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呱呱落地,他便成了母亲最为牵挂的对象。母亲的哺育、抚摸都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可是,由于很多母亲是职业女性,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时,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和孩子暂时分离。于是,当母亲出门前和孩子告别的时候,孩子的哭闹成为众多母亲最头疼的事情。
典型案例
当依依1岁左右的时候,离开孩子上班便成为妈妈和爸爸最为头疼的事情。每天早晨醒来,依依便一直缠着妈妈,要妈妈抱,要妈妈给穿衣服,要妈妈喂饭,要妈妈讲故事……根本不让其他人插手,妈妈的早晨变得十分忙碌,既要照顾孩子的情绪,还要忙自己工作前的准备。当依依一看到妈妈穿鞋,便开始要妈妈抱,并且死活都不撒手,无论大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有时,只能将孩子抱到楼下小区的花园中,和孩子玩一会儿,而后,趁孩子不注意,赶紧离开,没走多久,便会听到孩子的哭喊声。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让妈妈感到特别心疼。依依妈妈对宝贝感到十分内疚,自己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7点了,依依妈妈看到书中说,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长期耐心地陪伴。因此自己一有时间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同玩耍,照理说,孩子应该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每次早上这种分离,会不会让孩子心理受到影响,让孩子有被妈妈抛弃的感觉呢?会不会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呢?有时,依依妈妈甚至想为了孩子,辞去工作,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另外再找一份工作。可是,夫妻两人都是工薪阶层,如果只有一方挣钱,那家中的负担将会更加繁重了,面对这样的现实,依依妈妈特别苦恼。
专家解读
安全感的培养很重要
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和依依妈妈同样的事情。每天早上的告别,如同一场灾难,在孩子惊天动地的哭喊声中离开。这种经历,在孩子1~2岁的时期最为明显,也让父母们产生了一定的分离焦虑。父母们担心:每天的分离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呢?会不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呢?
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呢?儿童时期的安全感是孩子对世界和社会有最基本的信任,认为世界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以信赖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保障,如同生命健康持续发展的地基。只有安全感建立了,孩子才能有更好的自尊与自信,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有足够安全感的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乐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轻易放弃自己的努力。而安全感还没有充分建立的儿童,总觉得世界是危险的,父母不爱自己,所以他们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索求父母的爱。
所以,在孩子幼年时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是父母最为重要的事。安全感建立的一个有效条件,便是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和有效的关注。因此,父母应该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陪伴幼儿期的孩子,避免给孩子幼年时期留下不好的影响。
恰当的分离仪式有益于安全感的培养
如果和孩子相处时间长,我们会发现,孩子因父母离开而大吵大闹,主要表现在1~2岁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属于正常现象,这是孩子情感和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在襁褓时期,由于需要依靠父母的怀抱才能行动,这时他们认为自己和父母(特别是母亲)是一体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当他学会爬行,能够自己探索世界,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的时候。知道自己和母亲是不同的个体,自己可以暂时离开母亲,这种感觉既让孩子兴奋,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恐惧和焦虑,害怕和母亲的分离。孩子渴望母亲的爱护,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建立长期和暂时的时间概念,他们往往认为暂时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所以面对和父母的分离,孩子会认为妈妈爸爸会消失不再出现,由此产生分离焦虑。因此,大人们的处理方法和态度对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至关重要。
好父母修炼
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照顾和关注
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便是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而建立的关键,便是来自孩子的养育者(特别是母亲)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照顾和关注,特别是能对孩子的反应做到及时可靠、始终如一,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安全的,是可以被信任的。同时,也需要让孩子在适当的自我规范中建立对自己的基本信任。有了这两个基本的信任,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明白自己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被人爱与呵护,从而发展出更好的生命意志力。
日复一日的道别和愉快的态度
当妈妈出门上班的时候,明确告诉宝贝,爸爸妈妈要上班去了,下班后回来一起玩,然后愉快地和宝贝说再见,转身离开。宝贝一开始肯定会哭闹,但日复一日的道别和爸爸妈妈愉快的态度,以及爸爸妈妈在固定时间的出现,会使宝贝能够平静地接受父母离开上班的事情。父母也需要向宝贝强调,分别虽然是令人难过的事情,但是爸爸妈妈一定会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同时,即使分别,爸爸妈妈依然爱着宝贝,一段时间后,孩子便能够适应因父母上班而引起的分离。
不可用欺骗的手段
有时,为了不让孩子在分离时哭闹,大人们采取的做法,往往是让其他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趁他不注意赶紧转身离开。这是最不合适的方法,会让孩子产生被欺骗和被抛弃的感觉,使孩子变得更加警惕父母的离开,使上班的告别变得更加艰难。此外,有时为了让孩子放开自己,父母也会对孩子做出许诺“妈妈回来给宝宝买玩具”等,这种许诺一旦没有做到,孩子也会有被欺骗的感觉。
父母要放松“孩子需要我”的诉求
其实,孩子因父母离开产生的哭闹更多是一种情绪发泄,并非完全忍受不了和父母的分离,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忍受不了和孩子的分离。有时孩子的哭闹如同撕开了父母童年时内心的一处伤口,让我们认为这种哭闹是被抛弃的一种感觉,从而更加内疚与自责,于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抚慰孩子的情绪。孩子的状态往往是成年人内心的镜像,成年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孩子便会是什么样子。由于父母忍受不了和孩子的分离,因此,孩子的哭闹也似乎满足了父母内心的需求——孩子需要我。于是,父母采取很多办法去抚慰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所以,在与孩子告别时,父母乐观的态度和做法是帮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的关键,同时也为孩子的独立发展打下基础。
成长小贴士
1.给宝宝多准备一些柔软的玩具,柔和、温暖的触觉能够一定程度缓解孩子的焦虑。
2.可以和宝贝建立一个固定的告别仪式,拥抱宝宝,愉快地挥手再见。仪式化的程序,会让宝贝知道,看到这个信号意味着爸爸妈妈必须去上班了,告别会比较轻松。
3.告别后,愉快轻松地离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