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在做官以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在当教书先生。他很有学问,教书又认真,对学生也很和蔼。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很敬重他。
杨震为了养家糊口,课余时间还要亲自在田里干活儿,种庄稼、蔬菜。学生们看到老师上了一天课之后,还要干这么重的农活儿,就悄悄地去帮老师干活儿。
杨震发现后,马上制止,并一再强调说,读书是学生的本分,不要为帮他干活儿,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送去礼物,他都一一婉言谢绝,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
杨震做官以后,仍旧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好作风。他在赴东莱(今属山东)任太守的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北部)县城,曾在那里住了一夜。恰好此县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任刺史时所举的秀才,与杨震有师生之谊。王密此人心术不正,他看到老师升迁,还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想攀这棵“大树”,以求得杨震的提携。
就在那天夜里,王密乘夜深人静,来到杨震的住房。学生来看望老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可王密还没有说什么话,就把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放到桌子上。杨震正在感到奇怪,只见王密神神秘秘地打开了包裹,原来里面包着十斤黄金。杨震一看,勃然大怒,对他不客气地说:
“王密,我很了解你;看来,你却不了解我。你这是要干什么?”
王密嬉皮笑脸地对杨震说:
“老师,您先别发火。我乘夜深人静而来,没有人知道此事,您就收下吧。这是晚辈的一点儿小意思。”
杨震听他这么说,更加气愤。他为官多年,一直是廉洁奉公,从不收礼物。他觉得王密的做法,是对他人格的极大侮辱,他实在不能忍受,立刻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说:
“你做的这事,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讨了个没趣,只得羞愧而去。这就是“四知”的典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