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郁闷”一词成了青春期孩子的口头禅,不高兴的时候来一句“郁闷”,高兴的时候也来一句“郁闷”。曾有媒体对中学的流行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郁闷”一词得票率高居榜首。这就让很多家长不理解了,孩子们衣食无忧,为什么他们整天喊着郁闷呢?为什么他们经常郁郁寡欢呢?
夏凡原来是一个乐观开朗的男孩,但自从上了初二,进入青春期的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刚才还和同学嘻嘻哈哈的他,转眼之间,就莫名其妙地苦着脸,好像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夏去秋来,天气渐凉,夏凡坐在校园的长椅上看书,忽然他看见黄叶从树上飘落,看着看着,他竟不由得感伤起来。想起昨天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当时他脑子一片空白,他觉得自己如落叶一般狼狈。
要问夏凡为什么这么容易感伤、抑郁,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原因。有时候早上起床后心情很好,可是一进入教室,他的心立刻就高兴不起来了,看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辅导资料,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题目,他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厌烦感。
夏凡喜欢听忧伤的情歌,每天晚上都听着入睡。有时候他还会跟着哼唱,看着夏凡笑着唱忧伤的情歌,爸爸妈妈觉得这孩子真是捉摸不透。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季节,也是一个容易产生落差、失望与抑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他们萌发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尊重、渴望自由,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心智不成熟,经济上不能独立,知识水平有限,又无法支撑他们真正独立。在这种现实的落差面前,他们会有一种“无力感”。因此,青春期孩子偶尔感到郁闷是正常的,父母无须太过担忧。
一般来说,青春期孩子的郁闷有三种类型:第一种郁闷纯属调侃,只是随口一说,并非真的心中郁闷,这种“郁闷”只是口头禅,是一种习惯性用语;第二种郁闷是适应不良型,因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理想抱负、青春期情感等方面会遇到一些困扰,感觉过得不如意,于是感到忧虑;第三种类型是确实存在心理困扰,是精神忧郁,即抑郁症的前兆或初级阶段。可见,后两种类型的郁闷才是值得关注的。
心理专家表示,郁闷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反应,青少年的问题主要在抑郁、敌意、偏执、焦虑、强迫倾向、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这些心理情绪状态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郁闷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郁闷,父母应辩证地看待,孩子对现实感到郁闷,说明他在思考现状。偶尔的郁闷没什么,可长期郁闷,那就严重了。因此,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孩子排除郁闷情绪,以免孩子患上抑郁症。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建议1:引导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很多事情之所以看不透、想不通,并非事情多么复杂,而在于人们找错了看问题的角度。同样的一片蓝天之下,站在树荫底下,看到的只有阴暗;站在阳光底下,看到的却是灿烂的光辉;同样的广阔天空下,站在原野上,看到的是空旷平原,站在井盖底下,看到的是黑暗和狭窄,感受到的是憋得喘不过气来。由此可见,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情。
当父母发现男孩郁闷时,试着引导男孩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他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比如,男孩考试成绩不好,他感到很沮丧,很郁闷,家长可以引导他认识到,成绩不好,说明知识学得不扎实,这是自身的问题,把自身的问题找出来,把知识学扎实了,那么成绩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吗?再比如,老师批评男孩,男孩郁闷了,父母可以告诉他:“老师批评你,是因为看重你,觉得你还有教化的价值。如果老师觉得你无药可救,根本就不会管你。”通过这样换角度看问题,可以让男孩堵着的心立刻变得舒畅起来。
建议2:鼓励劳逸结合、放松身心。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的确很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每天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一旦成绩不好,回家还可能被批评。如此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怎能让孩子不累、不郁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切不可让孩子埋头苦学,而不懂得放松自我。
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多做一些有利于放松身心的事情。比如,可以鼓励孩子听欢快的音乐、看感兴趣的课外书、下棋、垂钓、交友、参加体育运动等,这些活动都能帮孩子缓解内心的压力,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