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骂以后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打骂以后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妈妈有些不放心,最后还是打开门让小全进来了,夫妻两人因此还发生了争执。此后,小全一点都没有收敛,而且平时都不怎么理爸爸了。后来,爸爸妈妈汲取了教训,他们达成一致,在对待孩子哭闹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统一战线,不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使小全有恃无恐。

真实案例:

小全特别喜欢哭,每次一没顺着他的心意和要求就哭闹个不停。小的时候,只要他哭,父母就会心软,千方百计地哄好他。可是现在他都上小学了,哭闹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全家人都很心烦。这一天,小全又因为妈妈没给他做最喜欢的盐水大虾而哭闹起来。

一般家长的反应:

“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垃圾箱里去!”爸爸指着小全的鼻子威胁他。见这招不灵,气急败坏的爸爸上前就打了他几巴掌,然后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拖到了门外,关上房门让他在外边哭。妈妈有些不放心,最后还是打开门让小全进来了,夫妻两人因此还发生了争执。此后,小全一点都没有收敛,而且平时都不怎么理爸爸了。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后来,爸爸妈妈汲取了教训,他们达成一致,在对待孩子哭闹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统一战线,不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使小全有恃无恐。

小全后来又出现哭闹行为时,爸爸妈妈经常会安静地看着他一直到他哭累了为止,或者用吃的、玩的或者好看的电视节目等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平静下来以后再和缓地讲道理。讲道理时不啰唆也不大声,只跟他强调简单的规则,告诉他凡事都可以“好说好商量”,让他学会用语言告诉父母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通过哭闹达到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全渐渐也发现爸爸妈妈在自己哭闹时不再那么焦躁了,而且自己的要求只要好好跟他们提,他们也会尽量满足自己。他开始知道要与父母“和平对话”,再也不做“爱哭鬼”了。

教养心得: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是一位既严厉又慈祥的父亲,他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影响着很多父母。当傅雷发现傅聪有学习音乐的天赋时,便果断地让他放弃学画而改学钢琴。傅雷为傅聪买回一架钢琴,在规定的弹琴时间里,傅聪没有活动自由,他每天放学回家做完功课就全身心地扑在钢琴上。通常是傅雷在楼上工作,傅聪在楼下弹琴,一听到楼下琴声停止了,傅雷就用准备好的木棍敲击地板,催促他继续练习,有时还免不了痛打傅聪一顿。但是,对于打孩子,傅雷也是感到很内疚的,所以他把儿子看成无话不谈的朋友,经常和他讨论艺术、讨论音乐,不但训练傅聪的文笔,还训练其思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他将自己立身处世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原则传给了儿子,让他永远地记住:“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可以说,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有时甚至也会打骂,但他更注重在打骂之余对儿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而且在生活上为他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专家解读:

父母的自我调整。有人将父母比作一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箭能射出去多远、有没有偏离目标,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觑。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成什么样。被打骂的孩子,被伤害了自尊、打击了自信,容易对人产生敌意,脾气暴躁,等等。因此,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充满智慧和耐心地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父母要了解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极易自我封闭,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能靠打骂撬开孩子的嘴,要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而且要减少唠叨。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心理学,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

给孩子定好规矩。尽管启发式教育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完全“散养”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必要时也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不过,也不能陷入“孩子不听话就一顿打,打完再犯,犯了再打”的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必要的规矩,让他们知道该如何自省。向孩子讲明遵守规矩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自愿遵从,并能接受预先说好的惩罚;规矩宜少而精,不能处处设框框,限制孩子的发展;规矩制定好以后便不能再随意更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