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难题
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喜欢赖床,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清理垃圾……对于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要想让孩子变得自律一些,完全可以从立规矩入手。有了规矩,孩子做事就有了行为规范,就可以实时检查自己的行为了。真是这样吗?
情景再现
彬彬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他待人友好,讲文明讲礼貌,同学们都很喜欢和他玩。可是,彬彬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睡懒觉。每天早上,家里都会传出妈妈“彬彬快起床”的大喊声。
为了让儿子早点起床,彬彬妈曾向彬彬的班主任请教。班主任了解到彬彬的情况后,建议她给彬彬立规矩,让彬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起床、睡觉。
回到家里之后,彬彬妈思考了一下,很快一张时间计划表就出炉了:
6:00-6:10起床
6:10-6:30洗漱
6:30-7:10吃饭
7:10-7:20上学
……
12:10-12:30午饭
12:30-13:20午休
13:20-13:30洗漱
13:30-13:40去学校
……
17:30-18:00晚饭
18:20-20:20写作业
20:30-21:00洗澡
21:00睡觉
从那以后,彬彬的作息就按这个执行起来。就这样,彬彬渐渐地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上即使没有妈妈喊,他也能主动起床了。
专家点评
案例中,为了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妈妈给彬彬制订了一系列规矩。开始的时候,彬彬不能按时起床,可是自从有了规矩的约束之后,彬彬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规矩的指引下,孩子才能变得自律起来。
自律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即使没有大人的督促他也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做任何事情都会积极主动,从来不需要父母的严厉管教。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要想养成这样的习惯,就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约束。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旦过了3岁,他的好奇心就会加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做出很多超过大人允许范围的事情,比如,偷偷吃零食、抢他人的玩具等。想让孩子严格自律,就要给他立一些规矩。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家教建议
自律性格中,有许多的社会性成分是孩子通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包括家庭、学校)学习而获得发展的。为了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方法一: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性格放纵与任性的人是很难有所发展的。人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冲动和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直到3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自律,逐步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自我调节,家长可以试着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薯片,为了让孩子不养成吃零食的习惯,有些家长会把它藏起来,尽量不让孩子发现。可是一旦被孩子拿到,孩子就会吃个没完。家长不如换一个方法,可以一次性地给孩子10袋薯片,然后,将多吃的坏处告诉他,和孩子商量好一天只能吃一袋。一旦孩子答应了,就要求他按照事先定好的规矩去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自觉,孩子可能不能遵守,这时候,家长也不要责备他,而应该适度引导,做对了就表扬。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所进步,他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方法二:将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孩子
要想成为自律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价值内化;另一个是技能的获得。
所谓价值内化,就是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为了实现这一点,平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谈各种规则: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让孩子对其有所了解。
开始的时候,可以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守各种规则。比如,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闯红灯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人生、社会的知识,让孩子学会一定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比如,不能超车、不能偷东西等。
方法三:教孩子了解一些控制行为的技巧
有些孩子虽然明白自律的道理,可是有时依然不能很好地约束、控制自己,经常会在事后后悔。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虽然明白了道理,可是没有掌握一定的自控技巧。
为了教孩子学会自律,家长一定要将掌控行为的技能教给他。比如,如果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就可以让他试着做做深呼吸,这样,冲动就会克制住了。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等待
要想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性格,就不要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为了不让孩子的欲望膨胀,就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见了一个很喜欢的玩具,想让爸爸妈妈买给他,这时父母可以承诺,孩子这次考试成绩如果能够比上次有进步,就把这个玩具送给他。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孩子懂得“有付出才能有收获”的道理,也会让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行为。
方法五:引导孩子勇于自我反省
自律的人,是能够自我反省的人。要想让孩子学会自律,懂得严格要求自己,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比如,到过年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取得了哪些收获,有什么进步,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打算……
同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做好自我反省。如果父母冤枉了孩子、误解了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面子,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
自律的孩子,都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如果想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识,就要从立规矩入手。有了规矩,孩子做事的时候才会有所依存,才不会任由自己的性子来,才不会做“越轨”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