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星有什么不好”

“追星有什么不好”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摇摇明星大腕,不仅有光鲜的外表,还有非凡的才艺,他们频繁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极具人气,很受追捧,自然也是青春期的孩子追逐和膜拜的对象。男孩往往会通过模仿明星的语言、动作、服饰,以表达对明星的追捧,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后来,他向爸爸妈妈要钱,买与这位女星有关的杂志和贴画,并把贴画张贴在自己的房间。有一段时间,电视里正好播放这个女星主演的电视剧,他更是废寝忘食地看。

摇摇明星大腕,不仅有光鲜的外表,还有非凡的才艺,他们频繁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极具人气,很受追捧,自然也是青春期的孩子追逐和膜拜的对象。男孩往往会通过模仿明星的语言、动作、服饰,以表达对明星的追捧,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加之这一时期的孩子,思想活跃,学习压力较大,他们也希望通过追星来缓解心中的压力,以从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

一位14岁的初二男孩疯狂地迷恋某女歌星、演员,他刚开始是反复听这位女星的一首歌,而且经常不分场合地哼唱。后来,他向爸爸妈妈要钱,买与这位女星有关的杂志和贴画,并把贴画张贴在自己的房间。

他还在电脑上下载这位女星的图片,设置成电脑的桌面背景和手机的桌面背景。课间与同学坐在一起,话题也是离不开这位女星。有一段时间,电视里正好播放这个女星主演的电视剧,他更是废寝忘食地看。

爸爸见此情形,用嘲笑的语气对儿子说:“你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竟然喜欢一个‘老女人爷,真没出息。你不知道吗?那位女星已经30多岁了,和你妈妈的年纪差不多。”对此,男孩忍不住顶撞爸爸:“年龄大有什么关系,我就喜欢她。”

还有一个男孩非常喜欢周杰伦,喜欢他的歌,喜欢他的电影。他的生活被“周杰伦”包围了,他的发型和周杰伦的一样,他说话也模仿周杰伦的口气,走路的姿态也有几分神似周杰伦,整个人似乎被周杰伦同化了。

有一次,男孩省吃俭用半个月,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购买周杰伦代言的某一品牌的服饰,妈妈知道后,生气地挖苦道:“你就是天天不吃饭,也成不了周杰伦。”没想到男孩理直气壮地说:“我省钱买的东西,我乐意,又没额外向你要钱,你管得着吗?”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抽了儿子一巴掌。

青春期的男孩追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这个阶段,孩子在思想上有了更强的独立性,非常希望得到社会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而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往往通过追星、模仿明星来实现。

为人父母者,其实不必太担心孩子追星,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追星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孩子到了十六七岁之后,一般会对追星失去热情。父母要知道,孩子之所以会迷上某个明星,与心理学上的一个效应有很大关系,这个效应叫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一个人做出好恶判断,往往是先看他的外在形象。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总是以光鲜亮丽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不成熟,就很容易被这种表象迷惑。但是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以及判断力的增强,孩子就会认识到明星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也就会慢慢对追星失去兴趣。

因此,对于孩子青春期的追星现象,父母没必要强行阻止。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偶像,就如同父母这辈的人当年迷恋英雄人物一样。所以,父母应适当地允许孩子追星,合理地引导他,没必要对孩子粗暴干涉、冷嘲热讽。否则,就会激起孩子的反抗。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建议1:引导孩子向明星学习。

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通常是具有出众的才艺、才华的,既然孩子追星,那么家长不妨搜集一些有关这位明星的成长故事、出众才艺、过人天赋以及这位明星的作品,比如,音乐作品、电影作品。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也与孩子谈一谈这位明星。在谈论的过程中,可以与孩子讲一讲明星的成长故事和才艺,让孩子知道:明星光鲜形象的背后,也有辛酸和苦累;成功的光环下,也有无数奋斗的日子。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将孩子从对明星外表的追求,引入到对明星内在品质的学习,从而提升孩子的思想层次,使孩子懂得向明星学习。

建议2:给男孩发热的头脑降降温。

虽然我们说,大多数孩子追星只是一时兴起,一时的脑子发热,是短暂的阶段。但不排除有些孩子追星追得走火入魔,严重到忘乎所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例如,2002年,一名来自浙江温州的17岁初中生,因没钱亲眼看到自己的偶像而服毒自尽;2003年,一位来自大连的16岁少女,因母亲没有给她钱买偶像的光碟而自杀;一位来自四川的13岁少女,看过某影视剧后,擅自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看看这些痴狂的追星少年,不得不引起父母的重视。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追星有些过分了,应该及时给他发热的头脑降降温。比如,可以给孩子讲一讲痴迷追星的害处,给孩子讲一讲痴迷追星、结局惨痛的案例,让孩子引以为戒。

建议3:转移注意力,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

追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孩子或许是由于学习压力大,需要通过追星来缓解压力。但说实话,追星这种宣泄压力的方式,不像其他一些兴趣稳妥,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爬山、游泳、唱歌、交友、阅读课外书、棋类爱好等。父母平时可以多引导孩子去接触这些积极健康的兴趣,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这些方面,增加更多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