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介历史上清正廉洁的典型

推介历史上清正廉洁的典型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说:“我曾听说,北宋时期的文靖公李沆是个有名的清官。他当宰相时,把家宅建造在汴京城门之内。他家的庭院内,只有能容一匹马旋转的地方,实在是小得可怜。有人说,你作为当朝宰相,居住的地方也太小了点儿。李公却不以为然,他笑着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房子没有必要太多,庭院也没必要太大。当然,这个地方要是作为宰相办公的庭堂,确实是显得小了点儿。但作为家庭成员议论家事的庭堂,已经算是很宽敞的了。’“当年,

在家训中,司马光列举了历史上许多清正廉洁的官员的事迹。

他说:“我曾听说,北宋时期的文靖公李沆是个有名的清官。他当宰相时,把家宅建造在汴京城门之内。他家的庭院内,只有能容一匹马旋转的地方,实在是小得可怜。有人说,你作为当朝宰相,居住的地方也太小了点儿。李公却不以为然,他笑着说:

“‘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房子没有必要太多,庭院也没必要太大。当然,这个地方要是作为宰相办公的庭堂,确实是显得小了点儿。但作为家庭成员议论家事的庭堂,已经算是很宽敞的了。’

“当年,宋朝参知政事鲁宗道也是一个有名的清官。他当谏官时,有一次,宋真宗有急事派人到他家去找他,他不在家。找他的人找来找去,最后却在他家旁边的一个小酒馆里找到了他。到了宫内,宋真宗问他从何处来。鲁公如实说是从街上的一个小酒馆来。皇上问道:

“‘爱卿是清正廉洁而有名望的官员,怎么竟然在酒店中饮酒作乐呢?’

“鲁公回答说:

“‘臣家境贫寒,来了客人,家中实在没有什么盛酒菜的器具,只好到我家附近的小酒馆招待客人。’

“鲁公清贫且不隐瞒事实真相,宋真宗便更加重用他。宋仁宗即位以后,提拔他任参政知事。

“宋仁宗在位时,文节公张知白当了宰相以后,他家的生活仍然保持在他当年任河阳书记官时那样的低水平。

“亲朋中有人劝他说:

“‘大人,如今你身为当朝宰相,所得俸禄已经不少了。可你们家,却仍然还过这样的生活。你自以为这样做是清廉俭约,可有人却说你是“公孙布被”,是在故意装穷。你应当随大流啊。’

“文节公听了,感叹道:

“‘要说我今天的俸禄是不少,就是全家人都穿绫罗绸缎,都吃山珍海味,也不能说做不到。然而,我常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今天这样多的收入,怎么能永远保持不变?如果有那么一天,我的地位和收入不如今天了,而家中的老小却早已养成了过奢侈生活的习惯,到时候,就不可能立即适应俭朴的日子,那必然会出事。因此,还不如我在位或不在位,活着还是死了,总是始终保持同一个生活水平呢。’

“你们看,这些圣贤之人是多么深谋远虑啊!他们的远见卓识,哪里是庸俗的人能够比得上的呢!

“古人御孙曾经说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即‘同’也,就是相通的意思。这是说,具有优良品德的人,都是由生活俭朴做基础的。因为俭朴,一个人就不会有过多的欲求。品德高尚的君子,因为很少有个人欲望,因此就不会被物质欲望所支配,就可以沿着正道前进;普通的人要是很少有个人欲望,就会行事小心,节省开支,避免犯罪,富裕家室。所以说,俭朴和美德是相通的。

“一个人生活奢侈,就必然会有许多过分的欲望。读书人有过多的欲望,就会贪图富贵,走上邪路,招来祸灾;一般的人要是有过多的欲望,就会贪得无厌,妄吃滥用,以致丧身败家。个人欲望过多的人,要是做了官,必然会依仗权势接受贿赂;要是平民百姓,也必然会由于贪得无厌而沦为盗贼。因此说:‘侈,恶之大也。’就是说,奢侈是最大的恶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