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除了教给卡尔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还会利用一切机会增长他的见识。比如,看到建筑物,我就会告诉他坐落在什么地方,里面有什么;看到古城,我就会给他讲古城的历史以及与之有关的趣闻。
我认为,一个人只拘泥于书本知识,就会变得目光短浅、头脑狭隘,难以成为有见地的学者。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书本上而不走进生活,那么他就不可能充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所以,我会尽可能地让卡尔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有一次,卡尔在书上看到关于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跑过来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会同时落地吗?不应该是重的先落地吗?”
几乎德国所有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都知道这个著名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疑问,很多孩子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这样说了,肯定不会有错。”没错,书上写的这个故事和这个物理现象是真实的,但仅仅因为书上这样写了就完全相信,这难道不是一种懒惰或盲从的表现吗?卡尔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从不轻信书本上的知识,什么事情都要亲自验证一下才肯相信。
为了让卡尔对“两个铁球落地”有更直观的认识,我找来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并带他爬上教堂的顶楼做这个著名的实验。别人见我这样做,都觉得我太宠爱孩子了,并认为伽利略的原理肯定是正确的,根本没必要再去验证。我没有理会别人的议论,仍然坚持和卡尔一起做实验。
做完实验之后,卡尔兴奋极了,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津津有味地研究枯燥乏味的物理学。
在卡尔的幼年时期,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从某个方面讲,卡尔的学习热情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接触实物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在卡尔两岁之后,无论是走亲访友、外出购物,还是参加音乐会、看歌剧,我都会带着他,让他从小就学会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交谈,以增长他的见识。后来,卡尔具有了较强的社交能力,从不怯场,往往越是人多或重要的场合,他表现得越好。
我认为,卡尔成名之后必然会出入一些正式场合,与贵族、王公大臣甚至国王打交道,他只有表现得非常得体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我见过很多学问渊博的人,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出入正式场合时显得局促不安,实在有失大体。
此外,我还经常带卡尔参加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长他的见闻。在参观之前,卡尔会先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此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通过实际接触这些事物,获得大量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
在参观的过程中,卡尔的脑子转得特别快,心里充满了各种疑问。面对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我总是尽我所能地给他解答,并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认为这样教授知识是最自然的,也是最有效的。
每次参观完毕之后,我都会让卡尔详细叙述他的所见所闻,或者是鼓励他向母亲汇报。为了完成这一功课,他总会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认真聆听我或导游的介绍和讲解,这样他就能记住更多知识。
卡尔3岁之后,我开始带着他到各地游览,不再局限于哈勒地区。5岁时,我们几乎周游了德国所有大城市。6岁时,他几乎已成为洛赫附近最有见识的孩子了,他的见识甚至超过了很多成年人。有时候,人们在地理或历史方面有什么不知道的都会去问他,或者听他讲讲其他地方的奇闻逸事。后来,卡尔干脆写了一本游记,记录下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大家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有人认为我这样做不值得,不如把旅游的钱省下来给孩子买书收获更大;也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我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也不会连孩子上大学的费用都负担不起。我只是一个穷牧师,收入微薄,但为了出去旅游,全家人要省吃俭用,旅行时我们只能住最差的旅馆,但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我也从没后悔过。
只要能够满足卡尔的求知欲,我绝不吝惜体力和金钱。当卡尔对魔术感到好奇时,我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我们生活在内陆,卡尔总能在书上看到对大海的描述,尤其是看了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的传记及《马可·波罗游记》后,他更想去看看大海。
于是,我带卡尔去了地中海海岸。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卡尔兴奋极了,我们一起拾贝壳、采海藻、拾水母和海星等,在海滩上玩堆山、凿河、挖湖等游戏。我还向他讲述了海产品及海底生物的各种知识,他对神奇的海底世界十分向往。
在我看来,沙滩是一个利于孩子形成地理概念的地方。于是,我拿出地球仪,指给他看地中海就在这里,越过地中海就是非洲,非洲大陆的两边是大西洋和太平洋,越过大西洋就能像哥伦布一样到达美洲,越过太平洋就能像马可·波罗一样到达中国。逐渐地,卡尔了解了地球的概念,也学会了世界地理。
在对卡尔的教育上,我始终坚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根据我的经验,现实世界能够教给我们的永远比书本能够教给我们的更直观、更生动、更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