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孩子千万不要过度保护

对孩子千万不要过度保护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看来,她对大卫的疼爱实在是太过分了。对于哈里森太太的教子方法我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就花费了很多口舌去说服她,让她送大卫去幼儿园。我认为大卫离开妈妈到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才能有所改变。经过我的不断劝说,哈里森太太终于决定送大卫去幼儿园。正如哈里森太太对大卫的过度关怀,让大卫认为自己在妈妈心中的位置牢不可摧,他虽然有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却来自妈妈对他的照顾。

从我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道理:父母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其实是对孩子积极性最大的打击,因为这样孩子就失去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孩子会逐渐丧失做事情的自信和勇气,并且没有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是建立于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父母“无私”的行为却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这样就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希望年轻的父母能够注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不要替他做,而是要让他自己去做。虽然这个道理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但之所以再三强调,就是因为许多父母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父母太爱孩子,所以常常会让情感超过了理智,而保护孩子的欲望让父母忘记了一切,结果孩子就会成为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人生中的任何挫折。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哈里森太太是我的同学,上学时我们关系非常好,因为她家在东海岸,离我家很远,所以来往较少。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因意外事故去世了,而且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是两年以后了。我感到十分愧疚,并尽快处理了一下手边的事去看望她。

虽然已经事隔两年了,哈里森太太的丧夫之痛从表面看来似乎已经渐渐平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她只是把这份感情转移到了她的儿子大卫身上。在我看来,她对大卫的疼爱实在是太过分了。那时,大卫已经4岁了,但吃饭时还要妈妈喂,穿衣穿鞋也要妈妈给穿,而哈里森太太更是寸步不离大卫,去哪都会带着儿子。因为怕大卫出意外,她不允许大卫到外面去玩,而小朋友也不敢来找大卫,大卫没有朋友,性格孤僻、内向。我刚到她家的时候,大卫连话都不敢和我说。

对于哈里森太太的教子方法我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就花费了很多口舌去说服她,让她送大卫去幼儿园。我认为大卫离开妈妈到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才能有所改变。经过我的不断劝说,哈里森太太终于决定送大卫去幼儿园。但是,大卫到幼儿园后还不到两天,老师就叫我们去谈话。

老师说,大卫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鞋,甚至不会扣扣子。和他一样大的同龄孩子都能把这些事做好,但大卫却什么都不会,而且总是手忙脚乱,看上去一副可怜样。而老师要教给大卫穿衣戴帽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时,大卫却拒绝学习,并且只是吵着要找妈妈。因此,老师向哈里森太太建议,以后不要帮大卫做这些事,要让大卫自己学着做,否则老师的努力会白费。因为,一个4岁的孩子连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确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但是,哈里森太太却拒绝了幼儿园老师的建议,她竟然说:“大卫是我的一切,为他付出再多我也愿意!”而大卫哭闹着不肯再在幼儿园里待下去,无论我怎么努力劝说,哈里森太太还是把他领回家,又过回原来的生活。

有人也许认为这只是个例,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像哈里森太太这样的母亲有很多,而且她们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还往往受到人们广泛的称赞。但是,在我们赞扬母亲的奉献精神时,是否考虑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据我长期观察,许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所作为,有人想过其中的原因吗?

我认为,妈妈如果对孩子过度照顾,等于向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那就是让孩子误以为他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并因此缺乏自信。这样,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更不敢涉足陌生的领域,只会变得唯唯诺诺、不思进取。

正如哈里森太太对大卫的过度关怀,让大卫认为自己在妈妈心中的位置牢不可摧,他虽然有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却来自妈妈对他的照顾。如果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呢?他一定会感到失落,失去安全感,甚至产生怨恨,而这一天迟早会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