错误,不敢在黑暗中摸索,面对那些未知的、不能预见到后果的事情,我们就会一味地选择逃避。

孩子若依赖成人替自己做决定,他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容易成为这个复杂社会的牺牲品,他只能像影子一样依赖他人的保护。

可见,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我们要给他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能坚持不懈地工作,具有清晰的思维,在意识中对造成冲突的动机进行筛选,在生活中对哪怕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自己做决定,在不断重复的行为中增强自我指导的能力,以上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形成坚实的个性。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居于我们的体内,就像居于中世纪城堡里的一位公主。

要建造一间让道德居住的“房屋”,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控制,比如不要酗酒,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以恢复体力。

此外,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那就是不断对意志进行训练,让我们心理上的疲劳得到恢复。

孩子通过自我教育,可以将复杂的、需要做出比较和判断的内心活动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方面获得了有秩序、明晰的智力,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这是一门学问,它能帮助孩子不依赖他人而做出自己的决定。

孩子掌握了这门学问,他就能把握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情。比如,对那些他想要的东西他会自己决定拿还是不拿,他会自由地随着旋律翩翩起舞以放松自己的身心,他若想安静就会决定不去运动。

儿童这样持续地培养个性的活动,都是通过自己做决定来付诸行动的。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就会变得井然有序,他初期的紊乱就会消失,整个生命会进入一种自发的状态,怀疑、胆小等不良心理也随着心理混乱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孩子的头脑缺乏条理性和清晰性,如果他的思维处于一片混乱,如果我们只让孩子背诵一堆课文,那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阻碍,他就无法自己做决定。当然,他的意志也无法得到发展。

坚持这种教育方式的人可能会说“孩子不应该有自己的意志”,这句话是诚实的。因为这样的人教育孩子时,根本就没考虑到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

这种教育方式后果很严重,它会阻碍孩子的意志发展。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成人在控制孩子,这会让孩子变得胆小,如果没有可依赖的成人的帮助,孩子就会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一次,一位女士问一个孩子:“樱桃是什么颜色的?”这位女士知道这个孩子知道樱桃是红色的,但孩子对她的问话却很紧张,惶恐地不知如何回答。最后,这个孩子说:“我去问问我的老师。”

意志是人最为重要的机能,是为人做决定准备的,是支撑人格的支柱。所以,意志非常有价值,我们必须要将它建立起来,并使它不断得到强化。

在各种心理疾病中,有一种所谓的“怀疑症”,它的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不能自己做决定,有这种症状的人会极度的痛苦。

在一家治疗神经症的医院里,我曾遇到过一个患有这种“怀疑症”的典型病人。

这个病人很喜欢到处收集垃圾,因为他担心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会掉进这些垃圾里面。当他准备带着收集的垃圾离开时,会重新爬上楼、挨家挨户地敲门,问问主人的垃圾桶里有没有值钱的东西,直到主人说“没有”,他才会离开。

这还不算完,过一会儿,这个人会再一次回来,再一次挨家挨户地问一遍,就这样反反复复。

这种行为举动让这个病人很痛苦,他为此很绝望,只好求医,看能否找到解决痛苦的办法。

医生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这个病人,垃圾桶里没有有价值的东西,让他放宽心并去继续做他的事情。

听了医生的话,病人眼中露出了希望的光芒,他嘴里不断地说着“我可以放心了!”接着就走出了医生的房间。

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病人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他仍然疑惑地问医生:“我真的可以放心了吗?”

医生又一次告诉病人说:“你真的可以放心了。”

这一次,是病人的妻子把他带走的。夫妻俩走后,我们从窗户往外看,发现病人正在街上和妻子互相拉扯着。没过多久,病人又焦躁不安地回来了。

他第三次来到了医生的房间门口,不放心地问:“我真的可以放心了吗?”

事实上,正常人也偶尔会有这种怀疑的表现。比如出门时,明明已经锁好了门,但还是有人会怀疑自己是否将门锁好,并反复摇动门把手以验证是否锁好。过一会儿,这个人可能还会回来再次验证一遍。

尽管这个人知道门已经锁好了,并记得反复摇过门把手,但就是有一种冲动促使他回来再检查一遍是否锁好了门。

这样的情形在某些孩子身上也会出现,比如,孩子在上床睡觉前,会反复往床底下看,想看看床底下是否有猫、狗等动物。

当然,床底下什么也没有,孩子心里也明白床底下什么都没有。即使这样,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还会再爬起来,去看看床底下有没有东西。

这种心理就像淋巴腺里的结核杆菌一样,会四处蔓延,让整个机体陷入虚弱状态。对于它的危害,某段时间内我们可能会看不到,就像苍白的脸色被胭脂所掩盖。但时间久了,这种心理会侵入机体的各个部分,让人生出疾病。

为了让意志在一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体现它的价值,我们就应该对意志进行必要的训练,意志训练可以培养我们行为的精确性。

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基本动作的训练,就不能跳好舞;没有大量的弹奏训练,就不能弹好钢琴。这些基本动作的训练和培养,都必须要从婴儿期开始。

在生理活动中,我们随意运动的肌肉不是用相同的方式运动的,而是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比如,有的肌肉用来伸展胳膊,有的肌肉用来将胳膊收回;有的肌肉用来蹲下,有的肌肉则用来帮我们站立起来。

可见,我们身体的行动往往具有对抗性,身体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具有对抗性的肌肉相互协作的结果。有时是这些肌肉,有时是另一些肌肉,它们共同协作达到运动的目的。

通过肌肉之间的相互协作,我们可以完成最了不起、最复杂的动作,完成那些刚劲有力、优雅大方的动作,这让我们可以具有高雅的身姿,可以创造出与优美的音乐旋律相配合的优美动作。

为了让具有对抗性的肌肉动作能相互配合,我们就要进行动作协调性的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在具备了自然、协调的动作后,才能进行这样复杂的动作训练,才能进行体操和舞蹈等方面的特殊动作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同样会起作用,不管我们是希望致力于运动、舞蹈,还是参加体能比赛,意志都是不能缺少的。

简单地说,意志像一名指挥员,它会指挥肌肉、骨骼这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技术精湛的机体进行统一协调的运动。

培养孩子的能动性时,我们不会让他处于静止状态,不会捆绑他们的四肢和身体,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的肌肉萎缩,或是让他们的肢体瘫痪。

可是,在这一方面,成人有时却会做这样荒唐的事情。

名义上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但成人做的事情却往往会阻碍孩子意志的发展,因为成人总是在用自己的意志去代替孩子的意志。

成人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孩子静止不动或不断地走动,成人会代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这样,成人就觉得满足了,他会以教训的口气说:“意志就是行动。”

此外,成人还会利用故事来向孩子灌输英雄人物、意志坚强的成功人士如何做事的观念,以让孩子去效仿这些人的行为。成人认为,这样,孩子就能变得意志坚强,就能创造奇迹。

我上小学时,遇到了一位很“好”、很爱我们的老师,她要求我们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地听讲,她讲课讲得非常卖力,直到精疲力竭,依然给我们讲个不停。

这位老师为了激励我们,教育我们去模仿那些杰出的女性或女英雄。她要求我们阅读大量的名人传记,并牢记这些人的事迹,以便更好地向她们学习。

但是,越是了解这些名人,我们就越觉得,成为一个女英雄是很遥远的事情,因为她们都那么优秀。

但在当时,很多人都赞同这位老师的做法,知道她是为了激励孩子,为了让孩子们成为优秀的人物。

有一次,有人问我是否也会像这位老师这样去做,我说:“不!我绝对不会像她那样做,我关心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比一切都重要……”

在一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国际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感叹当代的年轻人缺乏个性,认为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不过,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不是人类缺少个性,而是学校教育会摧残孩子的身体、削弱孩子的意志。我们应该解放孩子,这样的话,人类的潜能才能得到发展。

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该怎样利用我们的意志。

有一个故事经常被用来教育孩子,鼓励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

维托里奥·阿尔费里在晚年时,克服了学习的单调乏味,仍然坚持自学,这需要很大的毅力。

尽管阿尔费里当时已是名人,但他仍然坚持努力学习拉丁语,成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他靠自己对文学的热忱和天赋,成了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谈到如何实现自己的重大转变,阿尔费里有一句名言:“我坚持,持续地坚持,全力以赴地坚持。”这句名言经常被意大利的教师用来教育孩子。

在阿尔费里做出要改变自己的决定之前,他只是社交场中贵妇人的一个玩物,他在感情上的任性让他在社交界非常有名。

后来,阿尔费里意识到,假如自己继续做感情的奴隶,就会毁掉自己,这个认识激励他要努力提高自己。

阿尔费里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认识到自己具有无限的潜能。但正当他要运用自己内心的力量,准备为有所成就而努力时,一位女人的信又将他拉回到了现实。

这个女人派人给阿尔费里送来了散发着香气的信,邀请他去看戏。在戏院里,阿尔费里和这个女人又厮混在一起,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阿尔费里刚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改变自己,他的意志力就败给了女人对他的诱惑力。

不过,阿尔费里在戏院看戏时,感到很愤怒,很痛苦,甚至对这位迷人的女人产生了憎恨。

所以,阿尔费里果断行动,毅然将自己的粗发辫剪掉,没有了发辫,他就羞于出门了,因为粗发辫代表了他的高贵出身。

之后,阿尔费里又将自己捆在椅子上读书,但他坐在那里心神不定,几乎看不下一个字。他很想到心上人那里去,但他因为不能动弹,又没有了粗发辫,就只能待在屋子里。

阿尔费里靠着不断的坚持终于让自己获得了精神的自由,把自己从无所事事、沉沦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成了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

我们殷切地希望,通过意志教育培养孩子这样的品质。我们希望孩子能从人类堕落的虚荣心中摆脱出来,专心致志地工作,过内心充实的生活,从事伟大的事业,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而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孩子如此的热情和希望,很容易让我们把孩子置于我们的庇护下,这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难道没有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吗?实际上,孩子是有这种能力的。

孩子会用他的整个心灵爱我们,他会用自己小小心灵所能容纳的热情感染我们。不止如此,他还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能借此控制自己的内心生活。

就是这种自我发展的潜能,引导着孩子去触摸周围的各种物品,促使他去了解这些物品。可成人却总是对孩子说:“别碰这些东西!”

孩子会到处跑,这会让他走和跑得更稳当,但成人却制止他:“别乱跑!”

孩子会向我们提出各种问题,他想获得各种知识,但成人却会不耐烦地说:“别这么烦人!”

如果我们只是看管着身边的孩子,要求他听话,给他几件他不感兴趣的玩具玩,孩子就会感到困惑和痛苦,就像阿尔费里在戏院里感到无聊时所想的:“我深爱的人为什么要毁了我?她为什么让我痛苦?”

孩子若要将自己从困惑和痛苦中拯救出来,就必须像阿尔费里一样坚强。可是,孩子的心灵并没有那么强大。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成了牺牲品,但成人意识不到自己毁了孩子。

我们用命令的方式、用我们所拥有的权力要求孩子这样做或那样做,我们热切地期望孩子尽快长大,却又用不当的方式阻止他长大。

成人很少会反思自己,为了让孩子更坚强,为让孩子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他们做了些什么。成人很难意识到,他自己就是摧残孩子意志的人,他总要求孩子完全顺从自己的意志。

奉告全天下的父母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保护和指导儿童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阻碍儿童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