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定义
言语障碍儿童是指儿童说话时的反常现象,包括发声、构音以及语流的异常。言语障碍可由视、听、发音、书写器官的器质性病变造成,也可以是发育性的言语障碍,如口吃和发不出某些辅音等。
语言障碍儿童是指儿童所掌握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符,落后于同龄的正常人,属于在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异常。语言障碍常见于发育期,如儿童学语迟缓。也见于某些精神障碍,如大脑受损造成失语症时语言和言语均有明显障碍。
沈晓明(2005)主编《临床儿科学》报道,7%~10%的儿童在语言的发育上低于正常标准,有3%~6%的儿童存在语言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据国外文献报道,2岁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7%,6岁时为3%~6%。其形成原因主要可归纳为生理(遗传、脑损伤、听力损失)、心理等因素。
二、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特点
(一)认知特征
研究发现,有沟通问题的儿童认知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如在智力测验上表现不好,出现接受信息、组织信息、提取信息、比较信息特征的困难。同时,言语和语言障碍也影响了其对与语言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身体特征
除了脑瘫、唇腭裂和颜面伤残的儿童外,其他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儿童没有身体外观异常的问题。
(三)行为特征
由于人们在与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交往过程中会留意其说话的方式,他们在与人沟通交往中倍感压力,从而产生焦虑、退缩、自卑,不愿与人更多地交往,甚至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四)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的特征
言语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声音障碍、流畅性障碍;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展迟缓和失语症。
1.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的方法、位置、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出现问题导致语音发生省略或不准确的障碍。常见的构音障碍有以下几种:
①添加音;②替代音;③省略音;④歪曲音;⑤声调错误;⑥整体语音不清。
2.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是指由于呼吸系统及喉部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的失声、发生困难、声音嘶哑等。常见的声音障碍有以下几种:
①音调异常;②音量异常;③音质异常;④共鸣异常。
3.流畅性障碍
流畅性障碍俗称口吃,即说话急促不清,说话时或想说话时,语句的开始某些语音或音节重复、延长或结巴,造成首语难发、连发、延长或中断的现象。常见的特征有:
①重复发音;②延长语音;③首语难发;④言语阻塞;⑤语音延长;⑥急促不清。
4.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这些儿童常常会出现语义、语法、语用、语形、词汇等方面异常的问题。
5.失语症
失语症指正常获得语言能力后,由于大脑控制语言的区域及相关部位受到损伤而导致的言语功能的问题。不同的失语症类型,在听、说、读、写和手势表达能力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三、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
(一)正确实施评估
评估的维度包括智力测验、基本学科能力评量、言语和语言能力评量。此外,还包括医学的检查:听力检查、构音器官的检查等。教师要综合各个维度的评量了解儿童的语言及相关能力水平,分析儿童目前出现的言语或语言问题。
1.构音障碍评估
除了要了解儿童的出生史和发育史外,还要做以下检查:①自然谈话检查:检查前先了解受检者的日常构音习惯,选择适当的话题,利用身边事物引导自然的会话话题,注意听其构音,或观察亲子间的对话情形等;②指导语检查:请儿童说或者是读预先准备的图卡、短句、单音;③检查构音器官,即口、唇、舌、齿的构造与运动协调性;④听辨能力的检查,即检查能否区别正确音和错误音;⑤正确音模仿,检查儿童能否正确构音。
2.声音障碍评估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使用声带的方法,探究声音异常的原因与治疗上的重点:①声音的检查,包括音调、音量、音质、持续性、发声时呼吸的情形等;②发声器官的检查,由耳鼻喉科医师利用内视镜,可观察、诊断儿童的喉头发声情形;③与儿童交谈,观察其在说话时的声音是否有沙哑、嘶嘎或气息声的现象。
3.流畅性障碍的评估
口吃的儿童在不自觉的阶段不宜轻率地尝试实施口吃的检查。为了避免口吃儿童在陌生环境或陌生人面前容易加重口吃的症状,检查要在儿童感到自由而熟悉的环境进行,观察他与父母在一起的情形,再比较他在游戏中的行为。但口吃的变动性很大,在检查时不一定会出现口吃现象,因此需要与其共同生活者晤谈,长时间从各种情境、角度、观察的结果中做判断。
4.语言发展迟缓
就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对儿童进行评估,观察其语意、语用、语法、语形、语汇的运用情形;同时转介医学检查,做进一步的医学、语言病理学、神经医学、听力、儿童心理学的检查。而后评估其认知、动作、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5.失语症
在检查的时候要了解个案成长的历史,特别是出现失语症前后发生的事件,以及之前做过的相关医学检查。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量:口语表达、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
(二)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言语或语言评量结果;②儿童的年龄;③障碍程度;④目标行为的训练顺序。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视治疗成效做弹性改变,使教学目标更具个别化、更符合儿童发展的需求。
(三)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的训练介入策略
1.构音障碍的介入
通过评估确定其构音障碍类型及训练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正确语音建立及正确语音的类化或认知变化。在正确语音建立阶段,要让儿童能自觉找出错误的语音,能够区别正确音和错误音的不同,能够认识到目标语音的特质,然后才是用语音位置法、动作肌肉运动知觉法、语音渐进修正法、配对刺激法、最小对比法等方法训练儿童发目标音;为了使儿童能够类化目标音,可教儿童自我监控的技能以发觉自己的错误语音,并在其生活中创造与人沟通的机会,使其能够多运用目标音。
2.声音障碍的介入
声音障碍的介入重点为教导儿童适当地使用其嗓音,帮助其找出最佳的音调、音量、共鸣,改变音质、音调、音量或共鸣类型。介入的方式包括:
①听觉训练:指导他们辨别正常与异常的嗓音,内容包括不同声音的辨别、不同音高的辨别、好嗓音与坏嗓音的辨别等;②放松练习:渐进式的放松练习可帮助喉部肌肉的放松,内容包括比较紧张与放松的感觉、颈部肌肉的放松、头部旋转运动、张喉练习等;③呼吸控制:指导儿童吸气时有效运用腰部及背部的力量,吐气时感受横隔膜的张力及推动;④确定最佳音高:指导儿童放松顺着音阶往上唱“啊”音,再往下唱,找出一个用力最少,音量最大的音阶,即是最佳音高;⑤维持正确的说话姿势。
3.流畅性障碍的介入
介入的方式视儿童的年龄而定,其方式包括:
①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儿童解决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心理问题或改变负面的感觉与态度,就可改善或减轻其口吃问题;②指导流利说话:气流调整、和缓发出首音、放慢说话的速度、轻触构音器官;③类化说话技能。
4.语言发展迟缓的介入
在确定其语言介入的目标与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很多相关因素,包括:介入模式的选择、治疗目标的呈现方式、教学的方法、促进语言学习的技巧等。
①选择介入模式:直接介入模式以训练者为主导,方法包括:示范某一语言结构,如“因为……所以……”的句型、应用线索提示和诱发学童模仿、提供增强、再示范正确语言形式或用法、纠正学童等;间接介入模式,适合类化、扩展某语言结构或沟通行为;小团体介入,能够促进同伴间的互动而使得语言的应用会获得立即的回馈,成为最自然的增强作用,并提高类化的成效;个别介入,适合多动、注意力不足或是较不愿与人互动的儿童,此种模式会限制互动的情境或语言应用的机会。
②语言教学的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共同活动教学法、归纳教学法等。
③语言教学的技巧包括:口语的输入、重复的接收、有意义的情境、实际的应用。
5.失语症的介入
脑卒中发病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但至少要在急性期过后,患者病情比较平稳,并至少能保持坐姿30分钟以上再开始。要尊重病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谈并尽量让其把话说完,同时要由少到多,由单音到双音,由简到繁,尽量循序渐进地与病人多交谈。要注意使病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