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说明比较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之间却流传着“我们从小就有个敌人叫‘别家的孩子’”的说法,说明父母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通过比较,确实能够发现孩子的不足和弱项,有意识地改善孩子的不足。通过比较,父母渴望孩子能快快进步,但结果往往让父母们失望,孩子不仅没有变成父母希望的那样,脾气却越来越急躁。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但是究竟应该怎么样去鼓励小孩呢?这是一件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鼓励不足”,小孩学习兴趣不足;“鼓励过度”,又担心使小孩产生自满情绪。鼓励是家庭教育中经常会采用的教育方式,但一定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要正确。实际上,很多时候家长并不是从孩子本身出发,而是将小孩放置在一个比较的环境中进行“鼓励”,拿小孩与别的小孩进行比较,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小明,你看隔壁家的小孩学习多好的,人家年年拿第一,你怎么就不好好学呢?”除此之外却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当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同样的场景时,小孩的反应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甚至会变得愤怒。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父母们运用了劣势比较。俗语常说“人比人,气死人”,每个小孩都不愿和比自己优秀的孩子做比较。
典型案例
明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聪明伶俐,平时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在中上游。父母对明明非常关心,对他的学习、生活处处关注,生怕孩子在哪一方面落后于别人。学校里,老师也觉得明明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各方面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
不过,明明最近心情变得烦闷了,情绪也越来越急躁了,越来越讨厌学习,究其原因,原来是前段时间明明父母经常拿明明和叔叔家的磊磊做比较,现在明明觉得最刺耳的一句话就是“明明,你看叔叔家的磊磊年年都拿第一,你要向他学习呀”。明明对原本喜欢的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对父母的话,也变得不耐烦了。有时,还出言顶撞父母,明明的父母也越来越觉得明明处处都不合他们的意。
在学校里,明明也变得越来越急躁,以往认真的态度不见了,作业潦潦草草,对老师的话心不在焉,对周围的同学、朋友,尤其是叔叔家的磊磊,表现得不是很友好。老师找明明的父母交流了几次,但是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明明的父母虽然也觉察到明明的变化,但就是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这让他们也很苦恼,一方面,越加强对明明的管教,明明的反应越激烈,脾气越来越急躁;另一方面,顺其自然,又怕长此以往明明会越来越差。
专家解读
随意比较弊大于利
用孩子的劣势和其他小孩的优势进行比较,不仅不能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相反还会打击到小孩的自信心,长期如此会让小孩产生厌烦和无所谓的心态。虽然我们经常说“不比较,就不能发现差距,不清楚差距,就不能进步”,但是作为小孩,对大人比较的目的和动机,他们并不很清楚。父母对小孩是充满期望的,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最棒的,但是如何才能使孩子成为最棒的,每位父母的选择却是不一样的,从孩子本身出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鼓励
泰戈尔说过:“赞美令我羞惭,因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表扬,赞美会让人产生兴奋感,从而对某一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一次涂鸦得到别人的鼓励赞美,画画可能就会成为这个孩子的一个兴趣,因为他在别人的鼓励和赞美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给孩子赋予了更大的行动动力,这也就是所谓的“爱学习”。小孩总是顺着自己的心性思考行动,没有长远的考虑,也不会考虑每一件事对成长产生的影响,这是由孩子的智力特点决定的。孩子做事情总是前三分钟充满热情,三分钟后就有可能放弃,对一件事情能否坚持到底,要看动力大小,而动力的来源之一就是父母给予的鼓励。鼓励方式非常重要,方式、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证明,物质鼓励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长久来说不利于小孩的成长,会让孩子形成看重物质回报的心理习惯。当然,适当的物质鼓励肯定是不能缺少的。
俗语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需要外界的关注,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赞美,来满足内心的情感需要,鼓励和赞美会使孩子得到快乐,而快乐会让小孩有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一般来说,快乐的小孩比不快乐的小孩更具有自信、乐观、自制力。但是,鼓励不宜空洞宽泛,要建立在具体的事情上,比如“今天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你真是个好孩子”“今天和王叔叔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鼓励让孩子的行为更自觉
鼓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剂”,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吃上放心的“营养剂”呢?这是所有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家长即使想对孩子说些鼓励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家长们大多想起了榜样的力量,便不经思考地把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孩子,你看人家年年拿第一”。榜样的力量,可以让小孩看到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自己也能做到。鼓励,也是想让小孩充满上进的动力。但是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怎么就拿不了个第一呢?”这是否定小孩的能力,传递的是负能量,长此以往,容易使小孩形成抵触心理,叛逆也就不远了。小孩之所以会叛逆,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正向的鼓励和赞美,而只将他们无谓地与别的小孩进行比较。
好父母修炼
用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
我们应该如何鼓励孩子呢?一方面,我们应该尽量去发现孩子的优势。人无完人,小孩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样样让父母满意,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渴望看到孩子在同龄人中成为佼佼者,所以,父母有时候会过分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表现,过分地关注孩子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每个细节上都将孩子与同龄人进行比较,而不能真正地关注孩子自身的需求,学会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能从孩子自身发掘出可鼓励的亮点。所以尽量地发现孩子的优势,是聪明父母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合理的鼓励方式。鼓励不是随随便便地乱鼓励,不同的成长经历需要不同的鼓励方式,在孩子的认识中,经验占据很大一部分,而来自理性思考的部分则是很少的。所以对孩子的鼓励应以正向鼓励为主,以孩子自身为出发点,落脚点也是孩子自身,鼓励孩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地具备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思考,作为父母,就要理解孩子的这些想法,以孩子的心理为出发点,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使鼓励效果达到最大化。
尽量不要将小孩与其相熟悉的孩子进行比较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敏感的,有实验证明,7岁的小孩就已经具备了听“弦外音”的能力,所以,家长一旦有不满就会被孩子察觉,会让孩子自我认同感越来越低。榜样对孩子的成长有时具有正面的意义,孩子也渴望自己成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而在两个熟悉的孩子之间进行比较,往往产生的不是正向的激励力量,而是伤害了孩子的信心。
成长小贴士
1.父母不能简单地拿孩子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去比较。
2.要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针对孩子的优势进行鼓励。
3.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但是物质激励不宜价值过高,也不宜经常使用,否则不利于孩子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