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护型保育的空间应该考虑些什么

守护型保育的空间应该考虑些什么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孩子们的动线范围内,放上花盆等,就会大大减少碰撞事故。为了控制孩子们的动线,放上观赏植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考虑哺乳期孩子特点的基础上,具体落实到空间的动线。这两者只需将外来人员和园内孩子的动线加以区分就可以解决。可以根据园内孩子和家长、送货的、来访人员以及课外俱乐部小学生等来园人员的目的以及时间段,区分入口、出口,尽量使各自的动线不交叉。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保育园保育指针》规定,在表达领域中应该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和感觉的各种声音、颜色、形状、触觉、动作、味道、香味等”。这就是培养孩子五官感觉的能力。为什么需要五官感觉呢?因为这些能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孩子们是在无意识之中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把精力集中到玩上的。孩子们是无意识的,而保育人员却应该有意识地对此进行安排。有意识地去安排触动眼睛(视觉)、耳朵(听觉)、舌头(味觉)、鼻子(嗅觉)、皮肤(触觉)等各种感官的空间和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准备这样的环境,使孩子们将表现力和科学结合起来。这种环境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如果不能锻炼五官,我们则无法感觉大自然。但是,这样也可能存在问题。那就是单纯依靠身边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可能会有偏倚。如果平时不使用五官,即使到了自然之中,还是会变成由大人来教给孩子。

自然景物

露台上的葡萄架。可供观赏,同时也可以享受丰收的喜悦。

镜面球

反射复杂光线的镜面球是德国保育园里的必备教材。

人们往往会担心,在许多孩子集中在一起的场所,空气质量会变得污浊,还是天花板高一些比较好。但是,在另外的场所,反而是天花板较低才能使孩子们情绪稳定。特别是人数少的活动,或者玩“捉迷藏”等游戏时,在孩子们共有一个印象的场所,应该让天花板低一些。

如果没有天花板低一些的屋子,或者因为其他目的使用天花板高的屋子时,可以用布或者装饰物来改变一下天花板的量感(高度),也会给孩子一个能够使情绪稳定的空间。

遮阳伞

在室内放上遮阳伞,可以简单地改变天花板的高度,创造出别样的空间。

高一点的空间

在楼梯上的小空间。可以简单地改变视觉,改变天花板的高度,变成情绪稳定的空间。

布的有效利用

利用布帘调整天花板的高度,创造出一个可以亲亲密密吃饭的别样的空间。

日本非常重视日光朝向,一般人在选择房屋时,都会将“朝南”作为非常重要的条件,而在保育园内却没有直接接受日晒的必要。相反,还要考虑紫外线的危害性,在建筑物的南侧,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阳光照射进来,而在北侧,可以利用光线稳定的优势,给孩子们准备好活动的场所。

在必要的场所,可以让孩子们充分感觉太阳光的丰富和变化,在其他场所,可以通过调节光亮度,以提高孩子的冒险欲望和集中精力。这样均衡地利用光线也非常重要。

在欧美,人们将日本式障子透过的光叫做“AKARI”,认为能够使人情绪稳定,给了很高的评价。

柔和的光线

使用窗纱做天花板,洒下柔和光线的婴儿区。

充足的光线

利用窗前空间及宽敞的走廊作为吃饭区,显得宽敞明亮。

透过障子的光线

可以遮住强光,酿出富有情调的光线。

保育园里“动线”的含义与建筑学中动线的含义略有不同。保育园内的动线不一定只是为了使孩子们的动作距离最短,而是为了让孩子看到“障碍物”而有意识地绕远的动线,是为了给孩子刺激,让孩子停住脚步。

把握和调整孩子的动向,使孩子更加活泼,这样可以使保育人员的动向更加有计划。

比如孩子一般不会先决定“到那里去”而行动,而是在视觉的刺激下,首先产生“去一下”的动机才开始行动。因此,如果走廊里没有任何障碍物时,孩子们一般都会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当然,这会增大相互碰撞或者跌倒的危险。但是,在孩子们的动线范围内,放上花盆等,就会大大减少碰撞事故。在走廊挂上一些孩子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画,或者放上鱼缸那种可以观察的角落,孩子们就不会跑,反而会停住脚步进行观察。

如果保育人员有意识地增加刺激孩子视觉,不仅仅会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还可以刺激孩子们的五官感觉,拓宽活动的范围。

观赏植物构成的动线

为了控制孩子们的动线,放上观赏植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植物的绿色还会起到稳定孩子情绪、净化空气、加湿的作用。

可以让孩子在质感很好的地方依着,坐着。准备一个缓坡让孩子爬。准备一个隧道让孩子钻。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放个娃娃,孩子为了拿到娃娃就会爬过去取。在考虑哺乳期孩子特点的基础上,具体落实到空间的动线。

榻榻米空间

一个让孩子爬行的空间。摔了屁股也不会疼。给孩子准备一些柔软的障碍物。

软软的有围挡的垫子

摔倒了也不疼,也不会掉下去。孩子可以安心地玩的安全地带。

障碍物

爬上去,爬下来。可以提高孩子运动能力的障碍物。

纸箱做的玩具

可以钻进去玩的纸箱隧道。

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对当地居民开放,这是保育园面临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课题。这两者只需将外来人员和园内孩子的动线加以区分就可以解决。可以根据园内孩子和家长、送货的、来访人员以及课外俱乐部(2)小学生等来园人员的目的以及时间段,区分入口、出口,尽量使各自的动线不交叉。

现在,很多保育园接送孩子的家长都使用IC门卡出入。同时,在门口安装监视摄像头进行监视,可以录下一定时间的影像。在职员人数少的时候,可以采取限制出入门的做法。

雨天专用门

雨天专用门。可以放进婴儿车,走进玄关不会淋到雨。孩子们在雨天也可以出入。

3~5岁孩子用玄关

3~5岁孩子用玄关。鞋帽、外套统一挂在自己的架子上。

IC门卡

接送孩子的家长,将IC门卡贴到读卡器上,自己开关门。

小学生专用门

课外俱乐部的小学生走外楼梯,使用专用门。不会影响到园内孩子的午睡。

来访人员和送货专用门

来访人员专用门为自动锁闭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