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甜甜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培养她的节俭意识。尤其是在饭桌上,我经常给她朗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让她明白,即使是一粒米,也是来之不易的,需要珍惜。也许有些家长会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不就是一粒米吗,即便是浪费了,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从事教育咨询工作十几年,我听过很多这样的疑问。我想说的是,浪费掉一粒米固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假如我们不对这种细小浪费行为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在女孩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看似轻微的浪费就可能演变为大手大脚花钱、随意浪费的坏习惯。可以这样想一想,女孩子对一粒米不珍惜,那么在她的眼中,一碗米饭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
我曾经接触过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各自从事的行业内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收入自然也极为丰厚,生活也过得富裕安逸。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是周围人羡慕的对象,身上穿的是名牌,家里摆放的全是高档的电器。但是自从他们的女儿出生后,这对年轻的夫妇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将家里的环境改变了,高档电器收了起来,身上的名牌也不见了,这个家看起来显得很“平凡”。
之后的家庭生活中,他们非常注重节俭,买衣服的时候不再追求名牌,尽量朴素而又不失品位,吃的也不追求什么山珍海味,而是讲究营养均衡。他们还时不时地故意在女儿面前唠叨一下:工作真的很辛苦啊,挣钱真的不容易啊……这些唠叨让女儿知道了父母的辛苦,感觉家里并不怎么有钱。
在这对夫妇刻意的“贫穷教育”下,他们的女儿自小就懂得了节俭,从来不会乱花兜里的任何一元钱。而且女孩还很懂得“开源节流”,平时会将家里的废旧报纸和没用的纸箱积攒起来,然后卖给那些收废品的人。看到女儿这样“节俭持家”,夫妇俩往往会相视一笑,心里都乐开了花,对女儿的行为赞赏有加。
我很欣赏这对夫妇别出心裁的教育方法,而且我也触类旁通,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将我认为好的一些经验应用到了甜甜的教育中。虽然我没有什么能力将家里的电器隐藏起来,让甜甜过上“贫困”的生活,但是我却创造了很多机会,让甜甜可以接触到“贫穷”,体验到“贫穷”。
我记得在甜甜9岁那一年的暑假,我特意将她带到了乡下的一位亲戚家,让甜甜寄居在农村,和农家孩子们一起放牛,一起到田里劳作,一起吃一些没有几块肉的饭菜。从来没经历过这种生活的甜甜自然很不习惯,在亲戚家待了不到三天,就打电话给我,嚷嚷着要回家。而且亲戚也不忍心看着白白净净的甜甜在乡下“受苦”,也劝我将女儿接回去。但是我狠了狠心,并没有因为甜甜在电话里的诉苦和哭声而改变初衷,我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劝慰甜甜,叫她安心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妈妈会接她回来。
就这样,两个月的暑假生活过去了,甜甜由最初的抵制到最后爱上了淳朴宁静的农村生活环境,而且在这期间,她还学到了不少知识,知道怎么做农活了。开学前的几天,我将甜甜接回家,发现她的确改变了很多,虽然皮肤晒黑了,但是节俭了很多,尤其对食物很珍惜,花钱也不如之前那样大手大脚了。我很欣慰,在艰苦的环境中,甜甜的节俭意识彻底被激发出来了。
有一次,先生一不小心将桌子上的小闹钟碰到了地上。小闹钟重重地摔了一下之后,它就开始“罢工”,不走了。于是先生将这个汽车轮胎造型的闹钟“轱辘”到甜甜面前,吩咐她扔进垃圾桶中。
没想到甜甜捡起闹钟,一脸严肃地对先生说道:“爸爸,你怎么能这么对待它?”
“这个表坏了,还留着做什么?”先生反问道。
“不会修一修?50元买的,花上几块钱就能修好!”甜甜理直气壮地说道。然后她就抱着闹钟跑出去了,一个小时之后,女儿将修好的闹钟在爸爸眼前晃来晃去,告诫道:“要节俭,坏了就扔掉,这样太浪费了!”先生一时无语,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连连点头。而一旁的我则偷偷地笑了起来,觉得女儿这一刻很酷,很有魅力。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让女孩子接触“贫穷”的机会。比如,收集一些报纸、电视和网络上的有关边远山区人们生活的报道和图片,让女孩多看看,相信这些会触动她的心灵,意识到节俭的重要性。再比如,在周末带家里的女孩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会让她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己现在的幸福,继而格外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节约身边的资源。
当然,除了刻意营造“贫穷”的生活环境外,我还很注重在细节上培养女儿的节俭意识。我会让她认识到,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都源自人的劳动,它们来之不易,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期望女儿懂得劳动的艰辛,继而真正理解节俭的含义,在生活中树立节俭的意识。
在教育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很多家长都有“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的观念,在我看来,这种养育孩子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要知道,家庭的物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孩子也是整个家庭中的一员,假如想让孩子完全融入这个家庭,那么最好不要掩饰什么,要将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她懂得什么东西必须购买,而什么东西可以不用买。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她会意识到爸爸妈妈工作辛苦,挣钱不容易,这样才会主动地节俭。
假如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一味地节衣缩食,只为了能够让家中的女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玩好,那么她可能感受不到这种伟大的父爱母爱,反而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待遇,继而不懂得珍惜,大肆炫耀和浪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女孩子,她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父母在培养她节俭意识的过程中,制定规矩之前需要尽量和孩子商量一下,取得共识再执行。强制执行的话,还不如不制定规矩。即使培养节俭的规矩再好,假如女孩不配合,那么它最终也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任何教育都要因人而异,想要女孩变得节俭起来,需要先了解她,制定合乎性格的规章制度,切不可一刀切,不然可能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