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苦烦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从小到大,他的胆子就比较小,没有太多的主意,朋友也不多。上了大学以后,他一直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希望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些,希望交几个知心的好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性格果断、直率,知识面较广的男生,他觉得对方身上所具有的许多优点正是自己所缺乏的,于是他们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聊天、打电话。他一直希望他们的友谊能保持终身,因此,他十分小心地呵护这份友情。也许是他过于细腻,也许是对方不太适应他的这种性格,在他们交往了一年多后,这位朋友希望他们不要经常见面,他坚持希望对方说明原因,对方只是淡淡地说没有什么理由。后来他听说对方那段时间正在准备英语考试,于是心里感到很不平衡,认为对方既然没时间交往,可以据实相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于是赌气之下,就告诉对方说,以后大家就不要再来往了。但事后他又感到很后悔,又希望和对方继续交往,于是又问对方是还能再来往,对方表示有时间还是可以来往的。后来他们又在一起学习过几次。有一次,他约对方一起去学习,对方表示没时间,可是他到了图书馆的阅览室却看到了对方。这时他感到非常生气,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说,以后我们再也不要来往了。对方也表示同意。由于同在一个学校里,时常大家都会碰面,每次远远的对方就回避他,他也竭力想逃避对方。渐渐的他变得异常害怕遇到对方,见到对方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令他每一天都觉得非常难受,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在咨询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之间友谊之所以不能进行下去,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从他这方面来说,他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朋友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空间。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最初他较细腻的性格,善于关心别人,都为彼此之间友谊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可随着交往的深入,这种性格的负面作用就开始出来了。他过多的关心,如他希望知道朋友的一切;时常表现出的罗嗦,对一些小事常放不下等等。这些渐渐的都让对方感到是一种负担,让对方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尽管彼此之间是朋友,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需求,并不希望自己的事情都要告诉别人。而且,有时你越希望了解对方,对方可能因此感到反感,越拒绝你的这种关心。他说,他也认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过多的关注对方,比如,有一天打电话对方不在,事后他就一定要问个明白,希望对方告诉他在干什么。对方因为他的这种过度关心,而变得不愿意和他继续这段友谊。
通过咨询,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哪怕是夫妻关系,也必须给对方一个空间,否则会让对方失去心理自由,从而失去交往的愿望。接下来,我们探索了他的这种矛盾心理,主要原因在于,他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即对待事情的态度是非分明。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对曾经是朋友的人,一旦失去友谊,不再是朋友时,最好大家就老死不相往来。
通过咨询,他清楚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选择和保持友谊的权利,如果大家不能成为朋友,也不一定要成为“敌人”,老死不相往来。可以把对方当作一般的朋友或同学来往,见到很自然地向对方问好或点个头。这样,不仅可以轻松的面对昔日的友人,过去的友谊也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在我们的一生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可能会成为终身的好友,有些人可能会成为知心的朋友,而有些人可能只是短暂的朋友……这都是很正常的。
心理咨询解除了他的烦恼,坚信在人际交往中,只要自己拥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就能充分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作者 陈晓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