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难题
孩子的生活、学习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规矩需要立,要一下给孩子立下所有的规矩吗?
情景再现
4岁的亮亮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可爱。妈妈虽然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从不娇惯,希望用严格的管教让他成为有教养的孩子。
为了让亮亮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妈妈给他立了很多规矩,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要求,比如,吃饭不能剩,玩完了要洗手,要按时吃饭和睡觉,等等。可是亮亮毕竟不是成人,对妈妈的管教很不适应,经常发生不能遵守规矩的情况。
有一次,亮亮到邻居小哥哥家里玩,两人一起玩得很开心。妈妈在家里准备饭,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了,妈妈去邻居家里叫亮亮吃饭。
亮亮和小哥哥一起玩摆积木,玩得正在劲头上,哪里顾得上吃饭?妈妈对亮亮说:“妈妈告诉过你,要按时吃饭,你看看现在是晚上六点了,该吃晚饭了。妈妈给你做好饭了,咱们吃完饭再找小哥哥玩。”可亮亮还想再玩一会儿,不理妈妈的催促。
妈妈有些生气了,把亮亮拉起来就走,很生气地说:“你这孩子,跟你好好说就是不听!”
回到家里,亮亮像受了委屈一样很不高兴,呆呆地坐在饭桌边。妈妈这时候又催促他洗手,很不满地说:“妈妈跟你说过,饭前要洗手,否则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快来洗手。”望着不情愿的儿子,妈妈也感到很无奈:亮亮怎么就是记不住这些规矩呢?
专家点评
亮亮妈的想法是人之常情。她希望从小教育亮亮要守规矩,长大以后能成为有教养、有出息的孩子。家长的心是好的,可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特点,规定了很好的条条框框,看似管教有方,但是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成长阶段来循序渐进指导。不分清主次,一味地定规矩会使孩子很难做到。
亮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意识还不完善,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对家长的要求不能全部领会。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像亮亮妈一样虽然规定了好多要求,可是孩子根本不能按要求做,只能是家长每次都重复提要求,孩子亦步亦趋地执行,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会使孩子的抵触心理增强,不愿主动配合家长的管教。
家长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换位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让他既能快乐成长,又能养成好习惯。盲目定规矩会让孩子感到很不舒服,执行的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定一些规矩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规矩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家教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要讲究质量,把握重点,即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针对主要问题制订可操作的行为要求。比如,4岁的孩子好奇心强,特别是男孩,家长要对潜在的危机源特别注意,如电源插板、打火机等,要反复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玩。制订规矩要有选择,掌握好分寸,那么,家长该如何掌握这个度呢?
方法一:善于学习,了解孩子成长中的心理特点
《孙子兵法》讲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培养孩子,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从孩子心理成长和认知特点入手,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任何一个家长都渴望把孩子教育好,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现在有很多家长虽然想管好孩子,但是却不注意学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方法不得当,越管越成问题。
俗语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家长才会不再头疼、无奈,才能更从容地培养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就如同老师,需要充电,需要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识,这是教育好孩子必需的准备。家长可以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学习、了解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识。…
方法二:立规矩先从最基本的要求训练
如果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处处都做到守规矩,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学习一些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识,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某些情况。
为孩子立规矩如果求急求多,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来选择重点训练的方面。比如,4岁的孩子,家长可以从卫生、饮食、教育方面重视管教,引导孩子要懂得讲卫生,不浪费粮食。
立规矩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做到,这是家长的初衷。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来要求孩子尝试着做,要求不宜过多,而是要抓住重点。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先从讲卫生做起,引导孩子勤洗手、洗脸,学着刷牙。等孩子逐渐养成了习惯,再训练其他方面,做到制订一项,就严格落实一项。
在教孩子守规矩时,也要注意方法。孩子做到了,家长首先要赞赏,适当给一些奖励,鼓励孩子有信心继续做下去,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给孩子立规矩,首先要全面考虑,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教育、引导孩子按规矩做事情。如果家长只求数量,不管教育的效果,不仅会得不偿失,还会破坏家庭氛围,干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