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者面前需礼貌

长者面前需礼貌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称尊长,勿呼名”,是常识性的礼节,特别是在中国。在师长面前不要显露自己的才能。实际上旁观者都已反感。实际上这样的事应该避讳,尤其不能在长辈面前炫耀自己。依照《弟子规》的要求,一个晚辈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长辈应该怎么做?或者老人家也有自己的心事,那么按照《弟子规》,你不能上去一把拉住老人家说:老爷爷您好您好,咱们俩聊聊。

第11讲 长者面前需礼貌 路遇长者要谦恭

一、原文

尊长,勿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二、重点词语释义

①称:呼唤。②勿:不可以。③呼名:直接叫(他的)名字。④“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

三、译文讲解

有事情叫长辈,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应当迅速上前鞠躬问好;长辈没有和你说话时,要退在旁边恭敬站立,不要多嘴。

四、阅读延伸

齐国宰相晏婴有位车夫叫吕成,他依仗主人的权势平常表现得骄傲自大。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吕成很吃惊地问:“我为宰相赶车,多体面啊!不愁吃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从没有像你那样招摇和炫耀的……”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从此一改前非,后来在晏子的推荐下,吕成当上了大夫。

我们要学会谦虚,特别是在长辈面前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要像吕成一样做到“知错就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称尊长,勿呼名”,是常识性的礼节,特别是在中国。当然,要因环境而灵活应变。比如,今天我们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你上去就直接叫人家的名字,人家肯定觉得你没礼貌,没有教养。如果一个学生直接叫老师的名字,这当然也是不合礼仪的,更何况给老师起绰号了。

有一次,几个老师在学生面前谈话,其间有的老师直呼对方的名字,结果学生听了以后,也是直呼老师的名字,虽然后面加了“老师”,但这样也是不礼貌的。学会尊重别人,才会懂得自重的真谛。师长做了不良的示范,难免教出不良的学生。亲近、随和与尊重、懂礼并不矛盾。私下里,可以随意些,但也要以尊重对方为底线,当然说话的方式可以不必很讲究。正式、公开的场合说话、做事一定要有理有据,仪表大方。话语没有说出口,你是它的主人;一旦出口,你就成了它的奴隶。切记:慎言、慎行。

对师长是不能直呼其名的,但可以有很多变通的办法,一般多是加辈分尊称,比如我们称姓李的为李爷爷、李叔叔、李伯伯。还有一些称职务,比如李校长、李院长、李部长,这也是一种尊称。还有一种称职称,比如像李研究员、李教授,这都可以的。要尽量回避直呼其名,这种规矩实际上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而且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已经形成,生搬硬套的“西化”水土不服。

“对尊长,勿见能”。在师长面前不要显露自己的才能。贵人语话迟,三思而后行。任何本事不是为了摆给人家看,是用来生活的。有一次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女孩子,大概是大学里读市场营销的,而且是读房地产营销的,她对面坐着一位老人家正在看一本建筑设计的书。这个女孩子就去跟老人家谈话,讲自己对房地产理论怎么地熟悉,滔滔不绝,一两个小时没有停过嘴。那位老人很和蔼地看着她,也没有说什么。实际上旁观者都已反感。老人心里也不会好受。为什么反感?年轻人的这种自我炫耀毫无意义,且给人家带来了不便。很多孩子完全不懂这个,比如与长辈在一起看电视,突然电视里出现一首英文歌,长辈听不懂,孩子便说:这个你不懂,这是英语,于是给长辈用英语念一遍。实际上这样的事应该避讳,尤其不能在长辈面前炫耀自己。比如,奶奶,我帮你把这桶水扛上去。我年轻,有劲儿,这个是好的。但是,不要在另外一个场合说:奶奶,你看你,那么老,一筐菜都拎不动,我能扛一头猪。这叫显能,是绝对不允许的。“对尊长,勿见能”,这警示我们:如果长辈在场,作为晚辈,不可以在长辈之前故意卖弄你的能耐。

社会上很有才华的人,往往容易遭到嫉妒,其主观原因在于他有时锋芒太露。我们理应学会韬光养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才华,必有展示的时机。不急不慢,松弛有度,十分才展七分。为自己日后留有余地,也为他人留有空间。现在的家长很愿意让孩子在老人或是客人面前展示才艺,实属好慕虚荣,绝对没有必要。孩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教育孩子,要重视人品与好习惯的培养。会些才艺,那是小道。锻炼坚强意志,树立远大理想,营造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博大胸怀才是大道、正事。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是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学会尊敬长辈。

汉代谋臣张良是尊敬长辈的楷模。有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散步,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桥头上。老人见张良走过来,故意把脚上的草鞋甩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拣上来。”张良有点生气,但见老汉年纪大,就照办了。但老汉并没有用手接鞋,而是把脚伸过来,张良默默地给老人家穿上鞋子,老人笑了。这位老人便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后来他把神奇的兵书传授了张良。

张良源于尊重,得到神奇的兵书。我们要学会尊重长辈,不是说要有什么企图,而是要从内心去尊重。那何谓尊重呢?首先是对长辈知识的尊重,因为长辈年岁比较大,人生经历丰富,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长辈、或是老师、或是亲戚,我们应该主动过去打招呼。这个“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过去,“揖”就是很恭敬地向他问候。在以前,由于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往来于路上,车辆没有那么多,所以我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往往远远看到有长辈过来,一定会过去问候。我们现在在路上行走,可能没有这么方便,那就灵活应对。只要存一颗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就可以。

我们在学校也曾经问过学生:在学校看到老师或者客人缓缓地从前面过来,会逃避的,请举手?大概有一半。会很大方地跟老师、跟校长问候的,请举手?大概有一半。所以“路遇长,疾趋揖”,这也是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如果长辈没有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退后一点,礼让长者先过去。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节。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经常在外面游玩,很多人家,即使家里没有人,也不用锁门,因为根本就不怕有小偷,左邻右舍也会互相关心,邻居几乎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所以在这种守望相助之下,社会治安非常良好。

现代都市,有的人隔壁住了谁?不知道。对面住了谁?也不清楚。因为我们现在不懂得邻居应该相互照应,缺少了那一份亲切、关爱和信任。

依照《弟子规》的要求,一个晚辈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长辈应该怎么做?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就是一句“Hello”,跟长辈打个招呼而已。这个不行,晚辈先不能说话,要小步疾行,迎向长辈,显示一种恭敬。

假如长辈没有跟你说话的意思,显出威严的神情,此时就应该与人方便,理解对方,为对方考虑。或者老人家也有自己的心事,那么按照《弟子规》,你不能上去一把拉住老人家说:老爷爷您好您好,咱们俩聊聊。这不行,而是要退避路旁,恭恭敬敬地站着,垂手而立,要恭候,让开道。因为长辈既然无意跟你说话,你得让长辈先走,你要退避在路边。

这些礼节在古代是必需的,但在今天,因为时过境迁,如果你坐公交车、地铁,当然不可能因为你遇见了你的外公,公交车就给你停下来让你打招呼,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开车,交通规则也不允许你路上看见一个长辈就靠边停下说“爷爷好、奶奶好”的,因为你妨碍了交通。

五、联系实际

(1)家里有客人来,如果发觉自己有什么表现得不妥的地方,一定要反思一下应该如何做才好。但是这样做,不是造作,不是刻意,而是很自然地交流。

(2)试着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起一个礼貌的称呼。

(3)试着自己与长辈有礼貌地去说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