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一位母亲神情忧郁地来到了咨询中心,请求我帮助她为孩子解除上学恐惧症,说她正在上一年级的儿子最近不肯上学,全家人用尽各种办法劝说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好来求助心理咨询。
一个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怎么会患上“恐惧症”?我觉得有些意外,就安慰母亲不要焦虑、紧张,也不忙把孩子带到中心来进行心理咨询,以免给孩子造成新的心理创伤,请她先把详情做些说明。原来这个男孩平时比较内向、怕羞,在幼儿园时就属于比较安静的那一类孩子。今年开始上小学了,开学以来表现一般,每天都能按时到学校去,上课也能认真听讲,回家就及时完成老师的作业,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还可以,比较听话守纪律”。只是近几周的一节美术课上,老师突然提问到他,他没能按老师的要求回答好问题,被老师严厉地讲了几句(据同学说是“被老师骂了”)。从这一次课开始,孩子的情绪就出现波动:起初是早晨懒床不情愿上学,接着就提出不想去学校了,尤其是有美术课的两天是死活不肯去上学,最近一周是拒绝上学,面对家人劝说就是悲伤、流泪,独自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听了家长的介绍,我分析判断这个男孩尚不属“学校恐惧症”。他只是因为对新的学校学习的不适应,因师生关系中的小挫折而产生了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只要为他解除对老师的恐怖就可以帮他返回学校。因此,我给这位母亲以下几条建议:
1.帮助孩子认识学校学习生活和幼儿园的游戏生活是不同的。学校的学习是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知识,才能做好学生,否则老师是会批评的。学生是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学会学习,适当的压力会帮助我们成长,使我们成为能够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学生。
2.向家长指出这个孩子在性格上的弱点,太内向、胆怯。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多和周围同学交朋友,培养勇敢的精神。家长在生活中应指导孩子有效地适应各种紧张的情境和事件,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应变能力。
3.指导采用“系统脱敏法”消除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要求家长和孩子的班主任取得联系,说明问题产生的原由,争取班主任协助进行脱敏。具体步骤:第一步,可以允许孩子暂先不上美术课,但要说服他坚持上好其它课程;第二步,由班主任出面邀请美术任课老师参加该班的一次班会活动,表示出该老师对本班同学的关爱;第三步,设置一次美术老师与男孩的见面机会,由美术老师主动向孩子表示亲切的询问(拥抱或抚摸头顶)并向孩子说明前一次冲突的缘由,该道歉的就向孩子道歉;第四步,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孩子回到美术课的课堂。过一段时间男孩就逐渐会接受美术老师,男孩对美术老师的“过敏”行为就可得到矫正。
这位母亲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答应回去试试看,并表示男孩的班主任已经关注她的孩子的现状,相信他会帮助自己的。我表示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再约见男孩进行面对面的咨询。以后这位家长没有再到中心来,我相信男孩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了。
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又碰到几个类似的案例。由这些案例的处理中我感到,青少年儿童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多心理问题都发生在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相处时的一些矛盾冲突中。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在冲突发生的开始,及时用合理的办法解决冲突,缓解当事者的负向情绪,就不至于酿成心理问题,或发展成心理疾病。为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学习一些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把心理辅导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促使品德行为的养成更加合理合情,尽量避免生硬的教育伤害少年儿童的心灵。
(作者 陈薇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