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水平低。此外,不少智障儿童还存在构音、声音和语流方面的障碍。思维障碍是智障儿童的典型特征。社会领域指智障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指与人交往的能力。智障儿童早期干预应处理好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关注共性与个性、智力与适应力的关系,明确障碍与潜力共存,注重完全学习与部分学习、主观与客观、外塑与内化相结合等问题。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我们常说智力商数为70分以下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的儿童。智力障碍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之分。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布,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其中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其形成原因主要可归为产前因素、产程因素、产后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因素(文化不利)或者社会生活环境不利等因素。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

(一)身心的特点

智障儿童整体身心表现为多种身心活动样样都有,但是整体发展晚、慢、差,具体表现为:

1.注意力特点

①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实现需要较长时间专注的活动;

②智障儿童注意的范围比一般人狭窄;

③智障儿童注意分配差,复杂的注意分配困难。

2.记忆特点

①识记过程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

②短时记忆有困难;

③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④记忆材料缺乏目的性。

3.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有报告称:70%以上的智障儿童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多数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水平低。此外,不少智障儿童还存在构音、声音和语流方面的障碍。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严重程度随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加显著。

4.思维水平低下

思维障碍是智障儿童的典型特征。由于智障儿童生活经验有限,事物表象十分贫乏,尤其是语言发展水平低,直接影响了思维的发展。

①思维的具体性是智障儿童思维的基本缺陷,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受到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束缚,不能理解形象背后的本质的共同特征,只能根据事物表面特征加以具体描述。

②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思维的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式不易改变,习惯了的行为方式难以进行修正,遇到新问题习惯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思维方法刻板、僵化,缺少变通性。

③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性。一方面,智障儿童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智障儿童容易受暗示,缺少主见。

(二)个性特征

1.缺乏主动性

智障儿童在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性一般较差,他们不善于支配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或主动克服困难,常常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鼓励下才能做完某件事。近期目标对他们能起激励作用。

2.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由于智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外部环境的某一影响常常以冲动的、瞬时产生的行动来回答,并没有去考虑是否应该这样做。

3.易受暗示,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对周围人们的影响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他们常常不加思考地接受周围人们的驱使和建议,有盲目服从或不服从的状况。

4.失败期待高于成功期待

由于生活和学习上长期遭受挫折,智障儿童对事物的失败期待比成功期待更高。

5.动机不足,求知欲差

智障儿童求知欲不旺盛,较难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三、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一)早期干预的内容

让智障儿童在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刺激环境中进行教育训练,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增强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稳定情绪,改善行为,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促进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大领域的全面发展。

运动领域指的是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包括人体姿势及全身的活动,例如:抬头、挺胸、爬、行、坐、站、走、跑、跳跃等。精细动作指手和手指以及手眼协调,例如:捡拾、翻揭、捻压、旋开等。语言领域指发音、语言理解和表达三个部分,具体表现为:手势、姿势、发音、懂话、学话直到书写等内容。认知领域是客观事物本质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认知能力包括感知、注意和记忆、理解、判断、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能力。社会领域指智障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指与人交往的能力。由于思维障碍,多数智障儿童伴有语言障碍,交流困难,所以,必须尽早训练智障儿童与人相处和独立生活的技能,为他们长大以后自食其力,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打好基础。生活自理指儿童在基本生活内容上的自我料理,如会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穿鞋、戴帽、洗手、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与生理的成熟程度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依靠教育训练培养。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与策略

1.智障儿童早期干预基本原则

智障儿童早期干预应处理好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关注共性与个性、智力与适应力的关系,明确障碍与潜力共存,注重完全学习与部分学习、主观与客观、外塑与内化相结合等问题。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常形成顺应生活结构的小步子,多重复,多感官教学,进行激发学习动机,经历困难,导向成功的教育,给予即时回馈,给予支持与协助等均为智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本原则。

2.智障儿童早期干预常用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人、事、物中实施教育教学。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自然、真实,儿童能主动参与,易收实效。一般用于需长期持续训练的目标,比如生活常规训练;需在适当场所、时间、具体事件中表现的行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与认知相关的目标。情境教学要选择情境,调查分析情境,再设计安排教学,并实施教学。情境教学也可随机利用情境和创设情境教学,要做好情境教学,需要有度的把握和教师家长的敏锐。

(2)游戏教学:即在游戏中融入教学目的、内容。游戏教学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应进行发展性评量、生态化评量和对儿童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此观察可从角色、规划、表演等不同的游戏能力进行观察评估,确保游戏活动中教师与父母的合作、良好的游戏环境和儿童的参与及可玩性。而行之有效地开展自我意识游戏、情感健康游戏,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参与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感知运动发展。

(3)工作分析:智障儿童早期干预中,工作分析被广泛采用,是一种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再综合统整的教学方法。工作分析可以做工作顺序分析、工作构成分析和工作水平分析。工作分析包括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量五大要素。实施教学前先依工作分析表对儿童做评量,依工作顺序和起点行为开始一步一步学习,直达最后目标。在教学中可采用正向连锁,也可用反向连锁的方法,其间可配口诀步骤,注意难点与分步练习和整合练习的结合。

(4)直接教学:教师和家长应用组织精密、层次分明的教材与有效的小组教学方法,直接补救智障儿童学业、技能的缺失。直接教学含教学计划与组织、课程设计、教学技巧三大要素,含通过介绍、协助练习、独立练习三阶段。实施直接教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引起注意→提示工作目标→指导→重复→整理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