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诊断的含义
教育诊断是指在特殊儿童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或学习活动后对儿童的心理特质、学习需求及环境关系的把握,对儿童“现状”的描述,目的在于建立教育起点,提供制订某一教学方案或延续、修正、终止某一教学方案的依据。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既要找到其缺陷、不足,更要找到其优点、长处、可能的潜力与支持系统。
教育诊断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最合适的教育服务基础以促进其发展。
二、教育诊断功能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该儿童的教育需求
1.儿童的身心特点
教育诊断应有对儿童生长发育史、病史的了解,有对儿童身体状况的了解,如:孕期、产前、产程、产后、遗传、听力、视力、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常患疾病等。
2.了解优弱势、潜能与障碍
教育诊断应有对儿童的智力、适应能力、性格、气质、认知、动作、学习特质、学习水平、求学史、学业等的了解。
3.生活环境
教育诊断应有对儿童生活环境主要是该儿童与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及环境对儿童影响的分析把握(包括正向与负向),对儿童生活背景,如家庭状况、社区环境等的了解。
(二)找到教学起点
教育诊断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明确教育的起点,这样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地准确地入手。
(三)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教育诊断的结果是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任何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都必须在教育诊断以后。
1.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程、短程目标,依教育诊断中的教学重点与教学建议拟订。
2.支持系统的建构,包括各类支持系统、人际联系、环境选择、营建等等。
三、教育诊断特点
(一)个别化、现场性
教育诊断是针对儿童个体进行的,诊断反映的是该儿童本质的特点及对这个个体的教育建议与计划,多数诊断在活动现场进行,自然、真实、可靠。
(二)辅以科技辅具
教育诊断中常用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电脑等辅具进行。
(三)多元化
1.教育诊断内容
涉及儿童身心发展、智力、适应能力、多元环境因素等较为广泛的方面(如家庭、学校、社区)。
2.教育诊断手段
利用访谈、实验、观察、检核、评量、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教育诊断。
3.教育诊断人员
参与教育诊断的人员来自不同领域,有与儿童联系最密切的家长、教师,也有专业医生,心理、教育工作者,还有社会工作人员及一些专门人员,如语言治疗、物理(康复)治疗人员。
4.多种诊断工具
教育诊断工具很多。有标准化、非标准化评量工具,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还可以有生理、心理医疗检查等。
(四)生态化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突破只在实验室或只做标准化测验的传统模式,将诊断置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当中,在真实的人、事、物的交互过程当中获得诊断内容、目的、方法、结果、测评,动态,广泛且方便易行,揭示出教育实践规律。
(五)给出教育处方
特殊儿童在教育诊断中或教育诊断后,教学建议、教学重点、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教育教学处方随之呈现,往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则依教学处方进行。
四、教育诊断框架
1.临床诊断:含心理特质诊断和教育需求诊断,学生优、劣势评价等。
2.原因分析:主观原因、客观因素、主客观的交互影响等。
3.教育建议与对策:含教育内容、策略、方法及环境建议等。
五、教育诊断方法
(一)观察法
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儿童的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时频繁互动,教师进行观察;也可以设立观察室进行观察;还可以对学生在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在实验室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引起被试者某一心理活动,比如对儿童感受性的研究就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
2.自然实验法
在自然环境中,控制一定条件引起儿童的心理活动,评量儿童在此环境下的表现。
(三)调查法
通过调查获得的材料,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法。材料可以通过实访获得,也可以通过调查表的填写获得。
1.谈话法
根据儿童平常的语言交流,或拟订问题与儿童交谈而做出判断。
2.产品活动分析法
根据儿童书籍、作业、图画、手工、游戏、玩具等等做分析,了解其心理、学习特点。
3.问卷法
利用问卷,设计问卷,按预定目的,采用现场填写问卷或用发送方式填写问卷、收回问卷,研究被试者心理特征或行为数据资料。
4.个案法
对某个被试者立案分析,为个别化教学积累资料。
(四)测验与评量
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规定顺序,通过测量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常用智力测验,能力、性格、成就测验。评量则是极为宽泛的概念,用于教育诊断的评量,是为获取确定学生学习水准与特点,了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教育诊断中,评量被广泛采用。
总之,教育诊断通常不是一种方法可以奏效,往往需多种方法并用。比如:观察调查过程,必然要做大量记录,但仅限于描述性记载,否则易流于形式,失之盲目。如果有切合实际的、精心设计的检核、评量表辅助,就能提高教育诊断的质量。而检核评量罗列大量细目,如果与观察、调查、过程、结果对照,又能加深对特殊儿童个别特征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