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对自己的事情都要过问

父母对自己的事情都要过问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是妈妈觉得果果做不好的或者有任何一点不安全的事情,都不让果果去做,或者自己替果果做了。最后,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勤劳的品质和踏实的精神。做父母的替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似乎显得父母对孩子有无尽的关爱和帮助,然而正是这一过程让孩子逐渐变得懒惰和无能,关爱最终变成了“伤害”。如果父母向孩子屈服了,孩子就很难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还容易养成不良性格,本来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却认为理

我们中国人教育后代,喜欢用手把手教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也许是最有效的。但是,在今天这个讲求创造性和面向未来的社会里,这种方式还是最好和最有效的吗?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够多开动脑筋、要有创造性,可是,当孩子最具有可塑性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却在教他们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教他们一味模仿、不许出错,这难道不是南辕北辙吗?孩子如果不亲自去完成一些事情,就永远不能够学会这些事情。这一点似乎很多父母也明白,可是,要真正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却又“前怕狼后怕虎”了。

典型案例

果果从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很喜欢他。爸爸给果果买了一些简单的积木等益智类的玩具,果果很快就会玩了。爸爸妈妈就很放心果果玩这些玩具。可是,果果有时候看到妈妈拖地,就想要自己去做,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做这个。”妈妈担心拖把会蹭着果果的脸或眼睛,又担心果果拖地不稳重会摔坏了东西,就不让他去做。早上起来,妈妈就帮果果把被子叠好,把衣服穿好。有时候,果果要去喂金鱼,妈妈也不让。凡是妈妈觉得果果做不好的或者有任何一点不安全的事情,都不让果果去做,或者自己替果果做了。渐渐地,果果开始学会偷懒,一有功夫就跑去玩游戏,他知道自己不去做妈妈也会帮自己做了;果果还变成了胆小、呆滞的孩子,没有小时候那种灵性了。这可让爸爸妈妈犯难了。

专家解读

父母应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孩子在童年期即从学前阶段一直到小学阶段结束,往往表现得喜欢动手做事情。父母应当把握住这一时期孩子的这些特点,给孩子一些自己发挥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随着幼儿投身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婴儿期相比,他们遇到的挑战更多。为了应付这些挑战,他们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采取行动。在这一阶段,父母不可妨碍孩子去接受必要的挑战,更不可阻碍孩子主动采取行动的激情。相反,父母只需要做一个旁观者、监督者和导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调整,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克制,甚至在某些时候,父母还要刻意给孩子设置一些任务去完成,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儿童的主动性将引领他们尝试大量全新的体验,他们的精力将转向掌握知识和智力技能。而童年早期快结束的时候,儿童的想象力开始扩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在这一时期,父母更要给孩子提供自我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但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孩子取得的效果和成绩,父母要防止孩子因行动的效果和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类似情况,要及时为孩子调整行动计划和学习方法,把信心和热情重新找回来。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行动,更不能认为父母帮助孩子把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就会起到良好效果,因为恰恰相反,这样做通常会让孩子感到更加自卑并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

父母不应担心过度

做父母的要么因为担心孩子受伤,要么因为嫌麻烦,总是代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包括孩子可以自己完成且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梳头发、洗脸;也包括孩子想做却由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不能自己完成的,比如把衣服拧干、骑自行车等。对于后面一类事情,如果孩子勉强要做,容易损伤筋骨、伤害身体,做父母的要帮助孩子去完成,也可以告诉孩子,等他长大一些的时候再去尝试,但不可一味否决孩子的要求。对于前一类事情,做父母的可以给孩子留更多的空间去尝试,如果在这一类事情上面,做父母的仍然一手包办,给孩子在成长路上造成的障碍就多于便利了。

让孩子自己动手有益于增强孩子的体质、意志力和责任心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替孩子做事情有很多弊端,而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则有很多益处。

首先,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成长需要不断的尝试和磨炼。不让孩子去应对外界事物的考验违背了自然要求,而孩子越长大就越需要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对于在适当的年龄没有接受外界事物锻炼的孩子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他就越不能适应新的挑战和磨炼,将要经受的挫折就比那些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事情的人多,这些仅仅是违背自然要求带来的一小部分不良后果,自然的惩罚会由于有的孩子越来越不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变得更加频繁和可怕。

其次,孩子的意志力发展也需要他们从小接受各种事物的挑战。当一个人长大到20岁左右,就开始意识到意志力对于自己有多么重要,但大多数人沮丧和苦恼的是,他们同时也发现自身的意志力是多么不堪一击。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培养面对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他们将在实践的尝试中不断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能力的通用性将让他们在应对陌生事物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能够帮助他们在应对难题时站稳脚跟,每一次成功都将增长孩子的自信心,而每一次失败很可能也会激发孩子的斗志和挑战的热情,毫无疑问,这两点对于意志力的完善都是有益的。

再次,孩子的责任心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培养。尽管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要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感,但是,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对于孩提时代的我们不过是一团雾水。长大以后,现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责任”和“使命”,于是我们在“责任”和“使命”的观念前面加上了前缀——“现实”。当我们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以后,我们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现实”了。可惜“现实”的不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一边“现实着”,一边埋怨着、痛苦着。但是,如果让孩子从小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具体事物中经受考验和教导而不是向孩子填装空洞的概念,孩子将在他们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很容易发现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也能够发现“使命”究竟是什么意思。

最后,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勤劳的品质和踏实的精神。做父母的替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似乎显得父母对孩子有无尽的关爱和帮助,然而正是这一过程让孩子逐渐变得懒惰和无能,关爱最终变成了“伤害”。

好父母修炼

父母应当学会旁观和忍耐

孩子出生不久的时候,筋骨还没有长好,没有力气穿衣服,也不能自己吃饭,我们做父母的就替孩子穿衣服、喂孩子吃饭,把所有孩子不能做的事情都替孩子做了,这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当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孩子的手脚都有一些力气了,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穿衣服、吃饭的时候,他却因为习惯了父母给自己穿衣服、喂自己吃饭而不愿意自己动手了。如果这时候父母强行让孩子自己吃饭或者穿衣服,孩子要哭闹,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如果父母向孩子屈服了,孩子就很难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还容易养成不良性格,本来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却认为理所当然该由别人来替自己做。

有时候孩子是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情的,但是父母看着孩子做事情笨拙缓慢而不能忍耐,就替孩子去做,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如果父母经常一边替孩子做一边还责骂孩子,那就容易让孩子自卑。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两三岁以后,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则要在一边旁观,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但不可动手代劳,也不可干预过多。父母还要学会忍耐孩子动作的缓慢和笨拙,当父母责备孩子的时候,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我们一开始学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可能比孩子还要笨拙呢。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从这些简单的事情入手:用勺子舀饭吃、拿起筷子并对准夹住东西、脱下没有扣子的衣服、脱袜子、穿鞋、洗脸、用干毛巾擦脸、饭前洗手、脱下裤子等。

不讲求快,而讲求做到位

我们做父母的做的事情很多很熟练,当然做起来会很有效率,但是小孩子却是开始学做事情,做起来当然是很慢的。当我们教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害怕孩子做得慢,担心孩子长大了会处处落到别人后面。孩子做事情的快慢当然会有差别,这跟孩子的遗传基因、身体发育和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即使到了成年,有些人做事情麻利、性子急,有些人做事情缓慢、细致。但是,做事情缓慢的人不一定就落在做事情麻利的人的后面,快慢不是主要的问题,结果的好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父母担心孩子会因为做事情不够麻利而吃亏是不必要的。

当父母看见孩子做事缓慢的时候,要观察他做得对不对,因为孩子做得慢,每一个过程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每一个错误也可以暴露出来,这是改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最好时机。父母千万不能一看见孩子做事缓慢就呵斥、催促,这样做不仅不能够让孩子变得麻利起来,还会因为父母的呵斥和催促让孩子本来做正确的地方也做错了,本来能做好的事情也搞砸了。

孩子在把事情一步一步做到位,不仅可以让孩子在熟练以后把事情做得更好,还可以养成孩子认真做事情的习惯。孩子能够把事情做到位了,父母才可以适当地提高孩子做事情的效率,而这时候孩子已经比较熟悉做事情的步骤和技巧了,自然也能够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否则,在孩子没有掌握好做事情的步骤和技巧就要求孩子麻利起来,孩子是很难做到的,而孩子因为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不想去做那些事情,越是不想去做也就越做不好,越是做不好父母就越催促、责骂,孩子也就越丧失自信,并且还会怨恨父母,形成恶性循环。

让孩子去做的事情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给孩子安排适当的事情去做。不要给孩子安排他那个年龄还不能胜任的事情。相反,父母也要考虑到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做父母的叫孩子做事情,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他原本不会或者原本还做不好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帮助父母。当然,孩子还小的时候,他做的有些事情可能会对父母有帮助,但这不是父母叫孩子做事情的主要目的。

比如对于三四岁的孩子,他早晨起来以后自己可以脱睡衣,只要给他解开最上方的扣子,他自己就能把上衣脱下来。夏季,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让孩子穿扣子在后面的衣服,孩子自己扣不上,那孩子就会认为扣子是应该让别人帮着扣的。夏天,孩子可以自己上卫生间,可以自己脱下裤子大小便。但不要让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削水果、切菜,也不要让这样大的孩子洗碗、扫地,这个年龄的孩子,做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还太难,可以等到他们长大一些的时候再教他们做。

成长小贴士

1.给孩子充足的成长空间,相信孩子能行。

2.孩子暂时做不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紧,父母要有耐心,给孩子一点时间。

3.孩子越是做不好,越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对自己才会更有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