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对守时似乎没什么概念,举个最为典型的例子:身为小学生的孩子每天都要上学,但是迟到却总会成为有些孩子身上的标志性问题。
“我也不愿意孩子在老师那里留下‘迟到大王’的印象,可是没办法!”一位妈妈苦恼地说:“每天,说好什么时候起床,孩子总是做不到。去催促他吧,看他怎么叫都不醒,明显是非常困的样子,又真的不忍心再喊。可是,时间不等人,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把他弄起来,他也会立刻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于是,家里就变得鸡飞狗跳,一边是他匆忙地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一边就是我手下不停地帮他准备书包和要用的东西。但我总有装错的时候,也总有想不完全的时候,这时我就得喊孩子,就得向他询问,可一心着急的孩子当然就顾不上了,脾气也就不好了。孩子自己也总是不停地抱怨我,结果时间越发显得不够用。最终,就算我们再怎么赶,孩子还是十回有八回会迟到。他被老师批评,我还得帮他解释,有时候老师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好好催促孩子,我也觉得很是委屈,毕竟我做的事情也不少啊。可孩子的态度也着实让我摸不着头脑,他的确也怕迟到,但同时,他却对此并不那么在意,有时候还会说:‘不就是迟到吗?有什么啊!我考试考得好,迟到什么的也不算个事。’他这样一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位妈妈的苦恼(或者说抱怨)很多爸爸妈妈想必也曾经有过。不过,造成当下这种局面的原因,显然并不都只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我们只顾着催促他,却没有想到要提醒或者教育他,让他意识到自己才是守时的主角,自己是需要学会掌控时间的。显然,如果要教孩子学会守时,我们和孩子都需要有所转变。
前面这位妈妈尽管做得很多、说得也很委屈,可是她的很多表现却是错误的。比如,她早起看到孩子不愿意起,就以一个“不忍心”为借口,而不再喊孩子起床;孩子起晚了,妈妈反倒是比孩子还忙,帮着他收拾书包;孩子用成绩好当借口,妈妈就再也不在守时问题上追究了;等等。
我们不能那么迁就孩子,不守时就是孩子的一种错误表现,不能因为心疼,或者因为他在其他方面表现好,就可以将不守时这件事大事化小甚至化了。
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说了什么时候要起床,就要在那个时候把孩子叫醒,或者提醒孩子自己必须记住起床的时间,哪怕多定几个闹钟,定下的规矩就不要随便更改。而且,不管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多么好的表现,这与守时都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如果他不守时,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批评甚至是惩罚他,他不能有侥幸心理。
当我们在守时这个问题上坚持原则且态度坚决时,孩子也会意识到,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也许就不会那么轻视守时问题了。
有一位妈妈也曾经深受孩子不守时的困扰,每天早上都要重复催促孩子,以防他迟到。终于有一天,对这种做法感到十分厌烦的妈妈对孩子说道:“明天早上我7点半准时在客厅等你,如果你没起床,没赶上和我一起出门最终导致迟到了,那就是你自己的责任,到时候不要跟我哭诉委屈。”孩子并不在意,可第二天妈妈真的自己先走了,起晚了的孩子手忙脚乱,等跑到学校第一节课都上一半了。孩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却牢牢记住了以后一定要守时,再也不能迟到。
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来说,老师的批评和老师的话会让他的记忆格外深刻。这位妈妈的做法虽然颇为不近人情,但这种想法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选择一些合适的时机,让孩子彻底意识到不守时将会给他带来哪些后果,当孩子有了不舒服、不开心的体验时,他自然会想办法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
守时也是需要合理性的,也就是如果遇到正当的事情,孩子要按照时间约定认真去做,但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孩子也要学会特殊处理。比如,校园里的不良少年找上了孩子,单方面约定让他放学后几点到什么地方去,这时候孩子可不要还非得奉行“守时”的原则,而是要赶紧找机会回家,或者和老师反映情况以保护好自己。
也就是说,合理的事情、合理的时间,孩子要遵守,而违背了孩子的原则或者学校、家庭规矩的时间约定,孩子就要好好斟酌一下。这其实也是在提醒孩子,不要贸然和他人定不合理的约定,只有合理地守时,他才能真正养成好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