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园的室内空间对于孩子的生活和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们来到园里,要考虑“玩什么”。然后考虑“和谁玩?”“怎样玩?”“用什么玩?”。这就是动机,就是欲望。这种心情是孩子自然涌出的,如果是受人指使,别人让做的,则意义就不同了。但是,即使孩子自己要做,也得有自己可用的时间、空间、物等,还必须有自己想一起玩的朋友。
在海外,保育园的室内中央设置一个类似广场一样的地方,让孩子自己选择房间的某个角落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同时,把这样的场所叫做“角落(corner)”。在美国,不是让孩子们一起做某件事,而是为孩子们准备可以按照自己兴趣和关心去活动的场所。同时,把这样的场所称为“interest center(兴趣中心)”。我认为,“角落,corner”和“中心,center”虽然是以孩子为主体,但是从结果看,为孩子准备的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将活动固定在了那里。因此,应该为孩子准备可以由他们自己去构筑的一个流动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与其他空间融合,可以从小的集体扩大为建立人与人关系的一个灵活的空间。我们将其称作“区,zone”。在这个区里,还可以由孩子们再自由地划分成若干个区。
区,就是根据孩子们自身的兴趣构筑的、可以变化、可以增加的空间。保育人员不应限定区的种类和数量,要经常有意识地促进孩子们自己去丰富区的内涵、提高区的质量,观察孩子的兴趣以及兴趣的変化。
首先,为了拓宽孩子们的兴趣,可以从准备5个左右的区开始。孩子们在哪个区玩是孩子们的自由,但是为了利于下一个活动用,规定使用过的东西必须自己负责收拾。各个区的天花板高度和地板材质不同,屏风、竹帘、带轮的家具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分区的隔断。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典型的专题区。
区本来就是一个灵活的空间。什么类型的区配置在什么地方是没有规定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不适合做读书区或者休息区。而积木区则不应该设在走廊等妨碍走路的地方。读书区的旁边设置成活动区也不太合适。总之,在分区时应该考虑如何扩大和加深孩子的兴趣和活动范围,不断摸索好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