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智慧在不断创造新的梦想。只满足于自己的目的进行活动,也会破坏人的创造力。幸运的是,实证科学澄清了我们的思想。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要让他亲自参与实验、进行观察,让他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几乎每一位伟大的作家或演说家,都能在观察事物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艺术家首先要成为一位有心的观察家,要结合现实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对儿童来说也是这样。

发展想象力、进行科学的创造性想象有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那就是,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

如果一个世纪以前,我们告诉那些还在使用油灯、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人说:将来有一天,夜晚也会灯火辉煌;人在海洋中遇险时,可以向陆地发出信号;人能够像雄鹰一样在天空飞翔……

那这些人可能会嘲笑我们是在异想天开、痴人说梦。这就是说,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因为那时的生存条件很有限,人们的认知能力也很有限。

现代人与古代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那就是,现代人会以实证科学为基础进行想象,而古代人则往往会凭自己的幻想来预知未来世界。人类这种认识上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想象一旦与现实相结合,我们的内在思维就会开始进行工作,这会让外部世界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在具有强大力量的创造力的推动下,改变和创造世界。

在实证科学的引导下,人们发现了思维的快速通路,并借此创造了无数奇迹。

人类智慧在不断创造新的梦想。我们希望生活中充满光明,世界很快就绽放出了神奇的光辉;我们希望人可以在天上飞,飞机便应运而生;我们希望陆地上的人可以听到海洋中遇难水手的呼救,这个愿望也实现了。

同样,我们想让世间万物都繁衍不息、植物枝繁叶茂,想让人们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我们就真的建立了一个物质很丰富的社会。

事实上,从创世纪开始,想象就已经存在,它与现实相结合并不断创造着奇迹。

可是,人的大脑有时候会脱离实际,只凭着主观的思维就开始凭空的幻想,忽略了创造力应该依赖于现实这一事实。

由于这个原因,在一些人的活动中,人们很容易把更简单、更容易、更易于理解的手段和目的混淆,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并不鲜见。比如,我们贪食,却说是为了增加身体的营养,把满足食欲当成是最终目的,实际上这不仅不能让身体健康,反而会伤害身体。

还有,如果人们只是把满足性欲当作性生活的目的,舍弃了延续生命这一根本目的,那人的性功能就容易退化甚至出现不育。

如果我们人类只是为了自己的某个目的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没有考虑到活动是否对社会有利,就是犯下了罪行。

如果只满足于自己的目的,我们创造的所谓的美好世界就是虚无的,它不可能成为一种珍品。只满足于自己的目的进行活动,也会破坏人的创造力。

幸运的是,实证科学澄清了我们的思想。尤其是在今天,科学家在深入探索真理,他们也窥见了很多大自然的奥秘,这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奇妙硕果。

这里面的奥秘其实很简单,它实际上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谨慎的、耐心观察的准确方法。

任何人都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因为,大自然神奇的奥秘与我们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是一致的。

实证科学的方法可帮助我们搜集事实、认识真理,帮助我们建构自己的想象世界。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要让他亲自参与实验、进行观察,让他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

这样的话,孩子就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然地发挥、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智能。

现实也是进行艺术想象的前提和基础,智力活动不仅限于精确地观察、进行简单而合乎逻辑的推理,还包括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当然,像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工作,无法与但丁、弥尔顿、歌德、拉斐尔等著名天才人物的工作相比,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才能,具有非凡的观察力、推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想象力,都可以凭自己的头脑去创造,以形成独具特色和风格的艺术品、诗歌、音乐等。

随着人创造本能的不断发展,人的思维就会成为巨大的艺术宝库。人的思维和心灵创造出的丰富世界散发的光辉将会普照人类,满足并保护人们的精神需求。

除了进行有形的、现实的观察工作,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达到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更高境界的目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每个人其实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境界。

但我们不能凭空去创造出某个艺术品,创造其实是对现实中的已有事物或原材料进行新的组合。

这些原材料是我们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搜集来的,有一条一直以来被公认的名言这样说:我们所有的才智都最先存在于感官中。我们的感官没有感觉到的东西,是无法进入我们的想象中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会受到经验的限制,我们用语言解释那些超出自己经验的东西也很困难。

比如,米开朗琪罗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但他也只会把上帝想象成是一个威严的、留着胡须的老人。至于那些天生的聋人或盲人,他们也不会对自己从未感知过的事物有具体的概念。

我们知道,天生的盲人常常把颜色想象成类似声音的东西。比如,他们会把红颜色想象成为喇叭声,把蓝颜色想象成是小提琴的声音。而天生的聋人会把声音想象成视觉形象的东西,如他读到描述美妙音乐的句子时,可能会想到一幅美丽的图画。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感官都能为人的想象提供等量的参照,某些感官常常会占优势。如音乐家的听觉很敏感,他们更喜欢用声音来描述周围的世界。

对于一位作曲家来说,他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夜莺在静谧深林里的鸣唱,也可能来源于幽静乡间的雨水滴答声。

而且,对于不同的作曲家,他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如,有的作曲家可能从静谧或喧嚣的角度来描述景色;有的可能因为视觉敏锐而偏重于事物的形状和色调;有的则触觉敏感,习惯从运动状态、弯曲程度、事物的柔和与粗糙等角度来描述。

不管是什么情况,想象必须要以感官的感知为基础。所以,感官教育就成为了我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外部环境中收集想象的材料。

富有想象力的创造与现实联系越紧密,这种创造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就越密切,就能创造出越高的价值。

即使是人们虚构出来的超人世界,人们对它的想象也要限制在与现实相关联的范围内。

我们都崇拜作家能写出诸如《神曲》这样经典的文学作品,在这样的作品里,诗人看上去有那么丰富的素材,他利用这些素材进行了惊人的想象,从而使他的比喻非常的奇妙而丰富。

几乎每一位伟大的作家或演说家,都能在观察事物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方面,我们说他们是天才,因为他们知识渊博,想象力丰富,思想清晰而敏锐。

作家要拥有丰富的想象,首先就要拥有丰富的、运用感官观察收集到的材料,这些材料越精确、越完善,作家运用它们创造出来的形象就越丰富。

想象力不同于痴人说梦,如果我们认为痴人想象力丰富,那很可能意味着我们疯了。因为,痴人无法对现实事物有正确的感官感知,他没有相应的智力来思考客观事物。

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被认为是很有价值的,这是因为作者所用的意象很独到、很新颖,他能巧妙地将现实的意象和想象的意象联系起来,他能对有关的意象产生有价值的联想。

如果某个人只是模仿他人的想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所以,艺术家首先要成为一位有心的观察家,要结合现实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对儿童来说也是这样。

艺术家在塑造某个人物时,并不是在照葫芦画瓢地描摹,而是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且这种工作要建立在对现实观察的基础之上。

画家、雕刻家对周围事物的形状、色调等非常敏感,他们能敏锐地感知到环境的和谐或相异之处,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他们会对自己观察得来的印象去粗取精。

希腊艺术之所以能流传很久,那是因为希腊的艺术家们在创造这些艺术品之前,对事物有非常深刻而独到的观察和思考。

当时有一种流行时尚是穿着单薄的衣服,这种情况方便了艺术家们对人体结构进行自由细致的观察,这使得他们可以将人美丽的形体与不太协调的肉体区分开来。

有了现实观察的积淀,再加上自己天才般的灵感,这些艺术家会在自己的大脑中筛选信息,对此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

比如,为了画出圣母像,拉斐尔常去罗马的特拉斯特维尔寓所,看那里的美女。在对这些美女模特进行观察后,拉斐尔将她们的形象加以升华,并与自己心中的圣母形象结合,创作出了著名的圣母像。

据说,米开朗琪罗曾经有一段时间常常彻夜仰望星空,朋友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自己看到了一个圆顶。

因为长期观察天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想象,米开朗琪罗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罗马圣彼得圆顶教堂。假如没有素材的深厚积累,就没有名垂千古的圣彼得圆顶教堂,米开朗琪罗的才华也只会浪费掉。

艺术,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就会越完美。这就像别人赞美我们时一样,如果别人赞美的是我们的真实才能,那我们就会真心感到高兴,因为这种赞美很真诚、很真实。

这种赞美会让我们感觉到,对方曾花费时间对我们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是对我们真诚的赞美。对此,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对方。

如果对方赞美的并不是我们所具有的美好品质,或是夸大了我们的优点,甚至是歪曲事实,那我们就会感觉很不舒服,会觉得对方很虚伪。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往。

想象的基础是现实,而人的感知能力又与人观察事物的精确程度有很大关系,那么,材料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使他准确地感知周围事物就非常重要了。

同时,让孩子进行在一定范围内的推理,训练他将不同事物区分开来,会为他的想象力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个基础越牢固,孩子就越能将想象与某种具体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越能与独立的意象建立合乎逻辑的联系,而其他任何夸张的、粗糙的幻想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让孩子走上正轨。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不能阻止他那些自发进行的活动,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自发活动。

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就像观察、等待小草的萌芽和微生物的自然生长一样,别的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认为自己能创造孩子的智能。

我们要记住,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只要不是一种虚无的幻想或幻觉,智力的开发就会有坚实的基础,它就能在坚固的基础上建立一座辉煌的宫殿。

人们常常会认为,孩子的想象力异常丰富,所以,我们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来挖掘和发展孩子的这一特殊天赋。

还有人会认为,孩子就像原始人一样,喜欢在虚无的、让人痴迷的世界里游走,他总会被迷人的、超自然的以及虚无的东西所吸引。

对这一点,我们要说,这种原始状态只是暂时的,会很快被其他状态所取代。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脱离这种状态,而不是让他停留在这种状态或者延伸、发展这种状态。

在孩子身上,我们的确可以发现一些与原始人很相似的特征。比如语言,孩子的语言表达很贫乏,他只能说出一些表明具体意思的简单词汇,用词很笼统,一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表达好几种意思。

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人为地对孩子进行限制,也不能刻意地让他加快这个时期的进程。

与总是停留在虚幻状态的成人相比,孩子的表现是不同的。孩子对伟大的艺术品会很感兴趣,他会沉浸在具有丰富想象的作品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促进才智发展的环境。

在智力发展的初始阶段,孩子会被某些奇妙的幻想所吸引,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孩子,或者过分控制他的想象力。孩子是人类的未来,他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子的创造性活动被认为是儿童时代非常重要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通过创造性活动,孩子会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赋予新颖而别致的特性。

比如,孩子双腿跨在父亲的拐杖上向前走,他说自己是在“骑马”,他觉得就像真正骑马一样。实际上,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想象力丰富的一个证明。

通过丰富的想象,一群孩子会在一起建造一辆有椅子、有扶手的四轮马车,这种活动会给他们以极大的快乐。

马车建好后,孩子会靠着马车,快乐地欣赏自己想象出来的马车外的景象,向想象出来的欢呼着的人群鞠躬致意。有的孩子可能会坐上马车的椅子,挥舞着想象中的鞭子鞭打想象中的马。这都是孩子具有想象力的表现。

可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因为他们拥有了小马驹、习惯了乘马车,他们对贫穷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嗤之以鼻,不明白不存在的马车为什么会让他们那样快乐。

富孩子对穷孩子的这些举动感到很奇怪,他们甚至会嘲笑穷人家的孩子:“你们太穷了,因为你们没有马、没有马车,才这样做。”

我们不能为了培养富孩子的想象力,就剥夺他的马驹和马车,并给他一根手杖,我们也不能限制穷孩子对马车的幻想。

假如一个穷人或是乞丐,在闻到了富人家厨房里传出的食物的香味后,可能会想象自己正吃着丰盛的饭菜,有谁能阻止他幻想呢?

同样,如果一位穷人家的、深爱孩子的母亲把一块面包切成两块,分别递给孩子说:“这块是面包,这块是肉。”孩子可能会满足地认为自己既吃到了面包,也吃到了肉。

有个人曾经很认真地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孩子经常用手指在桌子上比画着弹钢琴,我给他一架真正的钢琴,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反问这个人说:“为什么不好呢?”

那个人说:“如果我给了孩子一架真正的钢琴,他当然能学会弹琴,但他的想象力就得不到锻炼了,这怎么办呢?”这种担心似乎很有道理。

福禄贝尔的某些游戏中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会递给孩子一块积木,告诉孩子说:“这是一匹马。”

接着,老师再将一些积木按次序摆放好,说:“这是马厩,现在我们把马放进马厩里。”然后,老师再将积木重新排列摆放,说“这是一座塔”或者“这是一座教堂”等。

在这种游戏中老师把积木比作是马,就不像前面把手杖当作马那样容易引起孩子的想象。因为,手杖可以让孩子骑上去,可以让他鞭打,这更容易引起他的想象。而用积木想象马则容易让孩子的头脑混乱。

这还不算,使用积木,从事创造性想象、进行智力工作的实际上不是孩子,孩子只是遵照老师教的方法或提示去做而已。

在孩子的头脑里,他是否真的认为那是马厩或教堂,他是否开了小差,我们无法知道。这个时候,孩子被迫去潜心琢磨老师提示的各种意象,那些存在于积木中的不同意象。

这样做,我们会在孩子还未成熟的头脑里装些什么呢?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有的孩子会将树当作王位来对其他人发号施令,有的孩子则会相信自己就是上帝。

错误的认知会导致孩子错误的判断,并可能会引发神经错乱及其并发症。就像精神病人一样,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表现得狂躁不安,他既不能为别人也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

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成人会设法将虚幻的东西当作现实事物让孩子接受。

比如,一些拉丁语国家的成人这样给孩子讲关于圣诞节的故事:一个名叫比瓦娜的丑女人会爬上烟囱,通过烟囱进到孩子的屋子里,将礼物送给听话的孩子,而调皮的孩子则得不到礼物,只能得到煤块。

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人们这样给孩子讲圣诞节的故事:在夜间,一位全身落满雪的白胡子老人,挎着一篮子玩具进入孩子的房间,把篮子里的玩具分给正在熟睡的孩子们。

成人编造的故事怎么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它体现的是成人的想象力,而不是孩子的想象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需要相信成人说的,并不用想象。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就是想让孩子轻信我们。

头脑未成熟的人容易轻信他人,因为这样的人缺乏经验,不具备有关现实的知识,所以他们不能辨别真伪、美丑,也不能辨别某些事的可能性。

难道就因为这些人无知、因为他们还未成熟而容易轻信,我们就要企图培养他们轻信我们的特质吗?这种做法是很不道德且错误的。

我们成人身上也有轻信他人的毛病,这种轻信不是智慧的基础,也不是智慧的结果。人们在愚昧时,才更容易轻信。

在17世纪,有这样一个流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当时,巴黎的新桥是供行人行走的通道,也有很多人会在那里休闲、集会。一些江湖骗子或庸医也会混在其中。

有一个名叫马里奥罗的江湖医生,在这里兜售一种药膏,吹嘘它是来自中国的神奇药膏。他说,这种药膏可以让人的眼睛变大、嘴变小,使人的短鼻子变长、长鼻子变短。

为此,萨丁警长把这个医生拘留了,并审问了他:

“马里奥罗,你是怎么招摇撞骗,让这么多人上你的当的?”

马里奥罗问警长:“警察先生,你知道一天中有多少人经过这座新桥吗?”

“1万到1.2万人吧。”

“差不多。这些人中聪明人又有多少呢?”马里奥罗又问。

萨丁警长回答说:“大约100个。”

马里奥罗说:“这是最乐观的估计数字,但就算是100个,我还是能在其余的9900人中找到机会的。”

现在的聪明人比17世纪时多多了,也就是说,容易轻信别人的人少多了。但我们的教育仍不该让孩子去轻信他人,我们要教给他们生活的智慧。若以让孩子轻信他人为教育的目的,无异于在沙漠上建起高楼大厦。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想的成熟,人们就不再容易轻信别人了。若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孩子就会远离轻信。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文明的进步会减少人们的轻信,这与“知识可以驱走无知的黑暗”的含义是相一致的。

在人们愚昧无知的地方,最容易出现无谓的幻想,因为那里缺少可以让人的幻想上升到更高层次文明的支撑。

我们不能在轻信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想象,我们不希望孩子轻信别人告诉他的一切事情。

当孩子不再相信神话时,我们会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孩子长大了,我们会为此夸赞孩子说,他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

这样的结果一定会发生,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孩子不再相信神话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我们成人要问问自己:“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到底为他做了些什么?对帮助孩子的灵魂成长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让孩子的精神变得正直、坚强了吗?”

事实是,成人会想方设法让孩子保持幼稚、天真、喜欢幻想,其实是孩子自己战胜了困难,他也战胜了自己和成人。

孩子会遵从自己的内在发展动力进行各种活动,这种动力指向哪里,孩子就会走向哪里。

孩子可能会对我们说:“你们大人把我们折磨得好苦啊。我们自我完善的任务本来就很艰巨了,你们这些大人还要不断地压制我们,真是没有道理。”

事实不正像孩子说的这样吗?

在孩子学习语言时,我们没有帮孩子聆听清晰准确的语言发音,反而会嘲笑或模仿孩子幼稚、笨拙或错误的发音,这实际是在延长孩子贫乏、不准确语言的发展阶段。

我们这样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不利,会让孩子继续错误地发音,延缓他的语言形成期,甚至让他退回到更低的婴儿状态。

同样,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我们也扮演了相同的阻碍角色。

孩子的头脑处在幼稚的幻想中、处在无知或错误状态时,似乎更让我们感兴趣,若孩子轻信我们所讲述的圣诞故事,我们就会感到快慰,就像我们在婴儿被抛上抛下时那样高兴。

我们这样的心态就像某些贵妇人,她们看起来对收容所里的孩子有兴趣、很关心,实际上她们内心却会这样想:“如果不是这些孩子,怎么衬托出我们的生活是幸福愉快的?”

同理,对待孩子的轻信,我们会这样说:“如果孩子不轻信我们,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很多乐趣。”

事实上,我们这样做只是在娱乐自己,这可以说是一种“犯罪”,它人为地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就像在某些野蛮的王国里,有人会人为地限制某些人的身体成长,以让这些人成为供国王娱乐的侏儒。

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样说太夸张了吧?但事实就是这样,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已。

若我们能克制自己的这种做法,让孩子自由地成长,不要再人为地延长他的幼稚时期,同时真诚地肯定孩子在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进步,那我们就为孩子积大德了。

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知识经验来丰富孩子的头脑,让孩子成为环境中事物的主人,自由地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展示出他们的想象力。

我们可以从贫穷人家的孩子开始,因为这些孩子一无所有,他们渴望拥有的是他们难以得到的,就像穷人梦想腰缠万贯、受压迫的人梦想得到王位一样。

一旦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子、扫帚、陶器、肥皂、梳妆台或其他家具,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地去照料它们。

穷人家的孩子得到了这些梦寐以求的物品后,其对物质的欲望就会减弱,内心会变得平静而丰富。有了真实的财富,他们就会变得镇静,也不会再把宝贵的精力耗费在没有意义的幻想上面了。

有一位孤儿院的教师告诉我,她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并邀请我去参观他们孤儿院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我和一位权威人士去了那家孤儿院,到了那里,我们看到一些孩子正坐在小桌子旁边,给一个玩具娃娃摆餐具、准备让它“吃饭”。

我发现,那些孩子做这些事的时候面无表情。我不解地看着那位邀请我来参观的教师,对孩子的表现,她竟然没有特别的反应。

显然,在这位教师看来,假想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孩子通过游戏来摆餐具、吃饭与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差别。

就是儿童时期这种错误的教育,会逐渐成为孩子的某种精神态度。

我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对我说:“自由不是新鲜事物了,早在夸美纽斯那个时代,人们就讨论自由了,你读一读他的著作就知道了。”

我说:“是的,很多人都讨论过自由的问题,但不同的是,我认为的自由,是人真正意识到的一种自由。”

这位教育家听了我的话,似乎还不明白我所说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或许可以再跟他补充说:“你认为,一个谈论百万财富的人和一个真正拥有百万财富的人有区别吗?”若我这样说,或许他就无法再反驳我了。

一个满足于假想事物的人,可能会把假想的东西当成真实的东西,他总是追求幻想,不承认现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可怕的是,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

想象力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它是否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是否有构筑想象的材料。但是,如果想象不是建立在现实和真理的基础上,它就容易成为负面的力量,压抑智力的发展,阻碍真知的展现。

由于这样的错误,人类失去了很多光阴和精力。不以事实为基础的想象,就像漫无目的地工作一样,无谓地消耗体力直到病倒,无谓地消耗智力直至着魔。

很多时候,学校是一个呆板、阴沉而单调的场所,灰白的墙壁、白色的窗帘,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放松感官来说是一种阻碍。

学校创设这样的环境,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专心地听老师讲课,避免他们被外在的刺激分散精力。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持续地坐一整天,死板地听老师讲课。他们必须要遵从老师的指令行事,因为老师会根据他们的服从程度对他们做出评价。

克拉伯雷迪对这种现状进行了如实的描述,他说:

“我们当前的教育,是用一大堆没有意义的知识来压迫孩子的教育,这些知识并不能指导孩子的行为。孩子无心听讲,我们却还要强迫他们听;孩子无话可说,我们却要强迫他们讲述和演讲;孩子没有好奇心,我们却要强迫他们观察;孩子没有发现新知的欲望,我们却要强迫他们论证、推理。总之,我们从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强迫他们做这做那。”

孩子们就像受苦役一样,老师讲他们就得被动地读、写、听,他们被要求坐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可是他们的脑子却没有在专心思考。

老师讲课所依据的,是随意设计的、没有考虑到孩子实际的所谓教学大纲,但孩子必须要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

这样的话,孩子头脑里的意象就像梦境一样漂浮不定。

老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它代表的是一个抽象概念的视觉形象,而对于那些从没有实际触摸过三角形的孩子来说,要学会这种形状,就要努力记住这个形状。

接着,老师会根据这个三角形,给孩子们讲解很多抽象的几何计算。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孩子一无所获,因为它除了用眼睛看,不能与其他事物相结合再被孩子感知,很难成为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灵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获得才智与创造性成果的外部刺激就被排除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工作选择以及独立思考可能会被抑制,情感也会受到压抑。

由于这个原因,老师会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被迫挖空心思地凭空杜撰,写出来的文章也会空无一物。

这样的作文练习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复杂的精神成果怎么可能会从空无一物的地方创造出来呢?

我们都知道,很多孩子都头疼写作文,他们的作文被老师批评为“思想贫乏”“思维混乱”“缺少创意”。

孩子被迫根据老师的作文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作文并交上去。没有东西可写却还必须要写,这让孩子痛苦而压抑,甚至把作文课当成是一种灾难。

孩子要表达、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要有内心生活的创造。为此,他必须要先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材料,且经常锻炼思维。

成人必须为孩子提供内心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这样,孩子才可以进行创造,我们才能培养出求知欲旺盛、喜欢思考、灵气十足的孩子。

我们要关爱努力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的孩子,如果他的创造想象还没表现出来,那说明他的智力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勉强孩子去想象和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