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这样的问题时,你可能会投之以鄙夷的眼光,觉得这简直就不是问题,还用得着问?可是,我们为孩子所付出的真的就能成就他吗?我们对孩子的爱真的就是他想要的吗?是不是给他最好的东西,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就是爱他呢?一切都给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爱。
还有很多家庭,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然而隔代抚养的孩子,常常是过分地被关心和被溺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处处维护孩子,一方面不利于父母教育孩子,影响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等。所以,很多年轻的父母,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就会觉得问题重重,反过来责怪老人没有带好孩子。
典型案例
丽丽是独生女,和现在大部分家庭一样,丽丽从小就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周围的亲朋好友常开玩笑说就是丽丽想要天上的星星,爸爸妈妈都会搭梯子去摘来。太爱孩子了,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因为这是溺爱!丽丽的爸妈却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不对她好该对谁好呢。自己小时候想买一本书,家里条件都不允许,现在绝对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
小学的时候,丽丽就不怎么爱学习,每次回家,一提起写作业就犯难。爸爸妈妈总是陪着她一起写,但她总是磨磨蹭蹭拖到很晚。爸妈心疼丽丽,担心她睡眠不好影响身体,偶尔就帮她完成作业。在物质生活上,丽丽的妈妈对丽丽更是有求必应。刚上初中,丽丽就告诉妈妈,老师让在电脑上找资料,把家里的电脑搬过来吧,妈妈立刻答应了丽丽的要求。妈妈原以为,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爱下,丽丽一定能够安心学习,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成为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没想到,有了电脑,丽丽的心思就全放在了电脑上。
迷恋上电脑游戏之后,丽丽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有时候妈妈催她吃饭,她会对妈妈大叫大嚷,说妈妈太讨厌。有一次,因为前一天玩游戏太累起晚了,丽丽到学校已经迟到了,老师就批评了丽丽。结果,丽丽二话没说,打电话把妈妈叫到学校,逼着妈妈到教务处退学。看见妈妈有些犹豫,丽丽就发疯似的向校外跑去。看着女儿的表现,丽丽妈妈一下子惊呆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专家解读
爱孩子,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一心爱护和照顾女儿,把她当成掌上明珠,没想到却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父母的溺爱使丽丽产生了过分依赖的心理。她在这份依赖之下,逐渐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脾气暴躁的女孩,将自己所有的不顺都发泄给周围的人,对妈妈没有尊重,甚至觉得妈妈讨厌。可以看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她都是以“小公主”的心理自居,希望周围的人都能围着自己转。自尊心强,但内心又极其脆弱,容不得失败与批评,抗挫折能力低下,稍有不顺就会退缩。
很多父母忍不住想要爱护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一丁点儿伤害。但是,父母要明白:当所有的风雨都由父母去抵挡,当所有的撒泼耍赖都能换得父母的妥协和理解,当所有的谎言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回报与宽容,当全家人的期待和关注都聚焦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溺爱的结果只能让孩子变成任性自傲、依赖性强的人。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由此遭到了破坏。作为父母,还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理智地爱自己的孩子呢!
上帝把最纯真的儿童交给我们,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肩负了重任。这么纯真的儿童,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们在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变成不懂得感恩,只会索取的人呢?
我们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人生负责,正如战国时期触龙劝说赵太后时所说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培养他独立自处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养成他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人都会有好逸恶劳的倾向,很多优秀的行为都需要约束和自制,但是往往作恶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在孩子发现自己可以任意妄为之前约束他,才更容易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好父母修炼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心中有别人,才会尊重和爱戴别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很难为别人着想和考虑。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自私,殊不知从某种程度来说,他是无辜的,是我们没有教会他爱的能力。
首先,让孩子懂得分享。孩子的零食,父母即便不喜欢或不舍得吃,也不妨狠狠心,去分一杯羹。让孩子明白,好东西不仅是自己的,家人都可以享有。鼓励孩子大方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或者和别人交换玩。分享是走向爱和为他人着想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可以教会孩子,当自己想要某一样东西的时候,顺便问问周围的人是否需要。比如孩子想吃饼干,问问大人是否也需要,或者直接与大人分享。
其次,给孩子照顾大人的机会。孩子本身有无限的潜能,可是习惯了被照顾的孩子,许多潜能都被能干的父母“雪藏”了。在孩子面前,适当地示弱,给孩子照顾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帮忙端一杯水、揉揉肩,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当孩子发现自己被需要,他会做得更棒。照顾家人,让孩子得到了怎么爱他人的锻炼机会。
让孩子担当自己的责任
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就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缺乏为生活而奋斗的体验,不会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首先,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都应该交给大人帮他打理;或者觉得孩子太小了,做不好事情还浪费时间;或者是雇有保姆,父母都不用做,更别说孩子。可是孩子是家庭的一部分,他享受着家庭为他提供的一切,却不用付出,怎么会懂得感恩呢?
让孩子承担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简单家务,让他从中体会到家人的不易,体会劳动的艰辛,他用自己的能力使家里有了一定的改变,就会从中体验到付出之后的快乐。坚持劳动,孩子碰到生活中的其他难题,就不会畏缩不前甚至逃避。
其次,教孩子应对挫折和逆境。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可以给孩子一个避风的港湾,但孩子终究会长大,要自己去面对风风雨雨。如果碰到人生中逆风起航的日子,孩子,却没有抵抗逆境的经验,会更棘手。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会在生活中经历更多的苦。
孩子生活中的挫折有很多,例如,成绩没考好,与人相处有矛盾,学习的压力太大等。遇到挫折,首先应该教孩子积极面对,不要想着逃避。因为逃避困难,困难永远在那里,不会消失。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克服碰到的困难,让孩子知道,逆境并不可怕,增强他对自己的信心。
孩子有了应对挫折的经验,才会在逆境中更坚强,也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否则,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他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心理脆弱走上了轻生的道路,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现象。
让孩子遵守应有的规则
当家里所有的人都围着孩子转,不对孩子进行任何束缚的话,会给孩子一种自己不用遵守任何规则,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
家庭是教育最关键的场所,所有的教育效果是否持久,也在于父母是否坚持始终如一的要求孩子。在家里要制订一定的规则,比如,不能在地板上乱扔东西,读书写字的坐姿不能七扭八歪,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等。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的习惯。这样孩子就会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成长小贴士
1.真正的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必须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3.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孩子才会真正的长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