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孩子流泪时

当孩子流泪时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人。作为领袖人物,她对印度有着出色的贡献;作为母亲,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母亲。在大儿子三岁时,他们搬了家。每逢孩子流泪时,她就轻声地提醒一声“喷泉”,孩子就走开了。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要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在大儿子拉吉大长到12岁时,因病要做一次手术。可甘地夫人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人。作为领袖人物,她对印度有着出色的贡献;作为母亲,她是孩子心中最好的母亲。

甘地夫人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做母亲是最崇高的天职。她把一个新的生命带进这个世界,看着他长大,梦想他有伟大的前程。这真是令人陶醉的体验,使人感到新奇和兴奋。”

甘地夫人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不安,因此她下决心一定要挤出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好好爱孩子。

她认为,对一个母亲来说,应该经常把孩子放在首位,因为孩子对母亲有着特殊的依赖。所以,不管她怎么忙,怎么累,也会抽出一些时间和她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她觉得,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诺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在大儿子三岁时,他们搬了家。孩子对新居有些不适应,总是大吵大闹。甘地夫人就对他说:“花园里的喷泉很美,你想哭的时候就到喷泉那儿去哭。”

每逢孩子流泪时,她就轻声地提醒一声“喷泉”,孩子就走开了。在花园里有许多东西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会很快忘记一切烦恼。

孩子们长大后,寄宿在学校,她只能在假日里与孩子们在一起。在与孩子们分开的日子里,她坚持每星期写一封信,有时会更多一些,因此她心里一直记挂着孩子们。

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个性,以便孩子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这些教育在学校和课本中是得不到的,它们主要源于母亲身上。

作为母亲,她必须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克制的能力,加强对他们品行的培养。真正的爱并不是迁就孩子,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要随时约束和教育他们。

在大儿子拉吉大长到12岁时,因病要做一次手术。医生想告诉他 :手术并不痛苦。可甘地夫人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那样反而不好。于是她告诉拉吉大,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可是谁也不能替代他,因此你必须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和叫苦都不能减轻痛苦,也许还会引起头痛。

手术后,拉吉大没有哭,也没有叫喊,坚强地忍受了这一切。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续,想让他们实现自己未酬壮志。这意味着青年人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有时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愿望和爱好,放弃自己所选择的、有着特殊兴趣和才能的领域,而去屈从父母的愿意。

这种屈从压抑着孩子的才能和热情,这种对社会来说又增添了一个消极因素。

在面对这种选择的时候,甘地夫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她说:“难道做父母的到头来只能作为一个参观者,任凭子女自行其是,不予劝阻,不加指导吗?不,生活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做父母的担负着悉心指导子女这一极其复杂而细微的重任,不应该力图用我们的个性去影响孩子或把我们的愿望加强与他们。

在应该给孩子一些什么信念时,她说:“我们应赋予子女以勇气和自信,还要帮助他们加以发展,正如史密斯所说的那样:‘心胸开阔,目光敏锐,热爱真理,就能抵制无理诡辩、陈腐信仰、哗众取宠和伪善语言’。”

她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做父母的目标,就是为子女取得成就和生活保险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这绝不是努力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的工作所能做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