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畅畅十分顽皮,常常故意磨蹭,拖延时间。早上赖床,不到最后一刻不出家门,晚了就让爸爸开车送;吃饭也慢吞吞地,一定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否则就吃不了饭;做作业前要玩一会儿玩具,妈妈催几次才肯做,中途又跑出来喝水、吃东西,别人两小时能做完的,他最少要三个小时,甚至更多。
一般家长的反应:
“儿子,你能不能有一点时间观念?早上时间本来就短,你再这么磨蹭,肯定就要迟到的,以后爸爸也不送你了。”“都几点了,还不写作业?你晚上还想不想睡觉了?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又说起不来,总这样下去,就成恶性循环了你知道吗?”不管妈妈在身后怎么催,甚至逼不得已拍打他两下,畅畅还是依然故我,丝毫也没有改观。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为了改掉他的这一坏毛病,爸爸妈妈决定实施一种“自食其果”惩罚法,让他亲自尝尝磨磨蹭蹭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滋味。比如,叫儿子起床只叫一遍,等他起来以后,不论多晚也不帮他收拾,也不开车送他去学校了,大人也学着畅畅平时的样子,不紧不慢地也不着急。这下轮到畅畅着急了,他不知道父母已经跟老师“联手”治他的坏毛病了——父母让老师在儿子迟到时狠狠地批评他,几次以后,畅畅脸上挂不住了,每天早上不用叫就起床,痛痛快快地收拾妥当就去上学了,再也没迟到过。
爸爸妈妈约定,当孩子写作业或者专注于一件事情时,要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他排除一切导致分神的外界因素。比如畅畅写作业时,妈妈就陪在他旁边,看书或做跟工作有关的事,她还跟畅畅比赛看谁先做完。有时,她会故意输给畅畅,以此调动他的积极性。
畅畅与父母制订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不能让父母总盯着自己,爸爸妈妈有拖拉的时候畅畅也要提醒。监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孩子自我提醒、自我改正的过程。
教养心得:
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原因多种多样,家长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属于慢性子,有的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有的是受了外来因素的影响,这都可能导致孩子拖拉、磨蹭。家长动气不如动心,花心思总结归纳,找出应对每一类情况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这个坏毛病。
家长要对孩子的拖拉行为进行客观定位,不能简单地认为拖拉的孩子难管教、磨蹭的毛病难去除,甚至怀疑孩子是“笨”或者“不优秀”。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改掉拖拉磨蹭毛病的自信心。除了遗传因素导致的行动慢或有障碍之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拖拉个性是可以通过锻炼改变的,父母要用对方法,坚持不懈,相信“玉不琢不成器”,经过培养,孩子一定能养成好习惯。
专家解读
让孩子自由支配节约下来的时间。很多家长把“珍惜时间”执行得太彻底也太死板,简直不给孩子喘口气的机会。比如:像赶场子似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催促孩子赶紧写作业,因为在作业完成以后还有别的任务要安排给他。这种安排看似让孩子相当充实,实际上恐怕不容乐观。聪明的孩子会故意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任务虽然完成得慢,但这样一来也意味着不用再完成父母额外安排的事情。
所以不如让孩子自由支配节约下来的时间。事先估计一下孩子完成任务需要多久,其余的时间让他自己放松、休息。而且给孩子充分休息的时间,以免使他感到倦怠,这样反而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让孩子看到高效率的好处,他才能够自觉自愿地节约时间,才能从根本上改掉拖拉的习惯。
养成日清日结的习惯。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日清日结的习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坚持无借口地完成每日任务,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孩子做事拖拉常常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不会安排时间。一个孩子很难有正确的时间观念,做事情的时候时间的安排也很难妥当。合理地利用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家长可以挑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孩子贴在最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同时把每天的任务做成计划表,落实到每个小时、每一分钟,严格执行,让孩子意识到,每天都有每天的计划,今天的事做不完,推到第二天也完不成,只会越积越多,还不如早点做完。
不能太过溺爱孩子。家长太过溺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导致他做事不紧不慢。而且溺爱孩子的家长会剥夺原本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使孩子动手能力差,做起事来非常生疏,速度自然就会很慢。
不要试图帮孩子打理一切,该放手时就放手,过度的爱反是害。对于自己的孩子,该疼爱的时候就疼爱,不该疼爱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重。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都大有益处。
做专项任务训练。家长平时应该刻意地锻炼孩子迅速完成任务的能力。比如,记录他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总结出一个平均时间,孩子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作业。完成了给予表扬,没完成则要根据原因给予惩罚。
可以尝试“一分钟写汉字训练”和“一分钟写数字训练”,看孩子一分钟内能写多少汉字、数字,回答,然后记录下来,进行对比,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比赛,看谁一分钟内回答出的简单问题最多,利用游戏和竞争意识,提高他的专注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