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 心底无私天地广 正身处事家国安
一、原文
闻誉①恐②,闻过③欣④;直谅士⑤,渐相亲⑥。无心⑦非⑧,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⑨。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⑩,地同载。
二、重点词语释义
①誉:赞美。②恐:不安。③过:缺点。④欣:高兴。⑤直谅士:正直的朋友。⑥亲:亲近。⑦无心:不是故意。⑧非:犯错。⑨辜:罪过。⑩覆:覆盖。
三、译文讲解
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
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掩饰,就等于又多了一个过错。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关爱、相互爱护,互帮互助,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四、阅读延伸
听到人家的赞美,一定要谨慎。谦虚、低调才能进步。知错要改,不要掩饰错误,掩饰错误是不明智的。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宋璟,以刚正不阿著称。有一天,有人推荐给宋璟一篇文章,并对他说:“写文章的人很有才学。”宋璟是个爱才之人,马上就读起这篇文章来。文章真是不错,宋璟边读边赞叹。可是读着读着,宋璟的眉头皱了起来,原来这个人为了巴结宋璟,在文章中对他大加吹捧,这让宋璟很生气。后来,宋璟对送文章的人说:“这个人的文章不错,但品行不端,不能启用。”
人一生最难得的就是能清清白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宋璟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须实事求是,不要阿谀奉承。生活中有过失不要怕,只要能及时地改过,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也要以宽容的心情来对待别人。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不可能没有过错,如若你听到别人对你的过失批评指正,不要生气,我们首先应该感激他。为什么?因为他阻止了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终止了你犯错的脚步。有时,过失是因无心所致,是可以谅解的。如故意为非作歹,那就是大恶,无益于社会与家庭,无益于亲朋好友,无益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完美。
曾经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在她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老教师都夸她素质好,语言丰富,很有潜力。这位年轻的教师沉浸在骄傲与自信之中。但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这位年轻教师参加了公开课的评课活动,第一次听到评课教师说她课的不足之处,她当时非常惊讶,觉得这评价是那么地刺耳。经过了思想斗争,她终于想通了。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自己竟然执迷不悟。敢于正面直视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改正错误,这对自己是一个提升。直到今天她还在心里感谢那位点醒她的老师。现在每次评课的时候,她有了这样的习惯,赞赏的词语她听不清,她竖起耳朵去听那些不足那些建议。她觉得这些宝贵的评语帮助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现在的她会对每一个点评她的老师报以感激的微笑。
讽喻与纳谏都是一门艺术。我们的心要平静,我们的语言要柔和。当我们发现对方“不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和颜悦色,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在骂我、讽刺我。也要注意场合,如果在公共场所,你让那一个人下不了台,直接指责他,不给对方面子,这也不好。
所以当我们看到好朋友有过失,我们也要设法让他有台阶下。古人告诉我们“规过于室”。要规劝别人,尽量在单独的地方,让他能缓和自己的心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过失称为“错”?哪种行径称为“恶”?这里最大的分别在于你的心。所谓‘无心非’,是说你不是故意犯错,这就叫错误、过失。但那种明知故犯的行径,我们就称为恶。我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曾经犯了过失,便难过到终日不能原谅自己,这样做就难以振作起来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现在有些人很怕人家指证他有过失,往往讳疾忌医,这是一般人的通病。有道是“知耻近乎勇”,过而能改,就说明我们是不断往上追求之人,而不是往下堕落之人。
每次看奥运会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触,全世界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睦共处,族群与族群之间也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假使人人都能互相包容,家庭一定幸福美满,社会也会一片祥和。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尊重别人,人家才会尊重你、爱护你、帮助你。现代人,要有阔大的胸怀,要有高尚的境界。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家人身体健康,幸福是今天还有工作要做,幸福是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幸福是我们的地球上还有纯净的水,幸福是我们的祖国安定团结,幸福是世界和平。你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活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感激每一个清晨,享受每一寸阳光,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生活如此美妙!你做到了吗?
五、联系实际
学习了这节内容,作为一名中学生,注要以下几点:
1.珍爱同学间的友谊,做到互相包容。
2.做到心中有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生活。
3.用宽阔的胸怀对待每一件事物,试着去做生活的调和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