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的事情列出了清单,保证列出来的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能把这些事情都很好地做完了吗?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能没法那么肯定地就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孩子可能只是一股脑地开始做事,却并没有注意到,即便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有重要与不重要、紧急与不紧急之分。很多时候,孩子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结果把必须要做却并不那么紧急的事先做了,而留着那些非常重要且紧急的事,最后,当发现时间已然不够用的时候,孩子势必会因此而着急、担忧甚至会因为没有做完该做的事情而受到他人的批评或指责。
对这样的结果,孩子还会觉得非常委屈,他认为自己明明都列出来了所有的事情,怎么还会做不完?难道爸爸妈妈告诉他的方法是错的吗?孩子的这种怀疑从他的角度来看还挺有道理的,但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他没有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所以,若要彻底让孩子能将自己该做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安排好,我们还要教他分辨事情的轻重缓急,并根据事情的紧要程度来给所有的事情排序,从而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做完。
有的孩子觉得确定这个完成时间没什么意义,反正不管早晚,该做的事都必须要做,时间什么的反正也无所谓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完成时间对于孩子安排他做事的过程和先后顺序是有一定影响的。
比如,如果孩子被要求在中午之前完成一部分事情,那么他就必须要把这些事情都挑出来并优先处理,而把其他不一定要在上午完成的事都留到下午去做;如果再有那种当下就要出结果的事情,孩子就该抛下其他所有事情,先紧着这件事做,哪怕这件事很复杂,对孩子来说很困难,他也不能拖延,而是要以此优先。
也就是说,在一段限定的时间里,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过这些事情可能都各自有自己的结束时间,所以孩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确定每件事到底要求什么时候结束,然后再去做更合理的安排。
确定好了时间,接下来才能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要做的事情,可以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来分成以下四类: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按照这个区分,孩子做事的顺序就应该是: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接着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然后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最后才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他要做的所有事都堆在一起然后进行筛选,按照前面确定好的事情的完成时间,来将所有事情分别放进这四类之中,然后才可以着手行动。
虽然我们可以帮孩子将事情分成以上四类,但是孩子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事情,我们觉得重要且紧急,可孩子却可能会觉得那个很紧急却并不重要,甚至会认为那个既不重要也不紧急,我们和孩子之间就会存在意见分歧。
这时,我们不能强硬地要求孩子必须听从我们的意见,可以听听他为什么觉得那件事不重要,在了解他的真正想法之后,才能判断他的感觉是不是错误的。如果的确理解有问题,我们可以在交谈过程中,帮他重新认识这些事情的性质,纠正他的错误认知;但如果孩子说得很有道理,而且依照他的能力也的确没问题,那么我们不如尊重他的感觉,并且相信他的能力。
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让他能发自内心地意识到什么才是他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培养他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以保证他不会耽误正事。
另外,我们也不能只让孩子做这些事,他的生活中除了做重要的事情还应该有休息或一些娱乐的项目。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调节类的项目穿插到孩子要做的事情中间,保证他能有身心上的休息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