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孩子学会原谅他人

教孩子学会原谅他人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犹太人认为,孩子在交往之中常常会遇到矛盾和冲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学会原谅他人,这有利于克服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知道“我”与“他人”的含义,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犹太人认为,父母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原谅他人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生意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犹太教子智慧

人们普遍认为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得多,犹太人也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在商场上经常秉承这种观点:生意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塔木德》经常告诫人们,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有些人经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犹太人的圣经中,圣人们不提倡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犹太人这种化敌为友的品德与他们所经受的苦难分不开,战争时期,他们迫不得已移居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和其他人和平相处,同时尽量和他们化敌为友,因为自己的敌人已经够多了,这时候,只有尽量地减少敌人,多结交朋友才能艰难地生存下去。懂得宽容待人、化敌为友的人才达到了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原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才是最好的待人之道。受到侮辱却不侮辱对方、听到诽谤却不反击对方的人是值得敬重的。这样的人是心胸宽广的人,具有大家风范,用中国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讲给孩子的家教故事

约瑟夫是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由于他是最小的孩子,雅各非常疼爱他,他因此经常遭受兄长的忌妒。有一天,他们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约瑟夫被兄长卖到埃及为奴。后来,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成了埃及的宰相。

有一年,因为饥荒,他的父亲派他的哥哥们去埃及寻找食物,约瑟夫见到了他的兄长。他控制不住感情,在众多的仆人面前号啕大哭起来,他大声地喝退仆人。之后,他开始向哥哥们诉说自己的思乡之苦,他急切地问道:“父亲还好吗?”他的哥哥们被问得惊慌失措,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他们没有认出约瑟夫。约瑟夫让他们走近些,等他们认出眼前这个威风凛凛的人就是当年被他们卖到埃及的弟弟时,都感到非常害怕。他们害怕弟弟会报复自己。

但是,约瑟夫并没有报复兄长,而是温和地说:“现在请你们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而感到难过,那是上帝为了救我的命把我早些送过来。现在故乡发生饥荒已经两年了,接下来的五年时间还会颗粒无收。上帝把我早些送来,也是为了让你们继续存活,他以特殊的方式搭救了你们,所以是上帝将我送到这儿的,而不是你们。他让我成了法老的宰相,所有财产的主人,整个埃及的统治者。”

约瑟夫这种化敌为友的处世方式,正是千百年来犹太人杰出的生存智慧,他们以自己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个人。他们不仅用真诚的心回报朋友,而且用爱心宽恕敌人。这就是犹太民族的伟大和高尚之处。

犹太人认为,孩子在交往之中常常会遇到矛盾和冲突,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学会原谅他人,这有利于克服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知道“我”与“他人”的含义,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为别人着想,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如何教会孩子原谅别人呢?犹太父母有妙招:

1.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朋友

犹太人认为,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当孩子在交际中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适当安慰,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之处,明辨是非,妥善处理。

2.转移孩子对冲突结果的注意力

父母需要疏导、转移孩子对冲突结果的注意力,反思这件事的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和失误行为。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或者过失,懂得宽容忍让才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原谅,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原谅的。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必要的时候,让孩子体验一下不愿意原谅别人的坏处,因为总是斤斤计较,丝毫容不得别人犯错,其他的孩子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让孩子明白,不懂得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

3.父母做好榜样

犹太人认为,父母需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在现实生活中,假如父母遇到了冲突或者矛盾,要懂得宽容待人,尽量不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家教启示

犹太人认为,父母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原谅他人是十分可贵的品质。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孩子不断修炼,必要时父母要给予正确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