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一件事情,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坚持的恒心;二是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取得成效,而且能事半功倍。很多年前,我们就在说“给孩子减负,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是眼下形势依然严峻。适量的作业和考试,对孩子智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巩固促进了学习效果,也提升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理解力。过量的作业和考试,让孩子在题海中喘不过气来,孩子缺乏对知识的自主理解和感悟,疲于应付作业和考试,“这么小的孩子却背着一个这么大的书包,看着都心疼”,但父母又表示了自己的无奈,不这样,好像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典型案例
小新,就读于某重点中学,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始终保持在前十名,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但是最近,班主任发现,小新连续好几天都没有来上课,班主任把这一情况告知了小新的父母,小新的父母也不知道儿子到底在干什么,不过他们想到儿子最近以来是有些异样:小新以前是很少向父母要零花钱的,可最近一个月,小新每天向父母要了十元左右的零用钱。
随后,父母与小新进行了沟通,但是小新也只是告诉父母最近几天的行踪,其他的也不再说什么,但父母看到小新的情况,猜到肯定还有其他的问题。在父母的坚持下,小新跟着他们来到了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进行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一番疏导后,小新说出了压抑在心里的话,原来小新今年是高三,学习压力很大,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作业,每天中午时间要急急忙忙地做作业,晚上还要上自习,一直到十点多才能休息,而学校也针对高三学生专门制定了月考制度,每个月高三年级就要举行一次考试,而小新在前两个月月考的成绩不理想,受到了老师的批评,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和压力,让小新倍感焦虑,身心疲惫,最终小新去网络游戏中寻找慰藉。
专家解读
过量的作业和考试会压垮孩子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直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作业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似乎是最为合理和常用的方法。由此引起这样的现象:在学校,老师即使知道过量的作业对学生学习是不利的,却也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在家里,家长也一味地询问孩子是否做完作业,或是要求孩子做尽量多的练习。在过量的作业和考试中,学生感受到的也只有巨大的压力。
作业和考试的初衷在哪里
作业和考试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是对学习知识的练习和检验。温故而知新,通过适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成功挑战一道具有适当难度的习题,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之后,其喜悦程度是最高的。而简单重复的习题,却可能增加孩子的负担,使孩子感到厌恶。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令很多家长困惑的地方,为什么古人能把学习作为一件乐事,而现在的孩子却不爱学习呢,家长往往将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归结为孩子懒惰,一旦出现孩子不做作业或是完成不了作业,父母和老师的反应往往是严厉的指责,却不关注问题的症结在哪。学习中不能缺乏练习,最好每练习一次孩子都能获得新的感受,给孩子带来“乐”。如果每练习一次只是让孩子觉得还是原地踏步走,是简单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孩子获得新的感受,这必然给孩子带来乏味和枯燥。因此,过量的作业和考试,只会增加孩子学习的负担,却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好父母修炼
探索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既然作业和考试并不能肯定地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这应该引起每位老师和家长的思考,是否应该继续使用这一方式。孩子的智力存在差异,其学习方式也应该是有差异的,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中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既提升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又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根据孩子的智力、耐力、兴趣,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家长大可不必时时处处地进行监督,只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询问即可。
不断发掘孩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带入到学习中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绘画,可以带入语文,绘画练习能增加孩子对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这些特质在学习语文时,是相当有益处的。
学习中要劳逸结合
学习主要是脑力劳动,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不仅增加孩子大脑的负担,使孩子大脑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紧张情绪,给孩子制造了更多的压力。在学习中必须要注重劳逸结合,不能一味地强制孩子做作业、做试题,尽量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应当尽可能地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与休闲时间,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只需要在进度上予以把控即可。
成长小贴士
1.将孩子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予孩子更多思考的时间。
2.好的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应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