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做梦时会捏着松松的小拳头
宝宝虽然小,却也会像大人一样做梦。最明显的情况就是,宝宝因为做了噩梦在睡梦中突然哭闹或者大笑,很多妈妈担心宝宝做梦对身体不好。其实,宝宝做一定数量的梦是必需的,对宝宝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充足的做梦睡眠会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健康发育。
有些妈妈发现,有时候宝宝在睡觉时会将小手捏成松松的小拳头,眼球也在眼皮下轻轻地转动,这时候妈妈并不必担心,宝宝这是在做梦。宝宝在睡眠中做出这种手势的时候,说明他睡得并不深,任何时候都可能会醒。
宝宝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做梦,这个问题还很难说清。但是,通常情况下,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在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可能会做梦了,且好梦噩梦都会做。
宝宝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会再现很多白天的情景,有时候宝宝睡觉的时候会突然开始闹腾或者突然尖叫,这多数就是因为在做梦。一般宝宝从两个月的时候开始,就会在睡觉的时候露出微笑,这是无意识的。但是宝宝睡觉时突然大声哭闹,这就很可能是因为做梦。
宝宝半夜哭醒的原因并不确定,有时候是饿了,有时候是冷热不适,当然有时候就会是做噩梦。若是宝宝哭醒是因为做梦,那么多数情况是因为梦到令他害怕的东西,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白天玩得太疯,因为如果宝宝白天玩得太疯,神经会太过兴奋,他的调节能力又不成熟,就易做噩梦。
在宝宝的睡眠过程中,做梦睡眠占很大的比例。这是宝宝脑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生理过程。宝宝的神经系统想要健康发育,就必须有充分的做梦睡眠。若是宝宝睡觉的时候很少做梦,甚至根本不做梦,宝宝的智商相对而言就会偏低。
人的睡眠可以分两大类,即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处于快速眼动期睡眠的时候,人虽然是睡着了,眼球却在不停地转动,这个时期特别易做梦。处于非快速眼动期的时候,眼球不会再动来动去,呼吸和心跳也比较正常且规则。通常情况下,宝宝一晚的睡眠会先进入非快速眼动期,持续90分钟左右,然后进入快速眼动期,持续半小时左右,然后再回到非快速眼动期,这样不断交替出现,一晚上大约进行6~7个周期。快速眼动期的睡眠能够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促使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快速眼动期睡眠的时间会不断减少,宝宝每晚的快速眼动期睡眠加起来会超过120分钟,成年人的则只有80~90分钟。
既然做梦有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能够促进宝宝神经系统的发展,妈妈就要帮宝宝做个好梦。在宝宝睡觉之前,要保持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晚上睡觉前不要给宝宝喂奶太多。妈妈要适当减少对宝宝身体的刺激,可以在睡前给宝宝洗个热水澡,这会有利于宝宝身体放松。睡觉的时候不要给宝宝穿过多衣服,而且要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不要惊吓宝宝,这会使宝宝做噩梦。妈妈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亲子距离,让宝宝心情舒畅,有充分的安全感。宝宝睡觉的时候,要尽量关掉灯,保持宝宝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
专家提示
宝宝睡眠中捏着松松的小拳头的时候,是在告诉妈妈:我在做梦呢。做梦有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能够帮助提高宝宝的智商,因此妈妈要为宝宝准备好睡眠环境,让宝宝做个好梦。但是,要注意不要在睡前让宝宝太过兴奋或者使之受到惊吓,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宝宝做噩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