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常青藤盟校八所院校之一,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著称。
翠西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毕业之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翠西有多年的非洲生活经验,因此她经常提醒周围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要爱惜粮食。
这周末,一家幼儿教育机构请来了翠西,希望她能对孩子们做一场“爱惜粮食”的演讲。翠西欣然应允。
这次活动,翠西准备的很充分,不但带来相关的图片,还准备了一些好听的有关“节约粮食”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是一位非常细心和认真的演讲者!
翠西在上课之前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要讲三个问题:认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粮食?怎样节约粮食?
在认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环节时,翠西发现玉米、小麦、稻子,很多孩子都不认识,这说明孩子们平时很少去过农田,接触这些农作物很少所以不认识。
翠西告诉孩子们:谷物,小麦,米这三类总称叫粮食,但是薯类,如地瓜,土豆,营养很高,也可以当粮食吃,所以薯类也是粮食,粮食是我们维持正常生活的最直接的来源,没有粮食,我们就要挨饿,我们喝的牛奶,吃的肉和蛋,都是奶牛、鸡、鸭、鹅给生产的,而这些动物生长,则百分之八十吃的都是粮食,所以粮食对我们来说,是直接维持生命的直接来源,我们要珍惜粮食,因为粮食来者不易!
全世界每年会浪费粮食13亿吨,一个中型城市的饭馆一年浪费的粮食就足够三亿人吃一年!这真是一些惊人的数字,如果把这些粮食节省下来,很多人就不会挨饿了!
翠西告诉小朋友:这些食物的浪费一共有三个途径:消费浪费、运输浪费、储存浪费。
农民辛苦的劳动,付出汗水,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不浪费粮食,那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粮食呢?翠西为孩子们总结了一下几点:
1、不攀比,要有节约的好习惯;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下,不造成浪费;
3、不挑食,不偏食,营养要均衡;
4、上饭店吃饭,吃多少,点多少,剩下的打包回家;
5、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放,如果污染了土地就等于污染了粮食;
6、我们要节约粮食,还要节约用水,节约一切资源。
翠西又一口气给孩子们讲了两个民间故事,都是关于浪费不好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翠西觉得需要更多的人来知道和关注,于是就给孩子们一个任务,让孩子们告诉家人和伙伴们,节约粮食要送从现在做起。
在跟孩子的接触过程中,翠西发现很多孩子把吃了一半的饭菜扔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只吃过一点。然后服务员把它们收拾了,扔进桶里,最后这些收拾起来的剩饭菜连同一些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被扔掉了,农民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东西落得如此,实在是很大的浪费。于是翠西建议老师开展一项相互比拼的活动——看谁的盘子里没有剩饭。
这项活动后来在许多学校开展,不仅是幼儿机构,甚至在中学、大学里。它利用孩子们的荣誉心,通过孩子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攀比”,逐渐形成一个人人自律的风尚,很好地实现了“爱惜粮食”的主题。
其实翠西这一想法完全来自于自己的朋友杰克,杰克居住在马里兰州,是个高级白领。一次翠西去他家做客,遇见了杰克的儿子,一个面黄肌瘦的小男孩。翠西感觉很奇怪,按照杰克的收入,他的儿子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啊?翠西表达了自己的疑问,而杰克却笑而不语。
“乞丐课”扮乞丐
“我在幼儿园里做‘乞丐’,”孩子神气地说,“因为我足够幸运。”“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着说,“这可是抽签抽出来的。”
“做乞丐?”翠西怀疑自己听错了,“孩子上的这是什么幼儿园啊?”
杰克开着车,笑着向翠西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幼儿园里正在搞一个为期3天的“要饭”课,旨在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粮食,同情穷人。整个幼儿园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其他的孩子都要去扮演穷人、乞丐和流浪汉,他们在这3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都很粗糙,这些孩子第一次尝到了挨饿的滋味,老师还在旁边进行解说:直到现在,美国还有100万无家可归者,而在全世界,还有2亿人靠乞讨为生。
“那些人很可怜,”杰克的儿子说,“我能够体会到他们的感受。”
“好儿子”,杰克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头,“这次‘忆苦饭’看来没白吃。”
虽然翠西当时觉得这种忆苦思甜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但还是感到残酷了些:要知道,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正是需要营养、长身体的时候,忆苦思甜,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耽误了孩子长身体,却是一辈子的大事。
奇怪的饥饿疗法
然而,杰克却认为,3天的饥饿,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损害,而一次这样的忆苦教育,却会让孩子得益一生,同时也会对世界的整体形式,完成自己的理解。
例如,杰克的儿子还曾经参加过一个“体验饥饿”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大家首先进行抽签,抽到的签上面写着“15”这个数字,那么就意味着,他可以成为占世界15%的富人,吃的饭菜非常丰盛,还有专人服务。如果上面写着“25”,则意味着他是世界总人口中25%的“温饱型”,即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饭、少量鱼和豆子。要是抽到“60”,那么他就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只能吃少许没有放油的土豆,而且还得耐心排队等候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一份。参加完这个活动,杰克的儿子再也不在餐桌上挑三捡四了。而且,对自己的零食,也分外爱惜起来,能节省下来的就尽量节省下来,说是要留给那些还在挨饿的穷人。原先他可不是这样的,无论什么样的零食,几乎都是吃一半扔一半。
“这是与众不同的饥饿疗法,”杰克转着方向盘,把车倒进车库,“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小孩子的世界,本来就是简单的。”翠西对杰克的说法慢慢开始赞同,“人为地复杂化,会不会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过爷爷那个年代的生日
“当然不会。”杰克下了车,邀请翠西到家里做客,“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
美国人对孩子的生日是非常重视的,通常会请孩子的小朋友和亲朋好友在一起聚聚,准备美味可口的蛋糕和各种餐点,可是,我今天看到的情形却完全不同。餐台上摆着一个大纸板,纸板上写着“过爷爷那个年代的生日”。餐台上的食物,显得简单而粗糙,饮料竟然也是最便宜的。
杰克的爸爸坐在餐台旁,满脸笑容地看着自己的孙子。
他很开心,孙子竟然接受他的建议,按他那个年代的做法,过一个简单而热闹的生日。节省下来的钱,自然纳入了孙子的“小金库”,不过,与他那个年代不同的是,他的孙子把“小金库”里的钱,全部都捐给了海啸中的灾民们。
在我国,《锄禾》这首诗,每一个上过学的人都读过它。然而,每次,当你把那些所谓的残羹剩饭倒进潲桶的那一刻,你是否有过那么一丝的犹豫?你是否联想过,那是劳动,是心血和汗水?!也许,我讲得不够深刻,但我希望,它是一个警示:当你去打饭时,你能量“力”而行;当你准备把饭菜倒掉时,你能想起有“粒粒皆辛苦”这么一句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