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

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献之经过多年的苦练,在书法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与父亲齐名的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本人官至中书令。其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人影响很大。那时的王羲之早已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常有客人来向他求教。每当王羲之同客人们一起讨论书法艺术的时候,有心的妈妈总是让儿子守候在旁边,认真地听讲。王羲之对儿子要求一丝不苟,极为严格。就这样,在父亲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下,王献之的书法技艺提高很快。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在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下,从幼年时就继承家学,酷爱书法,七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字。

王献之经过多年的苦练,在书法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与父亲齐名的著名书法家。父子俩被人们并称为“二王”。

当时的宰相谢安,非常钦爱王献之,推荐他为长史。王献之的女儿是安帝皇后。王献之本人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王献之的书法,同他的父亲一样,成就很高,正如人们所赞许的那样:“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说,他们写的字像游动的云彩那样飘荡自如,又如惊怒的蛟龙那样矫健有力,从而一扫当时古拙的书风,有“破体”之称。

王献之精通各种书体,尤以行草擅名。其书法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人影响很大。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在献之幼年的时候,母亲就盘算着培养儿子长大能接过父亲手中的那支笔。

那时的王羲之早已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常有客人来向他求教。每当王羲之同客人们一起讨论书法艺术的时候,有心的妈妈总是让儿子守候在旁边,认真地听讲。起初,献之并不用心,人在堂上,心早飞了。时间一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渐渐对书法艺术产生了兴趣,心也就被拴住了,听父亲与客人谈得眉飞色舞,他的手指也就不由自主地在衣襟上比画着。七八岁的时候,他就要求向父亲学习书法。

儿子要跟父亲学习书法,父母当然很高兴。但要使儿子的愿望变为现实,父母还要做许多工作。母亲首先给儿子讲述他父亲当初学习书法的故事,在王献之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他懂得了大学问、真功夫不是靠“天成”,而是在“人成”,其中的奥秘全在于一个“勤”字。

王羲之对儿子要求一丝不苟,极为严格。在书法技艺上指导,精益求精。为了指导儿子锻炼指力、腕力和臂力,他要献之在笔杆的顶端顶着一块砖头写字。他把自己多年练基本笔法的经验传授给献之,告诉儿子说:

“写一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像‘高峰坠石’,使人感到沉重有力;写一横,要‘如长舟之截江渚’,使人觉得无懈可击;写一竖,要‘如冬笋之挺寒谷’,使人看去觉得难以摇撼;写一向上挑的弯钩,要‘似百钧之弩初张’,使人看了好似铁铸成一般;写一向下拐的弯脚,要‘如壮士之屈臂’,使人看了觉得力大无穷。”

就这样,在父亲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下,王献之的书法技艺提高很快。与此同时,一种自满情绪也悄悄地在他的心底里滋长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