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画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这个意志力的培养就在于坚持!
Q1:在孩子不愿意画画的时候,是否可以停掉一段时间,以后等他有兴趣之后再学画画呢?
A:这是可以的。当然也要具体情况具体看,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停掉以后孩子是否仍旧继续画画,家长起到的作用就很大,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已经不愿意再送孩子去绘画了。
因此,我们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画画了。有的是因为孩子的畏难情绪,觉得完全靠自己的感受和思维来画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还是要鼓励孩子积极用自己的思维来表现,画得好不好并没有多大问题,能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态度有严重问题,比如老师用示范的方法让孩子画画,孩子觉得很无聊(特别是有创意的男孩),或者老师用侮辱性的语言嘲笑、捉弄孩子,那么就停掉一段时间去找一位合适的老师。
Q2:绘画和手工课的关系如何?我家孩子似乎更加喜欢手工,那么绘画是否可以少画一些?如果少画一些,她的绘画能力是否就减弱了?
A:绘画和手工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一方面,两者在创造性和审美方面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它们是两门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一个是平面的表达,即把三维的世界表达在二维的画面中;另一种是用三维立体的形式来表达三维的世界,相对具象一些,也比较容易出效果。对于任何一种绘画表达媒介,从熟悉到熟练运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所以说,如果在课程安排上手工的时间多了,相对在绘画能力的培养上就会弱一些。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上来说,绘画应该是更主要的。
Q3:孩子学画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外,是否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呢?
A:我们知道画画需要全神贯注,这是一种非常当下的状态。在我们提倡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不要忘了教育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意志力!
有一部分家长觉得既然是兴趣活动,就完全随着孩子的兴趣,不需要有任何的努力和坚持。比如,今天孩子说有兴趣画画,就恨不得马上为孩子报一个画画班;明天孩子说没有兴趣了,就马上对老师说我们不上课了。这样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甚至可以说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放任自己的孩子。
教育当然是把孩子的兴趣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以前有一种情况就是明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有问题,孩子每次上课的时候都非常痛苦,家长却不依不饶地仍旧坚持让孩子继续,搞得孩子不堪重负。但现在又有了这样一种情况:孩子说不去上画画课或者其他课的时候,家长一味地“尊重”。记得在几年前,我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到了上课的时间,突然会有家长发短信或者电话对我说“今天我的孩子不来上课了”。问其原因,竟然是孩子突然说不想来,该家长觉得孩子的一切决定都是对的,他们要跟随孩子内心的想法。真让我哑然!我们当然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但是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还是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支持,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断了线的风筝随他去,并且还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尊重孩子”。这样今天来上一节课,明天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不是因为老师和校方的原因,只是孩子一个很随性的念头,怎么能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呢?而在后面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这一类孩子根本不是因为不喜欢画画,他们上课的时候也是很开心的,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要“挑战”一下父母,看看自己是否能控制住成人,但是家长却被“尊重孩子”这4个字迷惑了。
一般说来,在孩子6~7岁以前可以纯粹的兴趣为主,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意志力的训练也将成为绘画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在室外写生会受到比较多的干扰,会有风、小虫子或者好奇的路人,这都需要孩子有定力。而且有的时候,因为写生的对象比较复杂,可能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或许天气炎热,或者天正下着雨,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能坚持把画画好,就是一次意志力的培养。兴趣和意志力是一对平衡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这里敬请各位家长注意,好好把握分寸和尺度。
Q4:孩子在家画画的时间是一次长一些比如半小时以上,一周画一次就好,还是每天短一些,比如每天画10分钟,但是每天都画好?
A:绘画这件事情似乎没有这么死板的规定,孩子如果愿意多画,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觉得孩子如能坚持每周自己画1~2幅画,是比较用心画的,不用过于在意时间的长短。
Q5:我的孩子有时过于追求完美了,在画画的过程中只要觉得自己有一点点画得不好,就要用橡皮擦,或者说我不想再画了,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
A:这样的孩子为数不少,特别是小学以后。一般我是不允许孩子在绘画时用橡皮擦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信大胆地画画。一开始可能孩子不习惯,觉得很别扭,但是坚持一下会让孩子获得自信画画的快乐。如果孩子说要重新画,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孩子这幅画,如果是刚刚起笔,而且在构图上和自己所想画的有很大出入,那么换一张纸也无妨。但是,有的情况是孩子其实画得很好,只是孩子自己觉得画得不好,想要重新画,这时应鼓励孩子坚持在原画上画下去,不要改也不要重新画。
我这里举一个我儿子的例子:有一次我带儿子在嘉峪关对城门进行写生,他就很认真地画起来。画了一个多小时,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画错了,要重新画!”我过去看了一下,觉得他画得很好,并没有哪里有画错的地方呀!原来他觉得城墙左右有两根线有些小小的不对称,其实这从儿童画的角度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为绘画和画建筑图纸不一样,根本没有必要重新画。于是我仍旧让他继续,虽然他心里有点不愿意,因为他也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孩子,但是重新画也确实不可能,因为太阳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下山了。差不多太阳下山时,他画好了,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画得挺不错的,内心非常高兴,我看到他背着画板走在回来的路上几乎是手舞足蹈的。于是我告诉他:我们画画是要关注细节,但是不能仅仅盯在某一个细节上,这会让你看不到事情的全部;也不能因为某个细节上的困难就放弃全部,这会消耗掉你大量的精力而难见成效。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些小问题、小困难,你会觉得自己被卡在那里了,这个时候不要把这件事情的每一步都做得很完美,可以先放下,然后继续你的目标,最终你可能会发现前面那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绘画不仅仅是绘画,同样可以让我们领悟人生的很多道理。
Q6:我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绘画,是一个5岁、不怎么细心和耐心的男孩子,不是特别热爱绘画,在家画得也少,所以他感觉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表达下来很难,也不敢尝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该如何引导他画画呢?
A:这样的情况就只能是循序渐进,很耐心地一点点引导了,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要孩子画了一点点的内容就大大地鼓励他,家长的表情和语气都要是积极的。不要急于画些太难的东西,可以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比如棒棒糖、面条、下雨等随处可见的事物。关键家长不要着急,心态很重要,看看孩子是否比以前进步就可以了。家长能做到这点,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变得耐心和细心了。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一个父母特别不能接受孩子身上某个特点的时候,往往这个特点也存在于这位父母自己身上,而且是他自己不能接受的。所以,不仅孩子需要进步,家长也需要真实地面对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
Q7:我的孩子在一家艺术教育机构学习,我发现每节课上下来每个孩子的画面都很漂亮,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听孩子说老师会帮孩子在最后改画,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吗?
A:我是很反对给孩子改画的,孩子的画就是孩子内心真实世界的反映,无所谓好坏和对错,这样给孩子改画无异于否定了孩子,也不能让孩子接受最真实的自己。虽然改好以后的画非常漂亮,让家长看了很开心,但是请问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还是讨好那些不懂画和没有审美能力的家长?所以,首先要请各位家长懂得教育的主要目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Q8:画画难道就是孩子说这是我心里的画就可以了吗?我的孩子8岁了,有的时候观察很不认真,随手几笔就画好了,画得很粗糙。让她仔细画,她就说“这是我心里的画呀”,于是就把画扔在一边了。我们该引导孩子吗?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孩子说怎么画就是怎么画吗?
A:每个孩子秉性都不一样,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木讷内向,有的严谨,有的随性……而每个孩子在每次画画的时候心情状态都不一样,有的时候是全情投入,有的时候因为想着后面要玩耍的事情而草草画几笔。不知道这位妈妈的孩子是什么情况呢?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教育是非常艺术化的,而我的回答也不是标准答案,只能介绍几种成人面临这种情况的思维方式:(1)如果孩子确实是完全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到孩子的画面虽然简洁但是画面生动,那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表达。(2)如果孩子的绘画能力不够,无法表现自己想要画的事物时,也会胡乱涂两笔应付了事。这时家长需要培养孩子在绘画上的能力,孩子的绘画能力增强以后,自然愿意耐心、仔细地画画。(3)如果孩子确实对绘画的态度不以为然,甚至用所谓现代教育理论来为自己做托词,比如自己不想再努力了就说“我就是这样想的,你们成人要尊重我的选择”,这个时候真的很考验家长的智慧哦!我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究竟是哪种状态?画画是一件需要静心体会当下的事情,如果孩子是第三种情况,那么老师和家长还是应该引导孩子再次认真体会和观察,并且认真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我们说到尊重孩子,并不是放任孩子,也不是不再对孩子提任何要求,而是要根据孩子本来的能力和孩子个人的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