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缇萦千里上书救家尊

缇萦千里上书救家尊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淳于意一旦宣布无法医治时,他们不仅无理责怪淳于意胡乱诊断,而且还控诉他耽误了病人的病情,致使病人无药可救。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因此,淳于意将被押送到长安受刑。汉文帝听说上书的是个小姑娘,非常重视。缇萦为父亲免遭酷刑的这种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这种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宽仁贤德、爱民恤民的汉文帝。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汉文帝时,有一位孝女叫缇萦,她是齐国太仓(位于今江苏省南部)县县令淳于意的小女儿。

  淳于意也叫太仓公,是临淄(今天的淄博)人。因他曾学了三年医,不仅能给人治病,而且可以预决病人的生死。病人一经他投药,没有治不了的。尤其在把脉方面,他的功夫几乎到了“神医”的程度。例如,有一次,一直有头痛的顽疾的山东御史,请淳于意为他看病。淳于意为他诊完脉,就说他得了“疽症”,病因主要在肠胃之间,可能是因长期酗酒所致,并断定他五天后全身会肿胀,八天后将吐脓而死。果然,第八天御史口中大吐血脓,吐完即死。由于医技精湛,淳于意常常会出去看病,有时候恰逢外出就诊,来他家中看病的人只好失望而归,多次见不到他,有些看病的人开始愤懑异常。还有病人本身得了不治之症,但来看病后,希望淳于意能妙手回春。当淳于意一旦宣布无法医治时,他们不仅无理责怪淳于意胡乱诊断,而且还控诉他耽误了病人的病情,致使病人无药可救。这样的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端。

  汉文帝十三年(前167),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去看病。淳于意开了几副汤药,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竟不明不白地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吏判淳于意有罪,判处他为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淳于意将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前都去送父亲,一见父亲,大家哭成一片。淳于意望着女儿们叹气道:“唉,可惜我没有儿子,一遇到急难时,连个帮手也找不到啊。”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擦眼泪,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忍住泪水,背过身去,默默地离开。她难过地想:“为什么女儿偏偏没有用呢?我一定跟随父亲到长安,想办法搭救出他。”于是,她向家人宣布:自己一定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当时家里人一听这话像炸开了锅死的,大家再三劝阻,但是倔强的缇萦还是跟着走了。

  缇萦到了长安,先托人写了一封奏章,然后亲自到皇宫门口,请求卫兵转呈给皇帝。汉文帝听说上书的是个小姑娘,非常重视。他接过奏章,只见上面写道:“我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名叫淳于缇萦。齐地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父亲是个清官。现在他犯了法,不能否认,应当受到处罚。但是肉刑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刑罚,会使一个人像死了不能复生那样。被判肉刑的人,割去鼻子不能再长出来,不堪目睹;砍了脚不能再接上,成终生残废。受过此刑,以后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自信见人了。所以,我情愿让官府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封上书言辞哀婉,汉文帝觉得其情可哀。当时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当凄惨的,她们日夜劳作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囚徒没什么两样。缇萦为父亲免遭酷刑的这种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这种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宽仁贤德、爱民恤民的汉文帝。同时,汉文帝也充分认识到,继续沿用秦代的酷刑,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应该废除了。但是,淳于意毕竟犯了法。于是他赶紧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罚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也避免了自己去当奴婢。

  简评:缇萦,一个足不出户的弱女子,为搭救父亲,从遥远的齐地出发,跋涉在漫漫古道,亲赴京城,请求许身为奴,以赎父罪,本身就是一阕孝的歌、爱的曲。她不仅使父亲免除了切肤之痛,更惠及后世的囚犯免遭此刑。诚然,汉文帝是一代明君,然而若不被缇萦拳拳的孝女之情深深打动,怎么会废除这由来已久的酷刑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