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励孩子热爱劳动

鼓励孩子热爱劳动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霍思尔尤其喜欢那些热爱劳动的孩子,他认为这不仅是孩子的美德之一,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锻炼。据霍思尔观察,那些平时热爱劳动的孩子更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那些缺少劳动锻炼的孩子却很难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环境。霍思尔认为孩子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劳动体验,不管是有薪的还是无薪的。而对于热爱劳动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与肯定。部分父母认为“劳动与学习不可兼得”。

建立于1740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建立的全美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许多教育创新的发源地。1779年,宾大改名为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Pennsylvania),成为美国第一所以“大学”(University)命名的高校;1791年,宾大正式更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

霍思尔教授1998年进入宾西法尼亚大学授课,如今已经有十几年的教龄了。霍思尔教授心理学专业,而他平时则更喜欢走进社区,观察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们。霍思尔尤其喜欢那些热爱劳动的孩子,他认为这不仅是孩子的美德之一,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锻炼。据霍思尔观察,那些平时热爱劳动的孩子更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那些缺少劳动锻炼的孩子却很难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环境。

马克就是这样一个霍思尔欣赏的孩子。虽然马克有着一个富足的家庭,甚至他的父母请了佣人来打理家务以及花园,但马克就是这样闲不住,他坚持自己的衣服自己来洗,而且那片他最爱的玫瑰园也一直由他自己来打理,不让人佣人插手。

当然,马克这样做并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用来换取零花钱,他只是单纯的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不过没有多久佣人就向马克提出了他的“抗议”,马克做了太多的工作以至于让他感觉“无所事事”,马克理解了佣人的意思,转而把目光盯在了邻居身上。

马克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妇,活动并不是那么灵活,马克经常去邻居家做客并帮助他们整理房子,他也会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劳动所得没有人会觉得不好意思。

到了大学,马克很快就适应了相对独立的生活,自己整理宿舍,打工赚取生活费,制作计划表……马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霍思尔认为孩子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劳动体验,不管是有薪的还是无薪的。而对于热爱劳动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与肯定。

在国内,年年庆“五一”,年年欢度长假。反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内涵,似乎已越来越少被关注了。在今天,有多少孩子知道这个劳动节?忙着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父母,又有多少人重视孩子劳动观念的建立?

虽然庭庭只有五岁,但他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在妈妈的监督下,庭庭要练习弹钢琴。到了星期六日,庭庭还要去少年宫参加画画学习班,根本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爸爸妈妈曾对庭庭说,他在家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再学习。只要做好自己的功课就够了”。劳动嘛,是令人疲倦的事情。因为庭庭的爷爷奶奶认为,如果庭庭干活儿干累了,提不起精神练钢琴,就因小失大了。所以,庭庭清楚地知道劳动不是小孩儿做的事情。

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太忙,就把芳芳放在幼儿园的全托班里。平时在幼儿园,在老师的指导下,芳芳会干些活儿。但到周末回到家里,芳芳就什么也不用干了。因为妈妈为了能让芳芳多点儿时间跟她在一起,拖地、洗碗等家务劳动全让保姆包下。妈妈还对芳芳说,这是保姆阿姨应该做的事情,她是出钱请阿姨回来干活儿的。尽管芳芳并不知道什么叫“劳动”,平时也只能看大人们劳动,但芳芳觉得洗碗、拖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其实也很想试试。

每到周末,小成成都会到奶奶家去玩。他总是希望赶在奶奶和妈妈收拾碗筷前能把饭吃完——因为他想帮她们洗洗碗筷。但每次都不能如愿,等他发现时,奶奶已经把碗给洗干净了。对于成成说“想一起洗碗、擦桌子”的愿望,奶奶说:“不是说孩子没有劳动能力,而是担心他洗碗、擦桌子的时候,弄得满屋子都是水,而且只要稍不注意,他就会玩起水来,忘记干正经事。老实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要多花些时间去收拾残局,实在是有点儿麻烦。”

汉汉的妈妈十分清楚孩子的特性:肥肥胖胖的汉汉平时十分安静,动作缓慢,完成一件事情往往要花好长时间。因此,只要是稍微困难一点儿的事情,妈妈都不让他去做。汉汉妈无奈地说:“其实,让孩子做家务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毕竟孩子年龄小,缺乏技能和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看着他慢悠悠地洗抹布,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拧出那么丁点儿水来,我就忍不住要让孩子停止。让我自己去干可快得多呢。”

上面几个例子,只是某些家长在孩子实际的行动中对于劳动的认识,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叫‘劳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些东西不需要刻意去灌输。”陈妈妈更是语出惊人。“以前,我们的父母亲并没有向我们解释所谓的‘劳动’是什么。但我们这一辈人不也是这样走过来了?所以,并不见得儿时不知道‘劳动’就是坏事。劳动观念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树大自然直嘛。”

看来,如今中国的城市孩子“劳动”少,劳动观念淡漠是有因可循的。首先,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细化,体力劳动、家务劳动已经逐渐社会化,使得孩子不仅在家里劳动少,在学校同样劳动少——现在很多幼儿园、小学都聘请外来工清扫操场,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已成为过去。

其次,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现在生活好了,就不用体力劳动了,而且认为“体力劳动”就是低下的工作。在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经常体会不到劳动的光荣,“劳动无贵贱”的观念在实际生活和教育领域中受到极大的挑战。关于长大后的理想职业,大多数孩子表示希望当教师、科学家、医生、白领、明星、歌手等这些在如今社会显得“体面”的工作,而普通劳动者仅被排在倒数第二位。

最后,这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部分父母认为“劳动与学习不可兼得”。今天的孩子真是苦不堪言:难得可以休息的放学后时段和周末都让兴趣班给占去了。为了能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为了能给孩子有半个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的放松时间,父母明知这些事情该让孩子做,却违心地代劳了。说到底,他们是为了给孩子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好好学习力争上游,还要尽量保证每天八个小时的睡眠。劳动是重要的,自立是重要的,但与学习、睡眠相比又是次要的。

但是,可能许多家长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因为缺少劳动,他们的动手能力普遍很差。在遇到事情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久而久之,孩子们丧失自信不说,即使上了好的高中和大学,也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再者,在生活中不爱劳动、懒惰的孩子,在学习上一般也比较懒惰,家长们期望这样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这样看来,让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而且,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应该从贴近儿童的生活开始,从做家务劳动开始。其实,每一天都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好契机,找一天全家人一起动手劳动:孩子可以清洗自己的玩具,父母可以拖地板,或者到楼下社区的花园里除草。让孩子在这些劳动里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另外,父母可以每周定一个孩子劳动的时段,根据孩子的年龄,教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例如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分筷子、端饭、拿递小物品;五六岁的孩子可以叠衣服、取报纸、买小东西;再大些的孩子可以学做简单的饭菜、洗自己的小衣服等。

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还要鼓励孩子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使劳动进行得又快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