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快1岁的宝宝已经能听懂许多语言,初步理解爸爸妈妈所说的话,会说很多词语了。看见妈妈端饭来,知道要吃饭了,会说“饭饭”;听到汽车喇叭声,会说“滴滴”;看到小狗,会说“汪汪”等,宝宝还会说“觉觉、包包”等儿语。
但有的宝宝到了12个月,还是不开口,只是用手势或动作表达着自己的意思。除去宝宝自身学习语言模式的原因(参见第318天),宝宝说话晚,还有着其他的原因。
妈妈的原因 有的妈妈很能干,但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与宝宝相处时也不爱多说话。宝宝听的机会少,听到的语言少,说话的机会更少,所以到了1岁还不会说话也是正常的。有研究表明,说话早或者说话多的宝宝所说的话,或者最先能听懂的话,几乎都是妈妈常说的一些日常用语,也就是说,宝宝说话的早晚是受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所以,妈妈要经常用准确的语言与宝宝说话,以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给宝宝必须开口的机会 有的爸爸妈妈太了解宝宝,将宝宝照顾的太好了,宝宝想要什么不用说,一个眼神,爸爸妈妈就将这件东西递到了眼前;宝宝想做什么也不用说,一个动作,爸爸妈妈就帮他做了。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宝宝还需要开口吗?如果宝宝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语言,也能用简单的词表达意思和想法,但还是用手势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这时就应该给宝宝创造必须开口的机会,让他不得不放弃手势,用语言来代替。如果宝宝不开口说话,也能生活得很开心,那宝宝就永远也学不会说话,这一点,需要爸爸妈妈明白,对宝宝这样的付出,不是爱宝宝,而是在伤害宝宝。
在宝宝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之后,要引导他有意识地发出字音,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和愿望,然后再满足他。切不可宝宝一举手,就把他想要的东西拿给他,这样他就会停留在动作语言期而不开口说话,造成语言的发展滞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