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化名)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大学时期留学美国,毕业后也娶妻生子,留在了美国。在一次回国探亲时,他讲述了他的邻居,哥伦比亚大学阿莱西欧博士的“训子良方”。
我们刚搬到纽约的时候,得知自己的邻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阿莱西欧博士,喜不自禁。在国内一直听说美国的教育出类拔萃,有个博士做邻居,可以向她请教一些教育孩子的本领。
我们刚搬来时阿莱希欧博士一家他们才有第一个孩子,名字叫泽克。后来跟阿莱希欧博士一家熟了,我们都用阿莱希欧博士的昵称“海琳”称呼她。那天我们在学校的冰球馆看打冰球,正好同他们一家坐在一起。当时泽克才一岁多,金发碧眼,像个小金丝猴。冰球馆里的温度很低,一进到馆内,妻子就忙不迭地让我们的矿矿穿上早准备好的长袖外衣。儿子很不情愿,扭来扭去地反抗着。妻子连哄带压地硬是让矿矿穿上了外衣。
儿子指着海琳怀里抱着的泽克说:“看,他那么小,为什么他不用穿外衣。
泽克穿着件小短袖,衣服太短了,半个小白肚皮露在外面。泽克的小脸青青白白的,两条清鼻涕挂在鼻子下,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哭过。
妻子指了指泽克,对海琳说:“你不觉得他可能冷吗?”
中国人对旁人的孩子往往是关照有余的,并不大想到这关心是否适合,海琳扭头看了看儿子的脸,问道:“你穿吗?”
“NO!”泽克使劲摇摇头。
海琳对我们笑了一笑,算是回报妻子的关心。丈夫古瑞克解释道:“你们来之前海琳已经告诉过他让他穿上外衣,可是泽克耍脾气,无论如何都不穿,俩人冷战呢!”
一场球赛一个多小时,泽克就这么光着小肚皮挺过来。
妻子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养孩子的?孩子这么小,父母应该表现的慈爱一点,怎么能够容忍孩子受冻呢!
后来,我们一家同海琳一家的交往越来越深,两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度周末。妻子对海琳夫妻管孩子的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泽克快3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妹妹杰西卡。杰西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看见猫啦狗啦什么的,就非要上去扯尾巴。扯耳朵,又搂又抱,不把那些小动物玩得嗷嗷叫决不放手。海琳怕小动物忍受不了会伤了杰西卡,就严禁杰西卡“招惹”小动物。杰西卡当然不肯,总是大哭。海琳表现的毫无“慈母”气质,每次都放任杰西卡大哭大闹,看得妻子心疼不已。久而久之,杰西卡知道母亲是不会放任她的,也就渐渐地不去“招惹”小动物了。
在杰西卡之后,海琳又有了一个男孩科迪和一个女孩爱瑞卡。对这两个小的,海琳更是“严厉得不像个母亲”。有一年的感恩节,我们一家,还有丽莎一家到海琳家聚餐。大大小小十多号人又吃又喝,很是热闹。不知是因为什么事,两岁的爱瑞卡大哭起来。她先是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哭,接着连踢带踹地从沙发滚到了地上,在地毯上打滚哭闹。
海琳看也不看爱瑞卡,只是很严肃的说:“爱瑞克,你想要什么?”
海琳每问一句,爱瑞卡的哭声就升高一级。
古瑞克坐在地毯上,想把女儿抱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哄着她。爱瑞卡拼命扭动着身子,站了起来,接着又跺脚大哭。这回古瑞克无计可施了。在座的每个人几乎都试了一回,但谁也没有本事让爱瑞卡停下来。
海琳很生气地说:“爱瑞卡就是这样的。她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谁的话也不听。有时哭到兴头上,她还会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扯下来,你们谁也不要安慰她,让她自己哭个够吧!”
话声刚落音,爱瑞卡就开始拼命地扯自己的衣服,然后光着小屁股又在地毯上滚起来。海琳不在意地对我们说:“没关系,等她哭累了她就会停止的。”看着我们惊异的眼光,她又补充道:“每次都是这样的,我不能对她太放纵,一味顺着她,但也不能打骂,只好这样让她自己冷静冷静。”
就这样,爱瑞卡整整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自己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任孩子大哭大闹,在客人面前尽情耍性子而不加制止,中国的家长绝难做到。如果是我们的儿女,我们一定耐心地问他想要什么,然后满足他的一切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
海琳和她先生心地非常善良,但脾气也很急。然而,他们对儿女们的严厉,特别是海琳,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们的解释很简单,孩子任性不能纵容,不舒服了、渴了、饿了、心情不好等都可能是哭闹的原因,哭闹也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哭够了,闹够了,到头来也会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办,通过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应给孩子留下自省的余地。
在他们家的厨房的墙上,挂着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屋子。旁边围挂着6只也是用木头做的可爱的小狗,每只小狗身上都写着名字:爸爸、妈妈、泽克、杰西卡、科迪、爱瑞卡。海琳告诉我,谁犯了错误,谁的小狗就会住进小狗房受惩罚。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谁也没有例外。如果自己觉得自己认识到错误了,可以把代表自己的那只小狗从小房子中挪出来。
后来我们搬家了。离纽约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各忙各的,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每次见面,我们都发现泽克和杰西卡变了不少,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有一次正好碰上泽克的10岁生日,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吃完生日蛋糕后,孩子们玩他们的、“疯”他们的去了。
我们4个大人在聊天。突然楼上传来我儿子矿矿一会儿干嚎,一会儿痛哭的声音。我和妻子连忙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科迪说:“矿矿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电脑,输了,就发脾气,哭。”
我安慰着矿矿,许诺带他去公园玩,给他买玩具等等,可他还是哭。
“叔叔,不要管他那么多!泽克小时候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不也是大哭大闹吗?长大就好了……”
泽克在我儿子身边做了个鬼脸。
我突然“悟”到什么似的,赶快下楼与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交流教养孩子之道。
海琳微笑着对我和妻子说:“其实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深,只是我始终坚信对孩子过于仁慈、过于宠爱都只会让他们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也有几年了,那里的学生不管性格、成绩怎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独立。我也知道你们中国人讲究‘父慈子孝’、‘尊老爱幼’,但有时候仁慈未必有利于孩子,严格要求才是真正的仁慈。”
看到这个例子我们对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感到诧异,我们目前的家教可能存在某种误区,现在的家长或许认为对孩子要宽容、仁慈,要用爱来感化他,严格的要求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其实不然。我们面对的现状根本不是这样的:
管教困难
孩子是很聪明的,明白父母不忍心看着自己哭闹,看准父母这个弱点,每次就用这个方式来争取想要的东西,这令孩子误以为可以用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每次哭闹成功,就更加强他们这个错误的观念。那么,每当父母要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便会哭哭闹闹,父母又会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闹而姑息纵容,造成恶性循环,管教自然困难。
孩子无所适从
在管教方面父母或者祖父母有一方主张严厉,而另一方又异常宽松,对孩子来说是两种十分不同的价值观,遇到问题时,孩子根本不知应服从爸爸抑或妈妈那套,在无所适从下,唯有跟从对自己有利的那一套方式,最终害了的都是孩子。
孩子容易发脾气
被纵容惯的孩子特别容易发怒,因为在家中,孩子对着慈爱的父母,只要耍少许手段,想要的东西就到手,令他们视人家的依从和迁就是理所当然,一旦在外面遇到别人不愿意依从自己的意思,被宠爱惯的孩子会觉得那是“不应分”、“不应该”的,因此便加强哭闹的程度来令他人“服软”。孩子被纵容惯,脾气也坏,最终当然会影响他人对孩子的印象,坏脾气对他们的交朋结友当然没有好处。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或许我们应该向严厉的美国妈妈学习。我们对孩子的仁慈可能成为他软弱、依赖性的根源,看似呵护备至,让他安全健康的成长,却也只是培养出了温室的花朵。只有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才能让孩子成为经得起风雨的栋梁。
我们先要教导孩子分辨什么是正确,也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做,然后跟孩子订立规矩,要求孩子遵守诺言。譬如一些事情不能做的,即使父母那一方容许亦不可以违反,教导孩子学会说“不”,学会对抗纵容与诱惑等等。
严格要求你的孩子吧,只有严格的要求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仁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