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继著名歌唱家李某的儿子打人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议论。崇尚传统家教的中国,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出现很多怪现象,溺爱却充满逼迫,孩子们压力很大,却又肆无忌惮究竟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中国历史上有非常悠久和完备的家庭教育传统,也留下了无数的蒙学典籍,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相对而言,减少30%的青少年犯罪被捕。

李某之子打人事件

近日,继著名歌唱家李某的儿子打人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议论。崇尚传统家教的中国,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出现很多怪现象,溺爱却充满逼迫,孩子们压力很大,却又肆无忌惮究竟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著名学者秋风为您指点迷津。

当今家教观问题严重

今天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要承受各种培训班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却又毫无约束,甚至肆无忌惮。一方面望子成龙,一再施压,另一方面却有求必应,无限溺爱。

秋风说 :“中国当今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种误区。近代以来,传承千年的教育体系逐渐断裂,原本以德行为第一的目标没有了,变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主,唯知识的教育盛行。在以经济为第一目标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只是把孩子扔到物质享受中,用物欲淹没孩子。就比如李某的儿子,15岁就驾车上街,那是在找死,不是自己出车祸,就是把别人撞死。”

首先学会做个好人

中国历史上有非常悠久和完备的家庭教育传统,也留下了无数的蒙学典籍,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

秋风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最重视的是君子养成。什么是君子?首先要有德行,其次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领导能力。不管是精英还是大众,培养孩子做一个好人,是整个古代教育的基本目的。所以,那些看似繁文缛节的规矩、理论、其背后所代表的,是德行的培养、处理现实问题和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做人最基本的是你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成人,你可以对社会不做贡献,但不能危害他。”

教育孩子应首先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现状堪忧,究竟该如何改变,让家庭教育重回正途?

秋风说:“我们有悠久的家教历史和典籍,《诗经》《论语》等这些经书是最好的教材。现在的问题是父母自己都没读过,如何教孩子去读?所以,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父母改变教育观之后,才会有正确家庭教育,教孩子发展仁心,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其次才是各种能力,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这个顺序不能反了。尤其所谓精英阶层的孩子,要更加谨慎。家教的基本目的应该是教会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人、有是非、辨善恶的人、知道自己的本人的人。

被寄养的孩子易犯罪

美国一研究机构发表的一项科研成果显示,缺少亲生父母关怀而把孩子寄养或托付给别人教养的,要比由亲生父母教养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据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多伊尔牵头的科研小组,在1999年至2002年间,对1.5万名青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其数据显示,44%被寄养的孩子至少有一次被捕经历,而由亲生父母教养的孩子中,即使受到了某些不好的压力与影响,也只有14%的人才有一次被捕经历。相对而言,减少30%的青少年犯罪被捕。

另外,在被寄养未成年的少女中,约有56%的人未婚先孕,但只有33%的被亲生父母家庭抚养的女孩有过这样的失足经历。相对而言,降低了23%的少女未婚先孕。

多伊尔说:“被寄养的孩子成为少年犯罪的,是那些由亲生父母教养的孩子少年犯罪的3倍。”可见被寄养的孩子是何等可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被寄养的孩子(留守生),远离父母,失去了父爱和母爱。有的托付给公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这样的寄养教育,或多或少地会对孩子的心灵有所伤害,奉劝每个孩子的父母都要主动地、自觉地担当起教养自己孩子的责任。事实证明,也只有由父母亲自教养的孩子,其亲子关系才更密切,感情才更加深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