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共敌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莎士比亚
非典型肺炎的来临引起了全球的巨大恐慌,它再次表明病毒传染病这种经常暗下毒手的恐怖杀手是不会销声匿迹的,只要一有机会,它们就会再次兴风作浪,荼毒生灵。事实上,全球每年死于病毒传染病的人不计其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再次认识一下这群潜在的杀手,这群人类的共敌。
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疫杆菌
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人们又称其为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黑死病以其危害惨烈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鼠疫是最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广泛寄居于鼠类及旱獭等野生啮齿动物体内,由带菌跳蚤叮咬引起,主要类型有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患者最终因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造成皮肤出血坏死,皮肤呈紫黑色,故有黑死病之称。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人和鼠大量死亡,尸陈街巷,惨相绝伦,令见者恐惧,谈鼠色变。在人类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诗文和绘画,描述鼠疫大流行时期的恐怖景象。
鼠疫流行范围广,危害性大,被世界各国列入烈性传染病。鼠疫在全世界曾发生三次大规模的流行。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鼠疫流行发生在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建都于君士坦丁堡,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因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因而造成了这次鼠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此次鼠疫大流行大约发生在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每天有5000~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这场致命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君士坦丁堡。鼠疫从君士坦丁堡出发,后来逐渐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泊肆虐了200年之久。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查士丁尼鼠疫”神经质的流行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此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次反复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
地中海
鼠疫第二次大规模流行开始于14世纪20年代,一般认为这次鼠疫起源于中亚细亚戈壁,10年之内它就蔓延到中国的中原地区,并在此后的几百年间频繁爆发。1384年,处于传染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开罗,每天的死亡人数超过了7000人。到1394年,整个中东地区有1/3的人口死于鼠疫,其中城市人口有1/2死亡。1346年,鼠疫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1348年1月,鼠疫侵袭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港口城市,以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受灾最严重,城里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1348年底,英格兰南部也受到侵害。1349年,从爱尔、挪威到维也纳的广大地区都变成了鼠疫流行区。有人估计,1347~1350年,仅在欧洲就有2000万人死于鼠疫,但疫区还在不断扩大,又延及到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来于1352年传到俄罗斯西部。1350~1400年间,欧洲人的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流行鼠疫高峰。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当然,在这段时间内的军事行动的诸多事件,如伊斯兰的扩张、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以及莫卧尔人的征服等等都助长了鼠疫的传播。1664~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的。这次伦敦鼠疫直到全市发生了特大火灾后才得以平息,而这次世界性的鼠疫第二次大流行,到1800年左右才停止。
挪威
云南风景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的40年间,出现了第三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这次鼠疫流行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大大地超过了前两次。这次鼠疫大流行被认为来自中国云南省。
中国最初并没有鼠疫,中国的鼠疫约在公元2世纪左右由印度传入,在宋元时期和明末都曾有较大的流行。师道南的《死鼠行》不仅较逼真地描述了这次发生在云南的疫情,还第一次将发疫与死鼠联系起来,此后医家们遂把以往称为痒子病、耗子病、核子瘟等病名统称鼠疫。吴学存于光绪十七年所撰《鼠疫治法》是最早的防治鼠疫的专著。清代金武祥在他的《粟香随笔》中记述了在1890年初起于安南,后延及我国广西、广东廉州府和雷州府的疫情;描述了1894年广东鼠疫,病死者数以万计及居民防鼠和用药治疗的情况。1895年的《博医会报》曾详细记载了1844年我国鼠疫的流行经过,这也是第一次用鼠疫病名报道的疫情。
1894年始于我国云南的鼠疫,在云南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传入广州、贵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死亡达10万多人。1911~1920年,我国北方又有从俄国传入东北三省的鼠疫,虽然在不久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已造成6万余人的死亡。我国南方的鼠疫又迅速蔓延到印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从印度出发波及到欧洲和非洲,在10年期间就传到77个港口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1000万人以上。这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终止。
越南
今天世界上的防疫措施不断完善,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鼠疫流行。在20世纪70年代鼠疫出现了流行高峰,1974年全球共发现2756例疫情,其中越南占1592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鼠疫的发病地区主要为亚洲、非洲及美洲。1944年东西半球同时发生严重流行,其中印度苏拉特邦的爆发最为显著,共693例。近年世界每年报告的病例在2000例以上。我国自1960年以后,每年仅发生1~10例左右,惟1995年有12例,1996年有98例。中国卫生调查证实,中国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216个县。1985年的鼠疫由青海、西藏扩展到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共6个省区。这些数据提示我们,虽然鼠疫已经没有过去那样猖狂,但它仍在威胁我们,仍是应当重点防范的烈性传染病。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遇到困难,然后又不断地战胜困难,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得到一种或者几种宝贵的经验。在欧洲中世纪鼠疫大流行期间,人类发明了隔离检疫制度。
米兰
14世纪后半期及15世纪,欧洲多次受到黑死病的袭击,意大利的一些港口首当其冲,在瘟疫流行的环境下,人们不断建立防疫意识。在米兰鼠疫流行期间,教堂内的人与外部隔离而未患鼠疫,米兰大主教因此提出了隔离方法,当时隔离的时间由30日延长至40日,这个制度也被用于船只到达港口后全体船员被隔离与监视的期限。与此相应的,在港口特别设置了港务监督——“健康监督人”的官员,这些都与商业利益有直接关联。后来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医生”的专职防疫人员,医生在疫病流行时,身着长袖长衫,戴上仅露眼部的长鼻面罩,头顶大沿礼帽,手持教鞭在街上行走,用“黑马车”在全城收捡尸体,这种措施也被许多欧洲国家采用。与隔离检疫相应的,欧洲许多大城市颁布了防止传染病传染和播散的法规,其中以伦敦、巴黎、纽伦堡的条例最为著名。在控制人间鼠疫的同时,人类开始注意到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如城市应保证优质的饮水和完善的下水道,并提出以灭鼠来抑制鼠间鼠疫。这些隔离检疫制度都是从欧洲中世纪开始沿用至今的卫生体制。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卫生研究机构,如1885年在柏林、罗马和巴黎成立了卫生研究所,1891年成立了利斯特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广泛开展了卫生学实验研究。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和日本学者北里柴三朗在香港鼠疫流行期间发现了鼠疫杆菌,又称耶尔森氏菌。现在从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得知,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疾病的病源被认为是沿中印边界的喜马拉雅山边沿地区的黑鼠。鼠疫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之间,之后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从而造成人间鼠疫。
喜玛拉雅山
鼠疫的潜伏期2~7天,临床多表现为腺鼠疫型、肺鼠疫型、败血症型和轻型。腺鼠疫以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即中医所称的核子瘟,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鼠—蚤—人。腺鼠疫可蔓延至肺部转为肺鼠疫,也可因肺部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生原发性鼠疫,其传播方式是人—人,因为肺鼠疫以呼吸困难和缺氧所致皮肤青紫为典型表现,故又称黑死病。败血症鼠疫最为凶险,如不立即抢救,可于数小时或2~3日内死亡,不过败血症鼠疫也有轻微的,这多见于流行初期或末期以及曾接受预防接种者,这种症者的表现是局部淋巴结肿大。
进入疫区者要戴口罩、穿防护服
1鼠疫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细菌学检查确诊。在中世纪欧洲,其治疗除依靠宗教忏悔和隔离外,治疗药物主要是佛罗伦萨医生提供的蛇肉,这种蛇肉是含100多种成分配制的“解毒药”,实践证明这种“解毒剂”无济于事。20世纪40年代,鼠疫主要用磺胺类药物和美兰治疗,不过自从链霉素问世以后一直是鼠疫的首选药物,其后研制出的四环素、氯霉素也有较好的效果,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目前疫苗仅用于疫区人群,进入疫区者除施以物理防护,如戴口罩、穿防护服外,可口服四环素和注射链霉素加以预防。
中国关于疫情防治的情况文献方面记述甚早,如明代徐树丕的《识小录》、吴震方的《花村谈往》中已较详细描述病情、疫情。在清代乾隆时,学者洪亮吉的《北江诗话》和其后的俞曲园之《俞曲园随笔》、光绪时李日谦的《药言随笔》等书,均从鼠致疫论说病源。清代开始有研究鼠疫专书,如吴学存的《鼠疫治法》、罗汝兰的《鼠疫汇编》和吴崇宣的《鼠疫约编》等。
哈尔滨
在鼠疫的预防方面,为应对1910年东北三省发生的鼠疫蔓延,清政府设立了“京师防疫事务局”,并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进行海口检疫,又在奉天设“万国鼠疫研究会”,1911年又在哈尔滨建立“鼠疫研究所”,在这两个机构中,中医学家伍连德博士任研究会会长和研究所所长。伍连德在东北三省鼠情的控制上采取了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建立医院收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这场震惊中外的瘟疫很快得到控制。清政府为表彰伍连德博士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扑灭鼠疫大流行的功绩,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被医学界称为“鼠疫斗士”。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召开由中、英、美、法、德、俄、日、意等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伍连德博士当选为大会主席。
上海
鼠疫流行的预防,促进了我国疾病控制体系的建设。早在清同治六年,清政府就在海关实行了海港检疫。民国十八年以后,又先后在上海、广州设立海港检疫管理处。鉴于民国六年绥远、陕西两省流行鼠疫,死亡达16000人,国民政府于民国八年成立中央防疫处,隶属于内务部。后来民国政府卫生部成立,中央防疫处转而隶属于卫生部,中央防疫处主管全国卫生防疫事宜。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早在民国五年,内务部即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鼠疫被列入9种急性传染病。民国十七年,又颁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鼠疫的消毒隔离日数为7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即将“预防为主”定为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1951年制定了《传染病管理条例草案》,在1956年召开了“全国鼠疫防治专业会议”,会议本身就体现了对预防鼠疫的重视。1989年2月21日,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上述几个法规中,鼠疫都被列入甲类头号法定传染病。建国50多年来,鼠疫被控制的事实表明我国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成就是卓越的。目前,我国人间鼠疫已被控制,但这并不能排除鼠疫对我们的威胁,其挑战也将无休无止。我们决不应该放松警惕,要依靠先进的技术,以创新精神不断提升鼠疫的防治水平。
人类混乱的根源
19世纪最主要的瘟疫是霍乱,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之所以在那个世纪越出孟加拉国境游遍全球,其实与同时代的工业革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霍乱在孟加拉是历史悠久的地方疾病,它有时也会走出家门,到印度其他地区或是邻近国家扮演一次流行病的角色,但当19世纪几件新鲜事物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后,霍乱首次发现世界各地为它大开方便之门。这些新鲜事物就是:轮船、火车以及卫生条件恶劣、人们挤在一起谋生的新兴的工业城市。
卫生条件恶劣最容易引起霍乱
1817年,霍乱的第一次广泛流行是从孟加拉的疾病流行区开始,向东通过船只由东南亚传播到东部的中国,向西由一支登陆的英国军队带到阿拉伯,又从那里渗透到西部的埃及,并经波斯传播到叙利亚、安纳托利亚以及里海沿岸。第二次广泛流行开始于1824年,这次流行不仅覆盖了第一次流行时的大部分地区,而且还进一步深入传播到俄罗斯。当时的俄罗斯正在进行一连串的战争,不间歇的调兵遣将给了霍乱弧菌很多搭乘顺风车的机会,它从俄罗斯南方向西穿过欧洲大陆,直抵波罗的海。1831年霍乱已经乘船进入英国,然后于1832年越过大西洋席卷北美洲,在1833年传入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地区。霍乱第三次大流行开始于1839年,当时霍乱伴随着英国军队进入阿富汗,1840年进入中国,然后从中国又传播到波斯和中亚地区,接着它轻车熟路地沿着原来的线路进入阿拉伯和欧洲,1848年越过大西洋流行于南北美洲。
波罗的海
在19世纪50年代,霍乱继续肆虐,这是一次新的传染病还是第三次流行的继续,到现在还存在着争论,但是,无论情况是什么样,到1854年,东西半球都已被这个来势凶猛的瘟疫所淹没。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王朝——哈布斯堡王朝也就在这场大瘟疫以及同时代的社会大变动打击之下,颓然倾覆。
霍乱的第四次流行开始于1863年,平息于1874年,在过渡期间到访了大多数过去经常流行的地方。第五次流行开始于1881年并一直持续到1896年,其流行广泛分布于远东的中国和日本、近东的埃及以及欧洲的德国和俄国。纽约的高效防治工作制止了疾病向北美洲的传播,但是南美洲像东非一样蒙受了疾病的侵袭。第六次流行从1899年开始,到1923年结束。在这场瘟疫中,西半球和欧洲的大部分幸免于难,在巴尔干半岛、匈牙利、俄罗斯部分地区,它的蔓延被及时地阻止,在南部欧洲只有零星的爆发。然而,远东地区的中国、日本、朝鲜以及菲律宾这些国家却都没有幸免。第七次霍乱流行始于1961年,大致遵循了与第六次流行相同的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初,霍乱重返西半球,从秘鲁向外传播到邻近的国家。
菲律宾
如果按死亡人数来看,霍乱并不能算是最厉害的疫病。然而霍乱带给人们的心理冲击力非常大,首先是因为它发病急骤、死状骇人,原本好端端的人,常常在受到感染的几小时之内就会暴毙,死者全身青黑,且由于严重脱水枯干得不成人形;其次是霍乱弧菌通常是通过饮用水大面积感染人群,常规的检疫措施对它起不到作用。
自古医生对传染病起源的解释历来有两大互相对立的学派:瘴气学派认为传染病源于死尸或一些腐烂物质发出的瘴气;接触传染学派认为传染病的根源在于接触到某些病菌。在霍乱大流行的年代,两派间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显微镜还没有得到使用以前,瘴气学派的理论占了上风,虽然1854年霍乱第三次大流行期间一名伦敦医生已经指出感染与饮用水源之间的关系,但他的意见并未得到重视。1883年,德国医生科赫及其同事首次分离出霍乱弧菌,这才全面扭转了医学界的观点。1892年,霍乱在德国流行期间,人们在汉堡市和毗邻的爱尔托纳城之间进一步发现由于两城取用的水源不同,瘟疫独独光顾了饮用易北河水的汉堡市,而将隔壁饮用过滤水的爱尔托纳抛在一边。这时,科赫的解释方才得到彻底信服。
汉堡市
尽管对病因的解释很久以后才达成一致,霍乱引起的恐慌却早就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卫生设备、居住条件、医疗服务、水源供应等方面的改善。平时滞碍难行的改革措施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往往异常快捷地被大众通过。今天我们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视为理所当然的上下水系统便是在19世纪40年代由英国的功利主义改革派查德威克发起铺设的。1848年间,英国会议成立了中央公共卫生机构,颁布了公共卫生法,这是公共卫生史上的重大进步。
杀人最多的时疫
雅典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会有瘟疫的身影,那么到底哪种瘟疫对人类影响最大、死亡人数最多呢?经过科学的统计和严格的分析,一致认为流行性感冒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主要表现骤发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和咳嗽、流鼻涕、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人还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病人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眼球有压痛,咽部充血,口腔黏膜有疱疹。起病时畏寒,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一般感冒状况持续3~4天。退热后仍有乏力,持续1~2周。平素有慢性病者、幼儿和老年人,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如果是重症流感,抗生素治疗无效,大多于5~10日内病情恶化并发病死亡。死因多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流感因流行次数多,一次流行能造成2000万~5000万人死亡而令人畏惧。
流感可以不经治疗而自愈,它的来势也并不猛烈,但此病流行时的死亡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又以其对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军队中流行而影响战斗力而堪称病魔中的巨魁。
2000多年前人类就曾记载过流感的病情。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美国流行病学家亚历山大·兰米尔等人认为,开始于公元前431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人最终的失败,可能是流感与中毒的结果,这场失败终结了雅典人称霸的美梦。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希尔施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
1742~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的首发地在俄国中亚布哈拉,后传至西欧,这次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自20世纪以来,全球共有5次流感世界性大爆发的记载,这5次流感分别发生在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其中,1918年的流感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尽管这场流感在美国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于美国,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国人得了流感,50多万人因流感而死亡,几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轻人。
“西班牙女士”有可能是从猪身上传播的
“西班牙流感”也被称为“西班牙女士”,不过它却有些名不副实。首先,它似乎并不是从西班牙起源的。其次,这场流感绝对没有它的名称那样温柔。
从现有的医学资料来看,“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这个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这个军营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
在芬斯顿军营出现“感冒”的几个月里,美国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感冒”的踪影。这一阶段美国的流感疫情似乎不那么严重,与往年相比,这次流感造成的死亡率并不是特别高。在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军方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次流感的爆发——尽管它几乎传遍了整个美国的军营。
波士顿
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1918年9月,流感出现在美国波士顿,这是“西班牙流感”最严重的一个阶段的开始。10月,美国国内流感的死亡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有人怀疑这场疾病是德国人的细菌战或者是芥子气引起的。
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种“W”型——20~40岁的青壮年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到了1919年的2月份,“西班牙流感”迎来了它相对温和的第三阶段。
数月后,“西班牙流感”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不过,它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却是难以估量的。科学家估计大约有5亿人被感染,有2000万~5000万人在流感灾难中丧生。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1000万人死亡只有它的1/2~1/4。据估计,在这场流感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年。1917年,美国人平均寿命大约51岁,到了1919年,美国人平均寿命仅为39岁。
在漫长的岁月中,科学家们为复活1918年的流感病毒做了种种努力,演绎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但这所有的努力都被历史学家们淹没了,正如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特约记者吉娜·科拉塔在她的新作《又见死神——与流感共舞》一书的序言中所叙述的:“非常明显,我以前根本不了解1918年那场席卷世界的大灾难,它的魔爪伸向了世上的几乎每一户家庭,所到之处无不满目疮痍。1918年大流感是历史大疑难之一,但被历史学家们淹没了。尽管他们—般遗忘的是科学和技术,而非瘟疫。”从吉娜·科拉塔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8年,传播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的流行所致死的人比战争本身的死亡还要多。
西雅图
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走访了幸存者和有关科学家,记录了科学家们为复活该病毒所做的种种努力,描述了因对瘟疫的恐惧而导致政府政策的错误走向,还回忆了1918年大流感以及在此之前的几次流行,贡献了科学界在流感防治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书看起来非常紧张和刺激。从书中可以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法国进发的美军第39团列队走过华盛顿西雅图大街时,每个士兵都戴着由美国红十字会提供的口罩;在西雅图,一个没有戴口罩的人被电车司机赶下车;1918年,在一场小职业球队联盟棒球赛的比赛中,双方队员的脸都看不清,原因就是每个队员都带着防流感口罩;1976年,因害怕1918年的病毒以猪流感的形式再次出现,美国政府发起了一场全民免疫运动;1997年12月29日,为防止禽流感病毒伤害人类,成为另一场1918年大流感,香港开始杀死来自160家农场和1000多个零售商及摊位的120万只鸡!由此可见,流感确实是人类最古老、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
新西兰
1957~1958年,“亚洲流感”导致280万人死亡;1968~1969年,“香港流感”流行,美国发生了103万有生命危险的病例,有3.4万人死亡。自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国外流感活动明显加强。1995年10日,日本、英国、哈萨克斯坦和伊朗等国发生了流感大流行,同年12月日本北部发生流感,其流行规模约等于1994年同期的10倍。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期间,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如挪威、法国、匈牙利、德国等国及美国相继发生了流感流行。1996年5~6月,在冬季流感一直处于平静状态的南半球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阿根廷等也相继发生了流感流行,至今这种病毒仍是最可怕的一种流感病毒。
在1953~1976年,我国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1957年,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在6个月内波及全世界,我国2个月内即形成全国大流行,上海市发病率就高达5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爆发为主,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我国流感活动程度比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明显增强。1995年12月下旬开始,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生了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流行,元旦前后达高峰。1996年2月流感波及到华东地区,如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地,接着南下,3~4月蔓延到湖北、湖南、两广、福建、四川和海南等省,然而到1996年8月份,天津和北京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流感小流行波,虽然流行波比较小,但这在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未出现的情况下,在华北地区于夏季发生流感流行实属罕见。
世界上最近的一次流感于2003年1月发生在刚果赤道省、班顿杜省和首都金沙萨等地,死亡人数众多,造成的破坏非常大。这次流感来源于中非共和国,多年战乱使刚果内地60%~80%的人营养不良,战乱还产生大量流动人口,因此流感蔓延十分迅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