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关工委”讨回平等教育权
近日,四川眉山市某小学爆出一条引发教育界和社会深刻思考的新闻:7位具有朦胧法律意识的少年,因不满父母“唯我独尊”的教育模式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集体相约来到该市东坡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68岁的余德槐爷爷家里“告状”。
9月16日下午,3个小男孩和4个小女孩慕名来到他家,进门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告爸爸妈妈的!”
一位叫应苗的女孩说,我爸妈平时给我规定了“几不准”;在家不准开门,不准随便带同学回家玩耍,不准看电视,只准在家做作业。可他们却常常在外边跑。
另一位叫君君的女孩说,有天晚上我爸妈打牌输了,妈妈进门就骂我一顿,骂的全是些粗话,我忍不住反骂了一句,妈妈便揪住我的嘴巴大声吼叫“只准大人骂小孩,小孩不准还嘴”!
“大人是人,小孩也是人,为啥不平等?”
小学生集体相约“求助”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这不能不让余德槐老人感到意外。余德槐老人经过与学校联系,先后办了两期家长培训班,使被“告”家长初步意识到自己不良习气对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决定改正自己的毛病。
四川教育学院王川教授认为,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小孩在十二三岁阶段属于“心理断乳期”,开始萌发出渴望个体独立的意识。但与西方教育传统不同的是,中国的父母历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自觉不自觉地压抑这种“个体意识”的生长,并习惯于把父母的意识强加于小孩。但孩子们在受现代法律意识和观念的影响后,会对此进行一些反抗,这样一来,双方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一种民主的、互动式的教育,即大人应管小孩、小孩也可教育不对的父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