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励孩子的第一次尝试

鼓励孩子的第一次尝试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要尝试许多事情。如果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权利,那么,孩子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取得进步,他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鼓励孩子尝试,同时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就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开创自己成功的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总是充满了不满和指责。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私立大学,创于1701年,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

耶鲁大学教育专业的史蒂芬教授闻名业内,不仅因为他的专业知识,还因为他的一个特质:家长之友。史蒂芬经常帮助那些苦恼的家长们来管教他们的孩子,他分析孩子的性格,为家长们提出可行的参考意见。

有一次,史蒂芬去看望一位朋友。刚一进门,就听到朋友惊恐地对儿子麦克大叫:“麦克!小心点!不要弄伤了手!”

原来,四岁的麦克正打算帮妈妈收拾桌子,他刚拿起桌子上的一只玻璃杯,就遭到了妈妈“善意”的提醒。

“宝贝,你会把杯子摔破的,要是割到你的手指,会很疼的。”朋友一边说,一边夺下麦克手中的杯子。麦克悻悻地走出了房间。

“你这样可不好,这会伤孩子自尊心的!”史蒂芬提醒朋友。

“什么?自尊心?小孩子有什么自尊心?”朋友疑惑地问道。

“你的做法明显是不相信麦克的能力,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在小看他,觉得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史蒂芬继续说道。

“哦,你也太多心了。我不是小看他,而是想要保护他,不希望他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朋友解释道。

“但是,麦克肯定会觉得沮丧。”

“这怎么可能呢?”朋友根本不相信史蒂芬说的话。

史蒂芬看了朋友一眼,轻轻地敲开麦克的房门。麦克正低头坐在床上,神情沮丧。

“麦克,你这是怎么了?”朋友问道。

“妈妈,我是不是很没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麦克抬起头,小声说道。

朋友愣住了,她很惊奇地看了史蒂芬一眼,好像很奇怪他为什么会知道小麦克的感受。史蒂芬轻轻地拍了拍朋友的肩膀,示意她好好与孩子谈一下。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要尝试许多事情。在不断的尝试中,他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与生活的体验。如果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权利,那么,孩子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取得进步,他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

在孩子尝试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孩子,然后不断鼓励孩子勇敢地迈出尝试的第一步,去获取成功的经验。

有时候,父母甚至需要引导孩子尝试新鲜事物。

一对夫妻带着儿子去游乐场玩。当男孩对秋千产生好奇,爸爸就把他抱到了秋千上。男孩刚刚坐上秋千,秋千就摇晃起来。男孩吓得大叫:“爸爸,我害怕,我会摔下去的!”

男孩的妈妈一阵紧张,赶紧上前说:“多危险呀,你赶紧抱他下来吧!”

但是,这位爸爸却没有这样做,他对男孩说:“你抓住两边的绳子,就不会掉下来的。”

“不,我害怕!”男孩缩起身子,一动也不敢动。

“那好吧,我抱你下来。但是,我可要先玩一会了!”说着,爸爸把男孩抱了下来,自己却坐上去。只见他抓住绳子,来回晃动几下,秋千就开始摇荡起来,不一会儿,就荡得很高很高。

“爸爸,你真厉害!”男孩看到爸爸荡得这么高,高兴地欢呼起来,并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爸爸见儿子心动了,于是说:“要不,你再来试试?”

男孩高兴地同意了。

这一次,男孩尽管有点害怕,但是,仍然坐在坐板上不住地扭着身体,希望把秋千荡起来。他的动作十分难看,秋千也没有荡起来。

一旁的妈妈看着男孩滑稽的动作,哈哈大笑起来:“宝贝,你这是在荡秋千吗?简直是身上长虱子了!”

男孩一听这话,似乎有点泄气。

这时,爸爸连忙说道:“不是的,刚开始要想秋千荡起来,都要这样做的。我们的儿子做得很好,一会儿就会荡起来的。”

妈妈听出了爸爸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想起来了,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是吗?”男孩听到妈妈这么说,一下子就来劲了,“那我再用力荡几下!”

“是这样的,”爸爸及时鼓励道,“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都很害怕,总是害怕会摔下来。实际上,只要你紧紧抓住绳子,是不会摔下来的。”

男孩的秋千开始荡起来了,爸爸微笑地看着他说:“爸爸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也是害怕得要命,一动也不敢动。你比爸爸强多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荡得很好的。”

“真的吗?我现在荡得好不好?”男孩明显很高兴,秋千已经随着他的动作摇荡了起来。小男孩的欢笑声回荡在天空中。

每个孩子在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恐惧的心理,害怕自己做不好。这时,如果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说:“算了,多危险,不要做了。”“小心点,你会伤到自己的!”“你不能做这个,太危险了!”这样,孩子想要尝试一下的微弱的愿望一下子就会被父母的呵斥赶跑。

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没事,来试试吧,但是要注意……”鼓励孩子尝试,同时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就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出缺乏自信,父母可以拿自己与孩子相比,尽管父母会比孩子强,但是,善意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比我强多了!”这又会对父母有什么伤害呢?而实际上,对孩子来说,这会给他极大的信心。他会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要再努力一些,甚至会做得更好。

当孩子表现出想尝试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应该说:“真棒!许多孩子都不会做这件事呢!”

你还可以说:“做得不错,爸爸第一次做的时候可没你做得好,你比爸爸强多了!”相信孩子这时能够极大地鼓起信心和勇气。

尽管孩子做得并不好,作为父母,你应该对孩子说:“真行,第一次就可以做得这么好!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一旦自己的重要性得到别人的肯定,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探索陌生的世界,要学会很多原本不会的东西,需要战胜无数的困难;而能够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的,只有家长的肯定和鼓励。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开创自己成功的人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段的探索学习周围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总是充满了不满和指责。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新事物时,看不到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总是心急火燎地希望孩子一学就会,还要求做得完美无缺。

六岁的女孩儿芳芳正在学习洗自己的袜子。

“天呐!你哪里是在洗袜子,根本就是在玩水嘛!”妈妈心急地把水龙头拧紧,“你知道吗?水费又涨了,还这么浪费水。”

芳芳噘起了嘴,本来以为帮妈妈洗袜子会得到表扬,现在没戏了。

“你看看你,洗什么嘛!洗了老半天,袜子还这么脏。多用一点肥皂粉,全部重新洗过。”芳芳不情愿地挤了一堆肥皂粉,弄得脸盆里都是泡沫。

“你在搞什么鬼呀!弄得全是泡泡,这样很难洗干净的。”

“我不洗了啦!”芳芳生气地大哭着,狠狠地把袜子摔回脸盆里。

六岁的芳芳第一次开始学做家务,她的本意是想帮妈妈的忙,显示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想得到妈妈的表扬。而妈妈的苛求与指责,却挫败了孩子学习做家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传递着让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如此做的结果,可能使芳芳以后再也没兴趣去尝试做家务,再也不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新的事物,长此以往,甚至可能造就孩子自卑的人格。

反之,如果妈妈先肯定她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的良好动机,再耐心细致地教她洗袜子的方法,即使她一时做不好也积极鼓励;她从中就不仅学到了做家务的本领,也在家中得到了归属感,培养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心。以后她就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家庭出力,锻炼出许多的能力,也培养了主动、积极、乐观、自信、负责、坚定等优秀的个人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