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避免儿孙走邪路而特撰家训

为避免儿孙走邪路而特撰家训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时,奏请皇帝批准司马康为检阅文字。司马光家世代贵胄,家风甚好。司马光深切地感到,这种社会风气对子孙后代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为避免或减少这种不良影响,避免子孙走上邪路,司马光结合自己家族的优良传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在晚年,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一则名为《训俭示康》的家训,紧紧围绕“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专门对他进行了俭朴的优良传统教育。

司马光出生于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家庭。父亲司马池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作为的人,从司马光小时候起父亲就对他要求特别严格。

他的儿子司马康是北宋时期大臣。在明经考试中获得进士甲科。当年,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时,奏请皇帝批准司马康为检阅文字。当朝宰相韩绛推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又升任校书郎。后来,为著作佐郎兼侍讲,充任《神宗实录》检讨官。升任左司谏后不久,便病死。

司马康是在父亲司马光的精心培育和优良家风的熏陶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司马光家世代贵胄,家风甚好。司马家族累世聚居,人口众多,常常是几十口人生活在一起,然而,司马家族的人却都能和睦相处,宗族之间也从无闲言碎语。对内,这个家族的成员向来勤俭自励,辛苦经营,治家有方;对外,则是慷慨尚义,关心乡邻,抚恤孤寡,很受乡邻的尊重。

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司马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养成了优良的习惯和品质。他做了父亲以后,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气日益奢侈腐化,人们心浮气躁,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司马光深切地感到,这种社会风气对子孙后代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为避免或减少这种不良影响,避免子孙走上邪路,司马光结合自己家族的优良传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在晚年,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一则名为《训俭示康》的家训,紧紧围绕“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专门对他进行了俭朴的优良传统教育。

在这封家训中,司马光旗帜鲜明地大力提倡俭朴的美德,反对奢侈腐化,不仅在当时奢靡的流俗中具有进步的意义,就是在今天,也是难得的传统美德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