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面前,陈鹤琴是个硬汉,可是见了别人有困难,他的心却很软。他的工资并不少,但陈家的生活却很俭朴,有时连子女的学费都要去挪借。因为他常常对急需用钱的人和单位慷慨解囊。
1938年冬,有一天陈鹤琴正在开会,有人进来说外边有个人快冻死了!他一听,急忙打听:
“人在哪里?”
找到那个垂危的难民,立即用汽车送往医院抢救。
陈鹤琴小时候受过苦,深深同情天下一切受苦人。他也把这种感情带给了子女。
1937年女儿秀霞十五岁,秀瑛十二岁,秀云十一岁。“八•一三”事变后,学校停课了。陈鹤琴说:
“你们也来为难童做一点事吧!”
他把三个女孩子带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难民收容所里。那里全是几个月到一周岁左右的婴儿,日本飞机轰炸的时候,母亲伏在他们的身上,才捡回了一条命。母亲死去了,这些婴儿几乎个个带着伤。夏天的炎热使伤口很快化脓了。室内弥漫着大小便、汗液和药水的气味。秀霞三姐妹的工作是帮助看护人员给婴儿喂奶、换药、清洗……陈鹤琴叫她们别怕脏怕臭。他说:
“人不能只为自己,要为别人服务,要帮助受苦的人。”
陈鹤琴搞报童教育工作时,他家的客厅也利用上了,支起小黑板,摆上小板凳,就变成了流浪儿的课堂。秀霞、秀瑛、秀云都当过小先生,教他们识字、唱歌。陈鹤琴鼓励这三个女儿这样做。他说:
“你们有机会上学,有了知识,要即知即传,传给更多的像你们一样大,但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三姐妹和那些苦孩子交上了朋友。秀云看他们太苦,连玩具也没有,悄悄地把零用钱攒起来,买了十几个小皮球,送给他们。陈鹤琴知道了,高兴得好像秀云给他买了什么珍贵的礼物。当难童们兴高采烈地踢起小皮球时,秀云第一次尝到了做好事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