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领域。并把它限制在那里;当它想进一步发展时,甚至要把它踢回去。
——卡莱尔
武汉一个女孩15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上价值近50万元的首饰作为生日礼物,这一做法备受争议。可这个女孩认为:“自己从小见世面多,家庭富裕,完全有条件佩戴50万的首饰,而且现在不是也提倡‘富养’女孩的吗?”其实,如果一个女孩是被父母在文化层次进行富养,无可非议,但如果是在物质层次进行“富养”,那么她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物质主义者、拜金主义者。
大家还记得前几年流行的那句话吗?“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如果是自己赚钱坐宝马,那倒也无所谓,如果是希望找一个超级有钱的老公,去实现自己“坐宝马”的梦想,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寄生”心理。
值得警示的是,现如今有这种想法的女孩还不少。在一些女大学生中正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考得好,不如长得好;工作好,不如嫁得好。许多有这种想法的女孩希望能凭自己的青春与外貌钓得“金龟婿”,找一个有钱的老公以解决“长期饭票”。她们认为:嫁一个有钱老公,就等于购买了一份终身保险,一劳永逸而无后顾之忧。其实,把自己的前途与幸福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是最不保险的一种做法,其深层次反映的是这些女孩独立人格的欠缺。
一对夫妇开车带着15岁的女儿来到一家商场购物,女儿站到一件心仪的商品面前不走了。5 000元,夫妇觉得太贵了,不能买。于是,夫妇俩与女儿商量,动员女儿放弃。但女儿执意不肯,看到女儿的态度,夫妇俩认为,她要生气就让她生气吧。这对夫妇扔下女儿不管,继续购物,等到购物完成,他们的女儿还站在那件商品的柜台前一动不动。这时,夫妇俩再次给女儿做思想工作,劝女儿放弃,女儿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对夫妇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只好妥协了。
疯狂购物,现在已经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了,如今许多未成年的女孩买东西也很容易“上瘾”——见什么买什么,无论去哪儿,都不能空着手回来,而且买得越多,购买的欲望越强烈。
很多人认为,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自然具备一些支配金钱的能力。其实不然,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比如现在很多女大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支配每月的生活费。
我们看下面两位女大学生的表现:
张某在某大学上大四,每月开销3 000元以上还经常出现严重亏空,动不动就向朋友借钱,还在校园内外赊账消费。到了实在赊不到的时候,就回家以各种理由要钱还账,然后再继续自己的超前消费。母亲曾坚决拒绝为女儿的赊账“埋单”,收债人却说:“如果不尽快还钱,我就要向学校告状。”为了女儿的前程,她只能屈服。
王某在某大学上大二,每月开销在3 000元以上。面对各种不正常开支,家里不堪重负,最后王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了让自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她与父母签订了协议:
“从现在开始,每月除1 000元生活费以外,其他任何额外开支都必须向父母提出书面申请……在校期间,不能有任何赊账行为。因商场购物而产生的费用,只能从1 000元生活费中支出。学期结束后,如没有超支行为,父母将给予1 000元的现金奖励。”
所以,女孩在成长中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在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金钱的支出,当手中有了一定数目的钱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这样,手中的钱就会多起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针对这点,不妨督促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提高理智消费的能力,能够有所节制地花钱。比如,买东西之前必须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可以在心里问自己:“我需要这个东西吗?”“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打算要买的东西?”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自己认识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或者,可以每周在固定的一天去购物,不要天天购物。购物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买东西,不要见什么买什么,一来可以节省购物时间,二来也是避免不合理支出的有效方法。
给女孩的启示:如果一个女孩是被父母在文化层次进行富养,无可非议,但如果是在物质层次进行“富养”,那么她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物质主义者、拜金主义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