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大泽13岁了,今年刚读初一。上个星期一的音乐课,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每个学生上台唱一首歌。大泽问爸爸该唱什么歌,爸爸正忙,没把孩子的话当一回事,就告诉他随便唱首歌就好了,结果大泽一首歌也没唱。老师将事情告诉了家长,爸爸知道以后就问大泽为什么不唱歌,谁知道他光抿着嘴,一句话都不肯说。
一般家长的反应:
“你说话呀!唱歌不会,说话也不会了吗?”爸爸摇晃着儿子的身体,生气地说。大泽还是一言不发,只是有些害怕似的直往后退。
“你躲什么躲呀?大小伙子了,能不能不这么扭扭捏捏的?我告诉你啊,你要是再不说话就别认我这个爸了,我没你这样的儿子!”爸爸指着儿子,下了最后通牒。大泽躲着爸爸的手指,眼里有一丝鄙夷的神色,依旧不开口说一句话。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爸爸想起自己读书时交朋友的事:当时自己会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和感受都写信告诉给笔友,写信和等待回信变成了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既然儿子不愿意开口说话,那就不要强迫他,干脆也用写信的方式,问问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爸爸给儿子写了第一封信。在信中,他诚恳地向儿子道了歉,并保证不会再对儿子的事不关心,不会再一着急就冲儿子发火了。在把信交给儿子的第二天,爸爸就收到了回信。原来,大泽一直在为爸爸对自己要唱什么歌这件事不管不问的态度记着仇呢,他甚至觉得爸爸不爱自己了,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向爸爸开口说明。而且,大泽觉得自己长大了,大男生再在众人面前唱歌会很丢脸,所以他才不唱的。
看完信以后,爸爸十分后悔自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创伤。晚上他为大泽播放了他小时候的录像,看着屏幕上又唱又跳十分活泼的大泽,爸爸不禁搂着儿子动情地讲起他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告诉他爸爸妈妈是多么爱他。爸爸还教大泽唱了自己最喜欢的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告诉他战士们还有“拉歌”的活动呢——唱歌不仅是一项才艺,还能调节心情,大家也都喜欢跟歌唱得好的人交朋友。大泽解开了心结,又愉快地跟爸爸学了歌,人重新变得开朗起来。
教养心得:
为什么一向有说有笑的孩子突然间变得沉默了?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多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你真的关心孩子吗?你充分地尊重孩子了吗?你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了吗?孩子的性格是怎样的,是谁造成的?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家长才能端正态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不爱说话的问题。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如果他平时就喜欢安静内敛,家长要注意适当引导孩子“走出去、玩起来、说出来”,逐步使其变得活泼开朗。如果孩子是在以沉默向家长抗议,父母就应该冷静分析原因,或检讨自己,或及时疏导,总之不能让孩子把话都憋在心里,这样不利于他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专家解读
不做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也要面对升学、考试、初步的人际交往等压力,他们稚嫩的双肩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为他排忧解难、缓解压力,而不应该再给孩子增添烦恼,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的喋喋不休、不停盘问会成为孩子最大的压力,家长切记不能以关心之名行“审讯”之实,使孩子不得不将原本要寻求保护的心重新封存起来。发现问题要查找原因,一味苛求孩子往往适得其反。
对孩子不能过分严厉。有的家长信奉“严师出高徒”,认为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成就有用之才。事实上,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家长必须做出严格规定,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和方法上的要求不用管得太死。比如对电脑电视就不用一律屏蔽,任何事只要孩子不过分就不必强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孩子太过分,必使其逆反。
孩子终归是孩子,不能太宠溺,也不能太严厉。孩子是明事理的,只是有时在赌气,有时是嘴上不说但已是心服口服。就像对付弹簧,如果始终用强力压着,要么孩子会没有了张力,要么待家长一旦稍有松懈,孩子的反作用力就会爆发出来。
重视孩子说的话。孩子说的话如果不能引起父母的重视,他们就只能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心里,做父母的无论费多大气力也撬不开孩子的嘴,自然很难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孩子慢慢习惯了沉默以后,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哪怕受了委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长期郁结在心里,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也有话语权,父母应该尊重,并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即使孩子沉默不语,家长也要坚持不懈地鼓励他说话,因为有的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识或者胆量。
不要随意否定孩子。当个体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事情逐渐有自己的见解,有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愿与父母交流的情况。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孩子的话幼稚荒谬而急于否定或者纠正孩子说的话,要抱着对与孩子交流很感兴趣的想法,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肯定和理解,从而鼓励孩子的倾诉行为。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不能出现类似“小孩子懂什么,不要乱说”“闭嘴,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之类的话,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交流的积极性——个性强的男孩甚至会与家长产生正面的冲突,而个性比较弱的男孩常常会以沉默应对,并且内心会产生很大的困惑,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该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