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接触传染病后怎么办

﹒小儿接触传染病后怎么办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接种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起了极大的作用,如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儿童又是这些传染病的易感者,如果在小儿接触传染病之后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就可以避免发病或缩小传染的范围。小儿接触了第一代传染病患者,自己可以得病成为第二代患者,同时又可将疾病传给其他人。而检疫工作正是一项预防传染病继续扩散的有效措施。

474﹒小儿接触传染病后怎么办?

预防接种对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起了极大的作用,如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而有些传染病由于没有疫苗接种,或尚未大规模推广,就有可能在儿童密集处如幼儿园、学校造成传播或流行。儿童又是这些传染病的易感者,如果在小儿接触传染病之后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就可以避免发病或缩小传染的范围。

(1)尽可能了解小儿接触的是哪一种传染病。因为每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均不同,早期症状也不同,了解是哪一种传染病之后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和采取防治措施。

(2)接触者要进行检疫观察。检疫观察是对接触者进行隔离留验,不让接触者在可能的发病期间(即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称为检疫期)接触其他健康小儿。如水痘的潜伏期是14~21天,在接触水痘患者后,接触者应检疫观察21天,因为在此期间接触者都有可能发病。小儿接触了第一代传染病患者,自己可以得病成为第二代患者,同时又可将疾病传给其他人。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可造成流行。而检疫工作正是一项预防传染病继续扩散的有效措施。在检疫期间要密切注意有关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如接触菌痢病人后,应在7天内特别注意小儿的大便、体温、食欲等情况;接触了腮腺炎病人后,应在21天内密切观察体温和腮部是否有肿大。同时,托儿机构要加强晨检工作,接触者与非接触者不能在同一班级活动。在检疫期间也不能招收新小朋友入托、入园。

(3)认真做好接触后的消毒工作。接触病人后的孩子应用肥皂洗手,最好用消毒液浸泡,与病人共同使用的玩具等物品也应消毒揩洗。

(4)其他防治措施。接触甲肝、麻疹病人后1周内注射丙种球蛋白,可预防或减轻疾病的发生;接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人后,可用增效联磺来预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