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拿出时间来学习《圣经》吗?
——犹太教子智慧
有人说学习其实是一种“勉强”,也就是强制性地激励自己,避免自己产生懒惰的情绪,努力学得知识或技能。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放弃的念头,因此,许多父母认为在学习上需要采取激励和强制的手段。所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私塾,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痛苦的,“勉强”学习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勉强”学习相比,犹太人把学习称为“重复”,重复其实就是亲自读、说、听,然后无数次地练习,最终将所学的内容都记住。犹太人强有力的耐性,使得他们把学习称为“重复”。
或许,犹太人并非天生就具有韧性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他们在生活中渐渐养成的。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通常犹太人在节日到来之际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吃一种无味的面包,从而品味辛劳的感觉。饭后,犹太人习惯朗诵经文,感谢上帝对自己的恩赐,长久以来,他们都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犹太孩子,即便不聪明,也会不断地通过练习和重复来达到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当然,正是缘于这种努力和热情,犹太民族被誉为“最聪明的民族”。
讲给孩子的家教故事
在七十多年前,有一个基督教徒想在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犹太人的马车。他走近一看,马正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这时他就问在路上玩耍的小孩子:“车夫去哪里了?”小孩子回答说:“在车夫俱乐部吧。”于是,这个基督教徒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看到在那个狭小的屋子里面,车夫们都在学习《塔木德》。
尽管是车夫,但他们只要有一丁点儿空闲的时间就会去学习,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真实写照。即便在以色列这种现代城市,这样的犹太人依然不少,在以色列这个国家,各种成人讲座十分受欢迎,在各个大学,许多成年人在毕业之后又重返学校给自己充电。或许,对许多中国孩子而言,勉强学习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因此,他们一旦从学校毕业就不再学习。然而,对于犹太人而言,学习是一生的课题。
重复式学习方法,是指任何一种知识的吸收,只要我们不断地重复就会得到增强,只要我们不断重复对一些知识的记忆,知识就会变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并长久地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
1.不断重复会让你赢得成功
犹太父母认为,不断重复并提高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你就会赢得成功。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是一个不断重复赢得成功的例子,多做实验,同时不断观察;多思考,创造新发明。当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找了包括竹条、木条、铁丝在内的数十种材料作为灯丝,最后决定用钨丝作为灯丝。这个过程是重复实验的过程,假如没有这个重复的过程,估计电灯的发明要晚几十年。
2.学习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犹太父母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天生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重复,才会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记忆,也才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如何重复学习,新东方的俞洪敏曾说过:“每天挤出一段时间来积累和持久关心一件事情,你就会成功。世界上成功的秘诀就和背单词一样,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先做专,再做宽,先做到本本精,再做到本本通,才能够成就大事了。先单词,后课文。每天写下三到五件事情,一步步做下来,安排好,我就是这样的,我就是现在的老俞了。”
3.反复学习是记忆的捷径
犹太父母认为,有效的反复是记忆的捷径,因为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不断重复,并及时地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如果出现遗忘了再重新记忆,那就会大大降低效率。对孩子学习而言,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要经过“记忆—忘记—再记忆”的多次反复,所以当孩子能够背出某个知识点后,不要认为孩子的学习已经无大碍了,父母需要引导孩子隔一段时间再温习一遍。
家教启示
犹太父母认为,重复式的学习方法是每个孩子最常用的,也是必须用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即便再简单的方法也是建立在重复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没有重复的过程,知识还在书本上,不会成为自己的。而只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本身,孩子们才能体会到它深刻的含义,才也能使知识变成他们自身知识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