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却是不少青年朋友们感到茫然的问题。
人们常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应尊重别人。这话一语道破天机,道出了如何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真谛。
在平时的社会交往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朋友,往往只一心想着别人来尊重自己,却不知道为此去创造条件——先去尊重别人。试想,一个不懂礼貌、不尊重别人,视别人的人格为儿戏、动辄耻笑他人、待人虚假傲慢、趾高气扬的人,大家还能去尊重他吗?当然更谈不上与之相处,与之交往了。那么,如何做到去尊重别人呢?请你不妨注意做到:
一、理解他人。北宋哲学家程颐认为: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不仅道出了为人处世中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处世的第一要素,即理解他人。长年守卫在祖国边防前线的将士为祖国为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他们并不是要向人们索取什么,而只希望祖国人民能理解他们,这种情操是多么高尚啊。正因为祖国人民理解了他们,从而更加尊敬他们。“理解万岁”它包含着多少深刻的人生哲理啊。可见,理解是产生交流的前提,是增进友谊的纽带,是取得信任的“试金石”,是相互交往的“催化剂”。没有理解,便没有脉脉相通的交流,更没有出自内心的尊重。
二、虚心处人。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做任何事都不能自视高明,向人摆架子,要时常找找自己的弱点与短处,力戒盲目自满、自高自大。一个人,只有认真放下架子,接受来自周围的知识,头脑才会日臻充实和丰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说,各人都有各人的长处,各人也有各人的短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能虚心向别人求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也必将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敬。那种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处世态度当然为人所嗤之以鼻。有一民谚说得好:“成熟丰硕的谷穗总是谦虚地弯着腰,只有干瘪空虚的谷穗才高傲地扬着头。”顺便提及的是,与人交往虽应虚心,但也应把握住分寸,应有一定的自尊心。虚心不等于盲目自卑、低三下四,那实质也是丧失自己人格的表现,最终,也会被人瞧不起。
三、诚恳为人。要做到尊重他人,更要注意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做到为人真诚实在,不虚假、不做作。不仅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还要有真诚待人的热情。朋友、同事、同乡、同学有事相求,能帮忙办到的不摆架子不推诿;对无法办到的事情,更不要轻易许诺打“包票”,而应实事求是地当面阐述无法帮忙的原因且表示歉意;比较有把握做到的事情,也不要大包大揽,而应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一旦答应做到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如果经过再三努力还没有实现,则应向对方诚恳地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应付”的思想,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四、礼貌待人。要做到尊重别人,就应该把自己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在与他人日常交往的活动中。如同熟人相见要点头示意,不要视若路人,扭头不见;远道或久别的亲戚朋友登门要迎出门外以示欢迎;去邻居家要先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去,举止要大方庄重,不可鲁莽闯入,如入无人之境;邻居休息时更不能大声喧哗,特别是各种音响应放小音量:如无紧要事情,不可在晚十点后或早晨六点前(或午休时)给人挂电话;家中来客,要起立迎接,敬茶用双手端送;与人谈话时应热情注视对方,以示尊重,送客要走在客人后面,送到大门外,最后握手道别;与老师、长者同行,应让老师、长者走在前面,不可大摇大摆,盛气凌人;对长辈要尊敬,对幼儿要抚爱,对同志要和善,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别人提供方便;如别人给你提供了方便(如让座、指路)要表示感谢,不能毫无表情,似乎是“理所当然”;倘若妨碍了别人,应主动致歉。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次微微点头和热情握手,会使你感到亲切、舒心、温暖。相反,遇到的都是傲气十足的眼神或冷若冰霜的面孔,你又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呢?实践证明;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应该学会尊重别人!
(马家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